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全州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下轄縣,位於桂林市東北部,地處湘江上游,素有「廣西北大門」之稱。全州縣屬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截至2018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84.53萬人,其中,全縣常住人口66.69萬人,少數民族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瑤族等,下轄15鎮3鄉,行政總面積4021.19平方千米,政府駐地:全州新區桂北大道創業大廈。
全州始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1959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全縣為全州縣,隸屬桂林至今。全州縣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邑,境內公路總里程2259.68千米,泉南高速(G72)、廈蓉高速(G76)在全州交匯;湘桂鐵路、衡柳高鐵、國道322線往境內而過,鄉鎮渡口21道,渡船24艘。
全州縣先後榮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第三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等榮譽稱號。
截至2019年末,全州縣地區生產總值173.3158億元,比2018年增長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45元,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3元,同比增長9.0%。
目錄
建制沿革
戰國是屬楚之長沙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於境內置零陵縣,治所在今縣城西南39千米處,隸長沙郡。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在零陵縣境東北部置洮陽縣,治所在今永歲鄉梅潭村後坡山上。當時,縣境南北並存零陵、洮陽2縣。同時,析桂陽、長沙郡南部置零陵郡,郡治駐零陵縣,零陵、洮陽2縣隸零陵郡,領零陵、始安、洮陽、營浦、都梁、冷道、泉陵、鍾武、營道、夫夷等縣。
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零陵郡改稱九嶷郡,洮陽縣改稱洮治縣。東漢建武初復舊。東漢建武年間(25—55年),零陵郡治從零陵遷至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北)。是時,零陵縣對郡而言,稱小零陵。
三國時期,劉備逝世前(223年),零陵(小零陵)、洮陽二縣屬蜀,之後屬吳。
晉、南北朝時,承漢制,零陵、洮陽二縣仍屬零陵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零陵、洮陽、觀陽(今灌陽)三縣置湘源縣,縣治在今全州鎮柘橋村,又廢零陵郡置永州總管府,湘源縣隸之。隋大業三年(607年),裁永州總管府,復零陵郡,仍轄湘源縣,灌陽分出另置縣。
唐初治襲隋制。武德七年(625年)灌陽縣又併入湘源縣,上元二年(675年),灌陽縣再次分出置縣。
五代十國時期。梁太祖朱溫開平元年(907年)封武安節度使馬殷為楚王,湘源縣屬馬氏楚國。
後唐天成元年(926年),李嗣源稱帝(明宗),因避其諱,將湘源改為湘川,仍屬馬氏楚國。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從楚王馬希范奏置全州,同時改湘川縣為清湘縣,與灌陽同屬之,州治在今全州鎮柘橋村。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州、縣治所從柘橋村遷全州鎮。此後境內歷朝歷代府、路、州、縣治所均在此地。
宋朝沿襲唐制。天聖八年(1030年),擴建全州城。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改廣南西路安撫司節制。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四月,改全州為全州路,仍領清湘、灌陽2縣,屬湖廣行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全州路為全州府,轄縣如舊。洪武九年(1376年),全州府降府為州,並撤清湘縣,其地屬全州所轄,改隸屬湖廣永州府。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八月,韓觀奏請將全州改隸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林府,下領灌陽縣,州、縣治所依舊。
清代,仍稱全州,隸桂林府,但不轄灌陽縣。
民國二年(1913年),改全州為全縣,隸屬灕江道(道治今桂林市)。民國七年(1918年),全縣隸屬桂林道(道治仍在今桂林市)。民國十五年(1926年)桂林道改稱桂林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桂林民團區改稱桂林行政監督區,全縣隸屬不變。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析出西延分州同興安縣析出的一部分置資源縣。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桂林行政監督區改稱桂林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全縣隸屬不變。
1949年11月17日,全縣解放,新成立的全縣人民政府仍駐全州鎮。隸屬桂林專區。
1950年,將全縣所轄西南邊界的新田、百里、下界首3村(街)劃歸興安縣,1951年,把南部邊境的大龍、國豪、羅塘3村劃給灌陽縣管轄。同年,湖南省道縣所屬的白嶺鄉,零陵縣所屬的豹子嶺、遼沖、黃臘洞、上莊,灣夫鄉的皎鹽岩、早禾沖、下次橋,以及何家洞鄉所轄的林排山、耗草坪、長壘、長沖、老堂等地劃歸全縣。灌陽縣的古木、斜水、雷公岩劃歸全縣,屬東山瑤族自治區管轄。
1952年7月,資源縣撤銷,將延東、中峰、梅瓜3個區併入全縣。
1954年6月,恢復資源縣建置,延東、中峰、梅瓜3個區又劃歸資源縣。
1959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全縣為全州縣,仍隸屬桂林專區。1970年桂林專區改稱桂林地區,全州縣隸屬不變。199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地區與桂林市合併,11月正式掛牌合署辦公,全州縣隸屬桂林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7年秋,鳳凰區宅福小鄉的神乎其神地、仰田、紫福田、屯川村;畔毗小鄉的龍井塘、鐵爐塘、水崗頭、月亮山、楓木山李家劃歸興安縣。還有畔毗小鄉的畔毗村、松山里、老金塘、新金塘、劉家、秦家鴨婆殿、楓木山秦家、沙里塘、老房子、炭盆嶺、學裡、灣里、石子橋、塘邊亦劃歸興安縣,但這些村的群眾不願歸屬興安縣,不久又劃歸鳳凰鄉。
1996年,全州縣面積4003平方千米,下轄9個鎮、11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全州鎮、石塘鎮、紹水鎮、廟頭鎮、才灣鎮、黃沙河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城郊鄉、梘塘鄉、永歲鄉、鹹水鄉、鳳凰鄉、安和鄉、朝南鄉、兩河鄉、白寶鄉、東山瑤族鄉、蕉江瑤族鄉。縣政府駐全州鎮。
2003年,全縣轄9個鎮、10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全州鎮、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才灣鎮、紹水鎮、石塘鎮、永歲鄉、梘塘鄉、鹹水鄉、鳳凰鄉、蕉江瑤族鄉、安和鄉、朝南鄉、兩河鄉、白寶鄉、東山瑤族鄉。
2005年7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90號)同意撤銷朝南鄉,整建制併入石塘鎮,石塘鎮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全州縣轄9個鎮、9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全州鎮、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才灣鎮、紹水鎮、石塘鎮、永歲鄉、梘塘鄉、鹹水鄉、鳳凰鄉、蕉江瑤族鄉、安和鄉、兩河鄉、白寶鄉、東山瑤族鄉。
2014年,鳳凰鄉、安和鄉、兩河鄉撤鄉改鎮;同年6月,鹹水鄉撤鄉改鎮;同年12月,梘塘鄉撤鄉改鎮。
2017年6月14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辦公廳正式批覆撤鄉改鎮,由永歲鄉改為永歲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末,全州縣轄全州鎮、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才灣鎮、紹水鎮、石塘鎮、梘塘鎮、鹹水鎮、鳳凰鎮、安和鎮、兩河鎮、永歲鎮15個鎮和白寶1個鄉及東山、蕉江2個瑤族鄉。
全州鎮
民主、建設、和平、光明、北門、集才6個社區;前進、七一、龍巖、大新、竹溪田、福坪、柘橋、水南、繞山、鄧家埠、大貴、青龍、田偉13個建制村
才灣鎮
紫嶺、永佳洞、五福、新村、南洞16個建制村
紹水鎮
紹水市場社區、紹蘭、霖源、秀石、沿河、下柳、洛口、柳甲、二美、福壁、塘口、高田、松川、三友、廟山、大惠、桐油、大渭洞17個建制村
鹹水鎮
白竹塘、蕉川、洛江、古留、魯塘、龍田、西嶺、鐵源、人和、南宅、黃沙、車田12個建制村梘塘鎮安德、江東、高峰、視頭、珠塘、土橋、金山、芳塘、昌鄭、棠蔭、金屏、塘福12個建制村
石塘鎮
石塘街社區、鐵爐、樂中、廣竹、樂南、料塘、扒子嶺、川溪、下樂、茅坪、仁金、興坪、壽福、青山、塘背、賢宅、青田、儒輝、蔣家嶺、朝南、賢山、西頭、沛田、沙田、白竹田、祥大、白露、雙坪、東板田、楓木、水澄、馬安嶺31個建制村兩河鎮兩河、上劉、下劉、新福、上宅、白水、魯水、桂家、五桂嶺、源東、黃泥沖、百板洞、厚桂、田乾、美田、大田16個建制村
鳳凰鎮
和平、七里、灣里、畔毗、水西、望高、大畢頭、山頭、三里、棕樹、大坪、石沙、麻市、三塘、塘底、萃東、萃西、萃英、立崗、新民20個建制村
安和鎮
安和、青龍山、六合、太平、大塘、大廣塘、江明、聚賢、白岩、文塘、四所、平崗、水架、廣塘14個建制村
龍水鎮
安陂、百福、橋渡、同安、辛田、光田、長井、山陂、龍水、塘前、金田、芳傑、亭子江、大聯、大仙、朝陽、坦口、全佳、全福19個建制村
大西江鎮
炎井、五星、月塘、錦塘、滿稼、香花、東江、西美、大西江、峽口、良田、文家、沙子坪、魯屏、廣福15個建制村
黃沙河鎮
黃沙河街社區、黃崗、秀峰、右江、石城、竹下、竹塘、新甫里、麻川、大路底9個建制村
廟頭鎮
廟頭街社區、李家、建新、深福、兆村、白果、黃土井、仁街、宜湘河、歌陂、石洞、灣山11個建制村
文橋鎮
文橋、新塘、定美、百仁、紫崗、江頭、圳頭、蛟潭、干六、錦福、易福、鄧家、楊福、洋田、長坪、栗水、白毛、仁溪18個建制村
永歲鎮
滕家灣、沙子灣、永歲、湘山、石崗、梅潭、慕霞、左江、雙橋、大崗、港底、大源屋、羅家灣、南陽、魯塘底、繞龍水、長春塘17個建制村
白寶鄉
桐福、梅蓮、茅蘭、霞頭、白寶、磨頭、文甲莊、北山、水晶坪9個建制村
蕉江瑤族鄉
大拱橋、太白地、吐紫塘、蕉江、萬板橋、繞灣、界頂、大源8個建制村
東山瑤族鄉
清水、竹塢、上塘、小禾坪、黃臘洞、石梘坪、白嶺、六字界、三江、黃龍、古木、斜水、雷公岩、白竹、錦榮、大坪16個建制村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全州縣戶籍總人口84.53萬人,其中,男性45.55萬人,女性38.98萬人。全縣常住人口66.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63萬人,城鎮化率33.93%,少數民族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分布。
交通運輸
2017年,全州縣公路總里程2259.68千米,泉南高速(G72)、廈蓉高速(G76)在全州交匯;湘桂鐵路、衡柳高鐵、國道322線平行貫穿縣境南北;以縣城為中心,一、二、三級瀝青(水泥)路輻射到各個鄉鎮,全縣18個鄉鎮100%通油路,273個建制村公路硬化270個,通暢率98.9%。其中縣交通局管養公路1877.60千米,比2016年末新增131.2千米,公路網密度56.2千米/百平方千米。境內水運通航河流主要有湘江、灌江、萬鄉河,鄉鎮渡口21道,渡船24艘,其中車渡船10艘,客渡船14艘,持證渡工43人,主要分布在全州鎮、廟頭、黃沙河、鳳凰、兩河、梘塘、才灣、永歲等8個鄉鎮,郵路總長671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全州縣位於桂林市東北部,地處湘江上游,東北部與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新寧縣接壤,西面與資源縣毗鄰,西南與興安縣交界,東南面與灌陽縣相鄰,介於東經110°37′34″—111°29′10″,北緯25°29′34″—26°23′18″之間。南北縱長99.23千米,東西橫寬85.77千米,總面積4021.19平方千米(2018年縣城區規劃總面積170平方千米,規劃城市建設用地3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9平方千米)。縣政府駐全州新區桂北大道創業大廈。
地形地貌
全州縣境內東、南、西、北部為都龐嶺、海洋山、越城嶺環繞,西北、東南、西南高山環繞,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中部為寬闊的湘江谷地,著名的湘桂走廊,西部為越城嶺山脈,主峰真寶頂海拔2123米,為縣境最高峰,華南第二高峰,東南是都龐嶺,南面為海洋山。各類地貌類型中,中低山地約占54.64%,丘陵占11.70%,平原占29.30%,其餘為岩溶峰叢窪地。
氣候
全州縣境氣候屬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冷空氣侵襲頻繁春季陰雨時間長,夏季西南風盛行,多暴雨、洪澇,常有秋旱,寒潮天氣也來得早。多年平均(1981—2010年)氣溫18.1℃,1月平均氣溫6.5℃,極端最低氣溫—6.6℃(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40.4℃(1963年9月2日、3日)。最低月均氣溫1.9℃(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0.7℃(2003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2℃。無霜期平均294.6天,最長達331天,最短為176天。年平均日照數1404.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565.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55.4天。極端年最大雨量2189.9毫米(2015年),極端年最小雨量1026.5毫米(196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2月至8月,5月最多。
水文
全州縣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湘江水系,6千米以上的河流123條,其中一級支流20條,二級支流55條,三級支流47條,流程曲長2182千米,總流域面積4003.46平方千米。湘江古名湘水,是縣境內的主流。湘江發源於興安縣白石鄉海洋山近峰嶺,源地海拔899米(關於湘江的發源地,有東源、南源與西源三說,此處取東源說)。全州縣境內控制總流域面積6710平方千米,縣內流域面積4003.46平方千米,縣內河長110.1千米,河面平均寬度約180米。自興安縣界首鎮福田村入境,流經鳳凰鎮、紹水鎮、才灣鎮、梘塘鎮、全州鎮、永歲鄉、黃沙河鎮、廟頭鎮等8個鄉鎮,於廟頭鎮的岔崗流入湖南省東安縣境。主要支流有灌陽河、宜湘河、萬鄉河、漠川河、長亭江、建江、白沙河、鹹水河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全州縣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煤、銀、銅、鐵、錫、鎢、汞、鉛、鋅、水晶、大理石、花崗岩等20多個品種,其中花崗岩儲量26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1億立方米。
水資源
全州縣境內各類河流呈現樹枝狀分布,河網較密,水量豐富,地表徑流量66.16億立方米,理論蘊藏量25萬千瓦。
土地資源
全州縣土地面積600.52萬畝,內有耕地72.98萬畝(其中水田55.44萬畝),林業用地360.1萬畝,水域面積10.55萬畝,人均耕地1.2畝(其中水田0.91畝),人均山地6.91畝。
經濟
綜述
2018年,全州縣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7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0%;其中,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2.5%、23.3%和44.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3.3%、19.4%和57.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4%。
2018年,全州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43元,比上年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893元,比上年增長9.1%。
2019,全州縣地區生產總值173.3158億元,比2018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4.7%,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0%。
2018年,全州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0.2%。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8.7%;500-5000萬元項目增長8.1%;房地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5.6%。
2018年,全州縣組織財政收入8.17億元,比上年增長8.04%。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65億元,下降5.86%。在組織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6.22億元,增長11.9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0.66億元,增長3.68%。財政八項支出31.81億元,增長13.7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34億元,增長1.12%;教育支出7.73億元,增長5.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9億元,增長73.56%;醫療衛生支出6.3億元,增長3.56%。
2019年,全州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9%;財政收入8.82億元,同比增長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45元,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3元,同比增長9.0%。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州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4.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8%。其中,農業產值56.35億元,增長6.58%;林業產值5.68億元,下降0.98%;牧業產值16.84億元,增長2.76%;漁業產值3.19億元,增長2.38%。
2018年,全州縣實有耕地面積7.0801萬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636萬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64.47萬千瓦。
2018年,全州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2.75萬公頃,下降0.17%。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6萬公頃,下降3.0%;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43萬公頃,增長0.46%;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4.06萬公頃,增長5.07%。全年糧食總產量38.17萬噸,增長1.23%;水果產量44.25萬噸,增長11.09%;蔬菜產量62.81萬噸,增長5.08%;水產品產量2.01萬噸,增長3.51%;肉類總產量7.61萬噸,增長2.76%;豬肉產量5.91萬噸,增長3.1%;生豬出欄77.93萬頭,同比增長3.14%;家禽出欄804.06萬隻,下降0.25%。
2019年,全州縣累計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4.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6%。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產值74.37億元,同比增長9.77%;林業產值4.80億元,同比增長0.83%,;牧業產值20.12億元,同比下降-9.57%;漁業產值2.90億元,同比增長5.43%;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2.03億元,同比增長11.87%。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州縣完成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7%,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9%,拉動全縣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全縣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4.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7.8%。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工業產值增長10.0%,集體工業產值增長12.6%,股份制企業產值增長24.4%。從輕重工業看,重工業產值增長23.1%,輕工業產值增長11.8%。從行業看,在1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13個行業增長,占行業面的98.7%。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
2018年,全州縣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8.89%;規模工業銷售產值增長16.8%;產品產銷率為96.17%,比上年增加0.52個百分點。
2018年,全州縣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3%。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1.62億元,增長11.52%。
2019年,全州縣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8.8695億元,增加值同比增長9.6%。
第三產業
2018年,全州縣房地產房屋施工面積97.87萬平方米,增長53.07%。其中,年內新開工面積40.86萬平方米,增長87.17%。商品房銷售面積33.3萬平方米,增長50.0%;商品房銷售額14.21億元,增長78.8%。
2018年,全州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城鎮27.78億元,鄉村11.3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02%和24.9%。批發業商品銷售額12.58億元,零售業商品銷售額33.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3%和11.9%;住宿業營業額1.67億元,餐飲業營業額9.37億元,同比增長13.4%和17.1%。
2018年,全州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74171萬元,增長199.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599萬元,增長21.2%;電信業務總量169571萬元,增長211.8%。公路周轉量37850萬噸千米,增長9.6%。
截至2018年底,全州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11.79億元,同比增長3.4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71.93億元,同比增長9.52%;各項貸款餘額135.9億元,同比增長16.63%。
2019年,全州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62億元,同比增長9.0%;截至年底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23.01億元,同比增長5.3%,高於上年1.85個百分點;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41.27億元,同比增長3.95%,低於上年12.68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全州縣全縣有中小學校365所,其中高(完)中5所,職業中專1所,初中20所,小學48所(含2所民辦小學),教學點289個,特殊教育學校1所,縣城機關幼兒園1所。有幹部職工5212人,其中縣教育局幹部78人,教職工5134人(其中專任教師4621人)。有學生86855人,其中在校高中生10002人、初中生23420人、小學生5343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科學技術
2017年,全州縣申報自治區級科技項目7項,桂林市級科技項目3項,縣級科技項目7項,總投資1203萬元;舉辦種植業、養殖業等科技培訓班、科普講座68期(場次),培訓1.2萬人次;建立科技示範基地12個;申請專利188件。
文化事業
2017年,全州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藏量18萬冊;文化站18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放映電影7992場次,觀眾37.76萬人次。
醫療衛生
2017年,全州縣有醫療機構床位1580張,其中醫院床位1434張,婦幼保健院床位146張;衛生技術人員1900人,其中執業醫師621人,註冊護士826人;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9.20萬人,參保率98.5%。是年,全縣出生935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6.76%,其中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100%,政策外多孩率3.18%;出生男女性別比112.4∶100;人口自然增長率5.88‰。
社會保障
2017年,全州縣全年發放城鄉低保金9137.23萬元。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581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996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6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9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培訓946人;開發公益性崗位86個。
著名人物
蔣冕(1462—1532年)明代縣城北隅人(今全州鎮北門一帶)。15歲中解元。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與其兄蔣弄聯袂同登進士及第,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禮部、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加封太子太傅(從一品)。
曹學程(1563—1608年)今才灣鎮田心鋪人,16歲中舉,20歲中進士。在湖北石首和浙江海寧任知縣期間,因興修水利,政績卓著而擢為御史。
舒宏志(1566—1594年),全州北隅人(今全州鎮北門一帶),明朝尚書舒應龍之子,十八歲中舉。
石濤(1641—1718年)姓朱名若極,字石濤,明靖江王贊儀十世孫,全州湘山寺僧,釋號元濟、道濟,號苦瓜和尚、大滌子、小乘客、零丁老人、清湘老人、瞎尊者等。
謝賜履(1661—1726年)龍水鎮橋渡村人。20歲與父同時中舉,任感恩縣令(今海南省東方縣)。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謝賜履歷任水平知府,山東巡撫、右僉都御史。
謝濟世(1689—1756年)龍水鎮橋渡村人。12歲代父作《觀風制藝》一文,學官驚嘆為神童,19歲中解元,23歲中進士後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討。
蔣良騏(1723—1788年)永歲鄉石崗人,後遷居才灣。28歲中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編纂、鴻臚寺、太什寺少卿、通政史司、通政使等職。
蔣啟歇(1795—1856年)今龍水鎮龍水村人。21歲中舉,27歲中進士及第。歷任江西省德興、會昌知縣、永豐知州、南昌同知、江西鹽法道,後擢升河南彰德、衛輝、懷慶兵備道,其轄區正臨黃河北岸。
蔣琦齡(1816—1875年)字申甫,號石月,今全州縣龍水鎮龍水村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禮闈二甲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九江、漢中、西安知府,四川鹽茶道,翰林,順天府尹等職。
趙炳麟(1876—1927年)清末官員。名竺垣,號清空居士。
伍純道,男,當代書法家(1932.12.13—1993.5.10),廣西全州縣文橋人,廣西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中文系,藝術系主任,民盟中央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蔣淑玉,女,廣西全州縣人。中國作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廣西散文家。
盤文波(生於1964年10月),筆名:光盤,全州東山瑤族鄉人,研究生文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桂林市文聯副主席,廣西第四、第六、第七屆簽約作家。
蔣欽揮(生於1952年10月),男,廣西全州人。1996年被評為廣西優秀專家,1998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蔣濟渭(1931-2009年),男,全州縣梘塘鄉珠塘村人。從1973年開始,蔣濟渭開始在自己的小屋後面雕刻,共刻有31座「語錄山」。
地方特產
全州「三辣」:紅辣椒、大蒜、生薑,是全州三種著名的土特產品,形狀各異,食法不一,但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香辣開胃。全州有句民諺:姜辣口來蒜辣心,朝天海椒辣全身。
全州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為長時期稻田放養馴化選育品種,因食水稻落花而得名。最遠可追溯至漢代,唐昭寧年間,劉恂在《嶺表錄異》中有詳細文字記載。乾隆時成朝廷貢品,譽滿京城。禾花魚年產兩次,總產量1000噸左右,以重約1兩至2兩,長約2至3寸為宜。有青蒸、水煮、紅燜、油炸、煎、火烤、煙熏等十餘種吃法。[1]
紅油米粉
紅油米粉是全州縣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是本地人的早點,主要以:米粉、肉湯打底,紅油浮面,綠蔥點綴。[2]
醋血鴨
醋血鴨是全州特色風味小吃代表之一。主要在夏季食用。醋血鴨形成與當地飲食傳統及氣候有關,因全州夏天濕熱,人們喜歡吃醋血鴨以降溫祛火,清熱開胃,主要採用盛夏上市的子鴨為原料,殺鴨留血、注入酸醋,以嫩薑或苦瓜為配料,將鴨肉先武、再文火燜熟,在出鍋前倒入醋血。[3]
風景名勝
全州縣風景名勝有漢洮陽城遺址、炎井河谷、二十里一線江天、炎井溫泉、天湖水庫、虹飲橋、燕窠樓、湘山古寺等。
語錄山
全州縣梘塘鄉珠塘村有一個小石山,人稱「語錄山」,山上刻語錄和名人浮雕。作者是蔣濟渭。[4]
湘江戰役遺址
覺(腳)山鋪在桂(林)黃(沙河)公路旁,全州縣才灣鎮南一村委,北距全州縣城16千米,南距軍委縱隊渡河的界首渡口約30千米。覺山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中三大阻擊戰之一,是湘江戰役中雙方投入兵力最多、傷亡最大的阻擊戰場。[5]
虹飲橋
虹飲橋位於龍水鎮龍水村西,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長70米,寬4.2米,高7米,"虹橋秋柳"為龍水"八景"之一。在桂北全州的橋樑中,最有名氣的橋樑要算是龍水鎮的虹飲橋。它雖然只是龍水村的小八景之一,但比全州的古八景的一些景點還要有名氣。在全州,凡有一定年紀的人,可能很少有人不知道這橋的。這是一座風雨廊橋。[6]
燕窩樓
燕窩樓,位於全州縣永歲鎮石崗頭村,距全州城十五千米,原是蔣氏祠堂,明代弘治乙卯八年(1495年),蔣建德始籌建逝卒未成,其子蔣淦迨明正德辛末六年(1511年)中進士後擢任工部侍郎,皇帝賜封他親自設計主持將祠樓修建而成,因牌樓上的如意斗拱形似燕窩,故名燕窩樓。燕窩樓坐北朝南,由牌坊和門樓兩部分組成,寬11.13米,進深12.8米,通高8米,面積為142.4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四間,第一進深間為牌坊,後三間為門樓。2006年05月,燕窩樓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7]
天湖
天湖,坐落在全州縣才灣鎮的西北部,華南第二高峰真寶鼎東側,距桂林市158千米,距全州縣城52千米,距322國道42千米,距資源縣城55千米;天湖有100平方千米的保護面積,43平方千米的集雨面積;天湖海拔1650米,譽為華南第二高峰的真寶鼎海拔為2123米。
天湖年平均溫度15—20攝氏度;天湖有13個水庫湖泊,有亞洲第一高水頭電站,有4萬畝原始森林,8萬畝高山草地,有珍稀樹種、奇花異草和珍禽走獸,有李自成兵敗九宮而盤踞天湖的故事傳說,有舉世罕見的原始杜鵑林,有太陽和月亮同時走進天湖的瞬間,有一山呈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光。[8]
由於天湖與山下的溫差不同,天湖一年四季的景色有別。春天,山下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的時候,天湖寒意濃濃、霧海茫茫;夏天,山下人間四月芳菲盡,天湖杜鵑始盛開;秋天,山下瑟瑟秋風掃落葉,天湖一派生機、鬱鬱蔥蔥;冬天,山下北風呼嘯、陰雨連綿的時候,天湖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顯然,江山如此多嬌,風景天湖獨好;桂林山水甲天下,全州江山天下稀。[9]
大碧頭度假區
大碧頭國際旅遊度假區位於桂林市全州縣廟頭鎮大碧頭村,距離黃沙河高速出口6千米,距離全州縣城28千米,距離桂林市區138千米,距離永州54千米。地跨廟頭鎮、黃沙河鎮,規劃面積12415畝。[10]
湘山寺
湘山寺位於全州縣城西隅,始建於唐至德元年(756年),寺內有摩崖石刻、妙明塔、洗缽岩泉、放生池浮雕群、天台院、壽佛殿、大雄寶殿、天王殿等,鼎盛時期全寺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僧眾3000多人。[11]
炎井溫泉
炎井溫泉位於全州縣大西江鎮炎井村,距離桂林市153千米,距離全州縣城58千米。[12] 日流量558噸,恆溫42℃,含有氟、鋰、鍶、鋅、鍺、銅、氡等多種元素,該泉屬低鈉低礦化度含氟偏硅酸純天然溫泉。景區內設有溫泉賓館、溫泉休閒保健、水上樂園、藥浴、花浴泡澡等休閒養生項目。[13]
榮譽稱號
2007年,全州縣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
2003年12月,全州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列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2007年,全州縣被國家列為「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
2015年11月,全州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6年6月,全州縣被國土資源部評選為「第三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同年榮獲2016年度「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農產品主產區,同年7月,全州縣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通過競爭性擇優方式進入「2016年度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1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列為「第三批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地區」。同年12月,入選第一批「自治區級生態縣」。
2019年,全州縣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舉辦的「2019廣西十大最美縣域」評選活動中榮獲「2019年度廣西十大最美縣域」第五名。
2020年2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全州禾花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視頻
桂林全州旅遊風光宣傳片
視頻
全州縣文明旅遊宣傳片
視頻
全州縣東山瑤族鄉上塘村
參考文獻
- ↑ 全州禾花魚:一種在稻田裡養的魚
- ↑ 教你在家做碗正宗全州紅油米粉!以解思鄉之情
- ↑ 桂林名菜「全州醋血鴨」與湖南永州血鴨的不同
- ↑ 廣西全州縣語錄山的創建者離開人世十年多了,他的語錄山還好嗎?
- ↑ 全州縣湘江戰役紅色旅遊遺址群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大項目
- ↑ 桂北全州最有名氣的橋:龍水虹飲橋風光欣賞
- ↑ 廣西古建築燕窩樓:500年的木質古牌樓
- ↑ 緊急通知!桂林人不要再去全州天湖了!否則後果自負!
- ↑ 桂林山水甲天下,全州天湖天下稀,看桂林最美的高山湖泊——天湖
- ↑ 大碧頭國際旅遊度假區觀光記
- ↑ 帶你了解全州湘山寺秘密
- ↑ 全州城沒見一粒雪,沒想到紅色景區炎井卻白雪皚皚!
- ↑ 風景這邊獨好--全州炎井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