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市东区宣信国民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嘉义市立宣信国民小学,简称宣信国小,位于台湾嘉义市。该校的两栋校舍先于1957年9月完工,各校学生于9月23日迁入该校上课,为正式创校。
目录
沿革
宣信国小的设立最早必须追溯至1957年夏,当时嘉义县为争取设立台湾省立嘉义师范学校(今国立嘉义大学),决定将嘉义市林森国小迁走。同时嘉义县政府与议会决议,请各乡镇市长及地方人士筹组募捐委员会,筹措经费来兴建二所国民小学(即林森国小、宣信国小),以容纳原先林森国小的学生。
县政府于1957年8月1日任命当时在垂杨国小的李章校长担任筹备主任。由于募集经费离目标尚有距离,但为顾及学生学习权益,于同年9月仓促设校。9月10日县政府发布该校教职人员的人事调动案,9月12日与崇文国小办理学生移交,9月13日与民族国小办理学生移交。但由于校舍尚未完成,因此商借民族国小教室10间以进行教学。9月17日与林森国小办理产权移交。募集经费所兴建的二栋22间教室于9月间完工,学生于9月23日迁入位于现址的新校舍上课。
大事记
- 1957年:县政府发令垂杨国小李章校长筹设【嘉义县立宣信国民学校】。
- 1957年:与崇文国校、民族国校办理学生移交且暂借民族国校教室十间做开学编班。
- 1957年:与林森国校办理产权移交。
- 1957年:全校学生迁入新校舍上课。
- 1957年:该校奉令正式成立,县政府指定该校为嘉义县东区"示范国校"。
- 1958年:蔡朝经奉任该校第一任校长。
- 1958年:县政府调整示范区,指定该校为嘉义县东南区示范国校。
- 1964年:县政府指定本该校为重点辅导国校。
- 1968年:改名为【嘉义县嘉义市立宣信国民小学】。
- 1970年:第一任校长蔡朝经任职期满,第二任校长李教到校视事。
- 1971年:增建相连教室三间(兼礼堂)西栋。
- 1979年:改建危险教室六间(第二栋西边楼上)。
- 1979年:修改平顶教室十二间及楼梯间(第一栋全部)。
- 1979年:新建楼梯一座(第二栋西侧)。
- 1979年:设校长室,旧校长室改为阅览室(图书室)。
- 1980年:第二任校长李教任职期满,第三任校长林俊伟到校视事。
- 1980年:监察院地方巡回,监察第九组监察委员莅校巡视。
- 1980年:台湾区运动会在嘉义举行,并假该校举办农业展览,蒋经国先生率孙运璿院长等官员莅校参观。
- 1981年:教育厅指定该校为单项运动游泳训练学校。
- 1982年: 嘉义市改制,更名【嘉义市立宣信国民小学】。
- 1984年:第三任校长林俊伟任职期满,第四任校长唐秉素到校视事。
- 1985年:奉令筹备分校(于兴安里)。
- 1992年:第四任校长唐秉素任职期满,第五任校长张刚政到校视事。
- 1994年:开办学校午餐,首创利用电梯运送午餐方式。
- 1997年:第五任校长张刚政任职期满,第六任校长庄幸男到校视事。
- 1998年:第六任校长庄幸男任职期满,校长暂由江月宝主任代理。
- 1998年:第七任校长郭美英到校视事。
- 2000年:第七任校长郭美英任职期满,校长暂由江月宝主任代理。
- 2000年:第八任校长林芳雄到校视事。
- 2000年:921、1022地震震灾修整工作完成。
- 2003年:第八任校长林芳雄任职期满,第九任校长许宝莲到校视事。
- 2004年:新教学大楼“诚信楼”完工。
- 2010年:第九任校长许宝莲任职期满,第十任校长赵季薇到校视事。
- 2018年:第十任校长赵季薇任职期满,第十一任校长黄金木到校视事。
校歌与校徽
- 校歌:由刘元孝作词、作曲。
- 校徽:其寓意为培育五育均衡发展,塑造健康、快乐、积极、创新的宣信幼苗。其外观设计为正五角形,内有倒三角形,标示“宣信”两字的直写。
行政组织
- 校长室
- 教务处:教学组、注册组、设备组、资讯组
- 学务处:训育组、生教组、卫生组、体育组
- 辅导室:辅导组、资料组
- 总务处:出纳组、事务组、文书组
- 人事室
- 会计室
- 图书馆
历任校长
- 筹备主任:李 章(1957.08.01~1958.01.06)
- 第一任:蔡朝经(1958.07.01~1970.02.24)
- 第二任:李 教(1970.02.25~1980.08.14)
- 第三任:林俊伟(1980.08.15~1984.09.02)
- 第四任:唐秉素(1984.09.03~1992.02.01)
- 第五任:张刚政(1992.03.16~1997.08.27)
- 第六任:庄幸男(1997.08.28~1998.07.31)
- 第七任:郭美英(1998.08.05~2000.02.16)
- 第八任:林芳雄(2000.02.19~2003.07.31)
- 第九任:许宝莲(2003.08.01~2010.07.31)
- 第十任:赵季薇(2010.08.01~2018.07.31)
- 第十一任:黄金木(2018.08.01、现任)
交通
人数统计
- 创校时,全校学生人数已达1237人,共21个班级。
- 全校学生人数最高在民国62学年度(1973年)达到2974人,共58个班级,之后逐年下降。
- 46学年度(1957年)至87学年度(1998年)毕业人数总计17329人。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和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1];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是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读写和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在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及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在英国及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考文献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