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五台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原圖鏈接

五台山地處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東北部,位於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方圓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以台懷鎮為中心,周圍屹立着東、西、南、北、中五個山峰,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如壘土之台,稱作五台。最高點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1] ,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現存寺院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五台山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台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谷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 中文名稱: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 地理位置:山西省五台縣
  • 東北氣候:類型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2,837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06:30~20:00
  • 景點級別:AAAAA
  • 門票價格:旺季:168.00元(不含觀光車) 淡季:140.00元(不含觀光車)
  • 著名景點:"五爺廟,塔院寺,東台頂,黛螺頂"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山西省五台
  • 建議遊玩:時長2-3天
  • 適宜遊玩季節:夏季最適宜遊覽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東北部五台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點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台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地質地貌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以山地為主,為土石山區,山巒綿亘,溝壑縱橫,地形極為複雜。全境山勢呈東北——西南走向,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其地形大致可分為:山區(約占總面積的13%)、丘陵(約占總面積的10%)。其最高峰北台頂海拔3061米,最低處清水河與滹沱河交匯處——坪上村,海拔624米,相對高差達2434米。[2]

氣候特點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屬於暖溫帶氣候,但由于山地高大,且東西山脈的阻隔和境內地形崎嶇,使五台山風景名勝區除具有一些地帶性的氣候特徵外,還具有一些非地帶性的、垂直地帶性的氣候特徵表現。形成許多特殊的、區域性氣候、氣象特徵。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腰風雪雷電,山下陽光燦爛,山頂碧空高雲」等。也形成了極具觀賞、開發的氣象氣候景觀旅遊資源。[3]

大陸性氣候的普遍特點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降水集中,春秋兩季氣候變化較快等特點。五台山景區,因距離沿海較遠,平均海拔較高,四周又被高山阻隔,所以大陸性比同緯其他內陸區更加顯著。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平均海拔較高,所以整個旅遊區,年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都較同緯度低。如夏季月平均氣溫為9.8°,而近緯度的代縣夏季月平均氣溫是23°。冬季嚴寒、漫長,遠遠超過其它緯度地區。嚴寒期達300~340天,峰頂有「千年雪」、「萬年冰」。 [4]

由于山體高大,東南濕潤氣流順勢爬升,形成一定的地形雨,五台山的降水雨量又較同緯度地區多,五台山年平均降水量為500~600mm,多雨區在800mm以上,北台頂最高平均降水量達1000mm以上。周邊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下,最少地區僅為372mm。[5]

歷史沿革

據明代高僧鎮澄撰《清涼山志》記載:五台山佛寺之始,以[[大孚靈鷲寺(今顯通寺)為最早,初建於公元68年(東漢永平十一年),為漢明帝劉莊邀請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法時詔令興建,成為「釋源宗祖」之一。北齊時五台山有200餘座寺廟,唐代最多達360餘座,「會昌滅佛」之後,宋代還有72座,明時回升到104座,清末民初達到112座。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存有唐代以來7個朝代的寺廟68座,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6]

1982年11月,國務院首批公布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1年1月,國家旅遊局審定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7年5月,國家旅遊局審定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7]

2015年4月,國家旅遊局通報了旅遊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的情況,山西忻州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等9家5A級景區被警告 。

自然資源

由於類型繁多的冰緣地貌、地質地貌的多樣性,造就了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生物的多樣化,其植被分布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形成罕見的自然美地帶。區域內植物五百九十五種,種類繁多。金蓮花、迎紅杜鵑,被專家認定為中國獨有。山中活動着眾多的動物飛禽,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等。昆蟲學家還在這裡發現了二十多種昆蟲新種。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還有多種顏色的黑曜石礦山,確定是多種顏色曜石,已經開採,且儲量驚人 。有重大經濟價值。[8]

主要景點

白塔

五台山塔院寺內的高聳入雲的尼泊爾式的大白塔始建於元大德五年(西元1301年),是除了北京妙應寺白塔之外,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建造的又一傑作。塔院寺,因此塔而得名。在歷史上,塔院寺和它旁邊的顯通寺原為一座寺廟,這裡就是原寺廟的塔院。明朝萬曆七年到十年(西元1579──1582年),對寺院的殿宇進行了改建,讓它和顯通寺分開,成為一座獨立的寺院,並取名為塔院寺。因寺院中有釋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跡圖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薩的發塔,被佛教信徒視為聖地。因釋迦牟尼舍利塔,即這座古尼泊爾式大白塔,造型優美,加之處於五台山的中心台懷鎮,四周分布着眾多寺廟,所以它便成了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首──五台山的標誌。

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塔頸依舊粗壯,塔座和塔身相對瘦長,更顯巍峨。大白塔通高五十六點四米。塔基為正方形,磚縫全用米漿、石灰攪拌砌築。全塔各部粗細相間,造型優美。塔面為白色,形如藻瓶,塔盤、寶珠有銅飾品,塔上,風磨銅寶瓶高5米,覆盤兩米多,懸銅鈴,252個銅鈴風吹作響,聲音悅耳。白塔中層,建塔殿3間,內有三大士銅像。

基座呈八角形,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八面,南面(即正面)緊對着大慈延壽寶殿的後牆,牆上有三個很淺的石洞,中間的石洞設有一小的半浮雕佛像,右邊的石洞立有刻有釋迦牟尼雙足跡象碑,左邊的石洞有清康熙年間修塔的記事碑。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在臨死前將腳形印在石上,並對弟子說:「我最後留此足跡,以示眾生,誰能見到這足印,瞻禮供養,就能免罪消災。」唐僧玄奘到西域取經時把佛足印拓下帶了回來。唐太宗敕令將佛足刻在石上,立於祖廟。明萬曆壬午秋,寺僧又按圖刻石,供奉在大白塔下。於是,這裡就成了眾僧嚮往的地方。到五台山遊覽的凡夫俗子也要湊熱鬧,頂禮膜拜,人多為求財消災,而非修煉向善。

塔基四角建有四個小亭,在小亭的襯托下,使大白塔顯得更加壯麗美觀。環繞塔基造有可避風雨的長廊,大白塔的下層是個殿,俗稱塔殿,殿內供奉着文殊、觀世音、普賢、地藏四菩薩和一尊釋迦佛像。在大白塔的圍廊里還置放着喇嘛寺廟內祈禱、誦經所不可缺少的法物──115個法輪,它被又稱為轉經筒。法輪呈園桶形,轉動自如,在每一個法輪上都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個梵文字,這叫做「六字真言」,也被稱為「六字大明咒」。

南禪寺大殿

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莊。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宋、明、清時期經過多次修葺,1973年又進行了復原性整修,恢復了唐代殿宇建築出檐深遠的渾樸豪放面貌。

顯通寺銅殿

銅殿高八點三米,寬四點七米,深四點五米,是明朝萬曆34年(1606年)用銅十萬斤鑄成的。殿建平面見方,寬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觀兩層,內為一室,四角四柱,柱礎似鼓。殿內上層四面6扇門,下面四面八扇門,殿內四壁上有小佛萬尊,金光閃閃,灼灼照人。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萬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銅佛。

顯通寺無量殿

五台山顯通寺無量殿分上下兩層,明七間暗三間,面寬二十八點二米,進深十六米,高二十點三米,重檐歇山頂,磚券而成,三個連續拱並列,左右山牆成為拱腳,各間之間依靠開拱門聯繫,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偉壯觀,是我國古代磚石建築藝術的傑作。無量殿正面每層有七個閣洞,閣洞上嵌有磚雕匾額,有的題「普光明殿」,有的題「法菩提場」,有的題「逝多園林」等。

歷史人文

據記載,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傾仰靈山,留神聖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頂,中使香藥,不斷歲時,至於百辟歸崇,殊幫齎供,不可悉記矣。」顯而易見,從唐太宗到唐德宗,都對五台山佛教給予極大的支持和扶助。 [9] 從佛教經典來看,除新譯《華嚴經》說文殊菩薩住處「名清涼山」外,《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也云:「佛告金剛密跡王言:我滅度後,於此南贍部州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由於佛教經典中所說的文殊菩薩住處——「清涼山」「五頂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氣候、環境,極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這個「五峰聳出」「曾無炎暑」的自然場所,當作是他們虛幻世界裡的文殊菩薩住地了。五台山由此馳名中外,顯赫於世,成為佛教徒競相朝禮的聖地。不言而喻,五台山是藉助於李唐王朝的強盛而成為聖地、名揚中外的。[10]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人民政府1989年成立。從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經過發展壯大。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配套服務體系,僅2006年一年,五台山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335.81萬人次,旅遊收入16.79億元。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實行景區與生活服務區有效分離,將核心景區的居民和商業建築進行整治拆遷,在距離核心景區下游的16公里處,建設五台山風景名勝區旅遊服務基地。該服務基地按服務功能分為「一心三區」,即遊客接待中心、旅遊服務接待區、移民商住區和管理服務區。

品牌建設

2009年6月26日,北京時間下午18時36分,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五台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1]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先後被評為中國對外推出的35張王牌旅遊產品之一、 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也是首批5A級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和全國民族文化旅遊十大品牌之一,並通過ISO9001和14001國際質量環境認證體系。 [12]

旅遊信息

景區門票

  1. 、全票168元/人次,八折優惠價134元/人次;
  2. 、半票84元/人次,6周歲(不含)--18周歲(含)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以下學歷學生憑合法有效證件半票優惠;
  3. 、免票人群: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兒童、殘疾人、現役軍人、傷殘人民警察、記者、國家一級以上作家和攝影家、旅行社經理、團隊司機和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憑合法有效證件免票,僧人或戒牒證免票;
  4. 、旅遊觀光車票:50元/人次;
  5. 、旅遊人身意外傷害保險:5元/人(自願)。

交通信息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北距北京370多公里,東距石家莊180多公里,南到太原200公里,五台山火車站距中心旅遊區台懷僅48公里。北京、天津、石家莊、定州、太原、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均有長途客車通往五台山。自駕車指南:北京、河北、天津方向來,走京石高速,經河北阜平縣、山西五台縣石咀鎮從南門來五台山;大同、內蒙方向走大運高速,經繁峙砂河鎮從北門來五台山,太原、忻州方向經忻州、五台縣城從南門或西門來五台山。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感恩抗擊新冠肺炎的廣大醫務工作者,景區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醫護人員免費開放。[13]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