尼古拉二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尼古拉二世 |
本名 尼古拉二世 所屬國家 俄羅斯 統治 1894年11月1日- 1917年3月15日(22年134天) 加冕 1896年5月26日 前任 亞歷山大三世 繼任 無(二月革命) 米哈伊爾二世(未正式繼位) 李沃夫大公(臨時部長主席) |
尼古拉二世(俄語:Николай II,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儒略曆1868年5月6日-1918年7月4日),全名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Романов),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兼任芬蘭大公和波蘭國王,在位時間1894年—1917年。其生涯早期經歷俄羅斯帝國經濟大崛起的時代,可惜其經濟成果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毀於一旦。戰時,尼古拉二世被布爾什維克的革命軍軟禁,隨後其住所被布爾什維克武裝闖入,他與他的家人被布爾什維克全數槍殺滅門,俄羅斯最後的皇帝和整個羅曼諾夫王朝就此滅亡,沙俄時代結束。[1]
簡介
早年
尼古拉二世生於俄國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皇帝亞歷山大三世與皇后瑪利亞(丹麥公主達格瑪)的長子。
青少年時期的尼古拉因為身體虛弱,並沒有受到父親亞歷山大三世的喜愛。但作為王室成員,他依然得到了嚴格的教育,會說流利的德語、法語和英語。
1881年3月13日,他的祖父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死於民意黨的刺殺後,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繼位為皇帝,他也進位為皇太子。
皇太子時期,為西伯利亞鐵路建設委員會主席。1888年,王室成員們在波爾基附近遭遇列車脫軌事故,雖然有驚無險,但亞歷山大三世身心俱疲,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尼古拉開始主持國家大事。1891年,前往海參崴主持出席西伯利亞鐵路開工儀式時,順路訪問日本,於大津遇襲,史稱「大津事件」。
在位時期
從19世紀末起,以重工業為中心的俄羅斯工業體系得到完善。高速成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與落後的第一產業之間產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1895年與德皇威廉二世和法國總理亞歷山大·里博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給大清,因俄國在東亞令日本就範的行為令朝鮮出現了親俄派,朝鮮王室企圖利用俄國的影響力反對親日勢力,導致了乙未事變。
1896年5月26日,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清廷命李鴻章為專使,王之春為副使,贈俄皇頭等第一品御賜雙龍寶星。之後,清與俄訂新約,此時李鴻章尚未回國,俄駐華大使喀希呢以密約方式請求總署奏請,獲得批准。約成,俄派遣貴族鄔多穆斯契以報謝加冕使的名義來北京,提議成立華俄銀行,清廷命許景澄與俄結華俄道勝銀行契約,清廷出股本銀五百萬兩,與俄合辦。又成立中國東三省鐵路公司,立條例九章,其第二章銀行業務之第十項,規定對於中國之業務:一,領收中國內之諸稅;二,經營地方及國庫有關係之事業;三,鑄造中國政府允許之貨幣;四,代還中國政府募集公債之利息;五,布設中國內之鐵道電線,並訂結東清鐵道會社條約,以建造鐵路與經理事宜悉委銀行。
加冕儀式後的幾天,莫斯科郊外霍登卡平原的即位紀念慶祝會場由於排隊等候發放麵包和飲料的民眾太多而發生推擠造成踩踏事故,史稱「霍登卡練兵場慘案」,這起事件共造成1282人死亡,但俄皇尼古拉斯二世二世和皇后卻仍然若無其事地出席慶祝活動,對事件的反應被國民認為是「冷淡」、「漠不關心」,引起了俄羅斯國民、特別是貧困階層的反感。
1899年,俄皇尼古拉斯二世命令興辦聖彼得堡工藝學院(今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
1900年,鎮壓義和團之後,尼古拉二世派軍參與八國聯軍,入侵大清順天府,占領滿洲,並在朝鮮半島和滿洲與日本爭奪權益,導致1904年的日俄戰爭。1905年,旅順被日本攻克之後,聖彼得堡發生「血腥星期日」事件,1905年革命就此爆發。之後雖因斯托雷平改革而暫時度過難關,但是又陷入更複雜的巴爾幹半島問題。
海牙和平會議
主條目:海牙和平會議
1898年,尼古拉二世提議並呼籲制定了著名的荷蘭海牙國際法公約(1899和1907年)。因此,1901年尼古拉二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俄國參戰、二月革命
1914年,尼古拉二世帶領俄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戰況不利,德國及奧匈帝國很快反攻占領俄屬波蘭至1917年德軍已攻至白俄中部及波羅的海地區,以及糧食困難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滿。當時,因皇太子阿列克謝患有血友病,尼古拉二世的多數時間隱居在聖彼得堡的沙皇村和黑海,與家人待在一起。由於皇后寵信被稱為「顛僧」的拉斯普京,他不斷和皇后周圍的宮女私通,並利用迷信誘騙皇后為其私通合理化,引起年輕貴族和軍官團的不滿,尼古拉二世失去了軍人、官僚和資本家的支持。拉斯普京在1916年末被俄羅斯貴族合謀刺死。
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私底下協助列寧從瑞士穿過德國領土,經芬蘭回國,讓其發動革命,以使俄國退出戰爭。3月,聖彼得堡市民發動反飢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
退位與死亡
二月革命爆發,尼古拉二世在3月15日(儒略曆3月2日)退位,越過其子阿列克謝皇儲,傳位給弟弟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但大公並未立即接受王位。而隨着俄國臨時政府接管俄羅斯帝國,創建俄羅斯共和國,羅曼諾夫王朝實質滅亡。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拒絕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國避難,於是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家族被布爾什維克軍隊逮捕,囚禁於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別墅。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近10人被領至一廢棄教室內,契卡人員使用手槍和刺刀將全家集體處決。事後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毀,殘餘骨渣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
伊帕切夫別墅於1977年7月時被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黨委第一書記的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奉命拆除,後來他在自己於1990年出版的回憶錄中表示對此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