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危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伊犁危机(1862年-1881年),是一场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爆发的边境冲突的总称,是次危机令清朝失去了外西北。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库车回民举事,此时清政府的西北官军主力正在平定陕甘回乱。俄罗斯帝国则入侵新疆的塔城及额尔齐斯河流域,于1864年10月强迫清廷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了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外西北。1864年年底,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入侵新疆。1865年至1867年,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陆续消灭了天山以南各地的割据势力,在南疆地区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趁浩罕领导阿古柏在天山南路[1] 之际,出兵新疆伊犁地区,并攻灭伊犁苏丹国;187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次年派崇厚赴俄谈判收回伊犁问题;1879年10月2日崇厚擅自签定了《里瓦几亚条约》;按约中国仅收回伊犁河上游谷地,但丧失的主权甚多以遭到朝野的反对;1880年,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修订条约;1881年2月24日,签定中俄《改订条约》,即《伊犁条约》。根据条约,沙俄归还伊犁,但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
背景叙述
1851年,清政府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开放伊犁惠远城、塔尔巴哈台与绥靖城贸易,俄国由此开始在新疆的权力扩张。 同治元年(1862年),由于圣山砍竹事件,陕甘地区爆发大规模回民起义,之后更带动了同治四年同治新疆回变的发生。 1862年,由于俄国在中亚征服了浩罕汗国和希瓦汗国大片国土,拥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源更进一步扩张。时任俄国西西伯利亚军区二等参谋Кауфман, Константин Петрович фон|康斯坦丁·考夫曼提出入侵清朝的计划,并上呈战争部,战争部长Милютин, 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迪米德里·米柳京认同其主张,上书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提出让军队伪装成匪徒,进入国境抢掠人畜,乘机挑衅,待清军反攻则发动大规模入侵,亚历山大二世允许。
补充
俄国亦资助哲合忍耶派等伊斯兰新教教派,以对抗传统的逊尼派(旧教)。马化龙、白彦虎等人均曾接受俄国援助,在当地回民武装的帮助下,俄军开始入侵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