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将军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将军澳

图片来自hk01

将军澳(Junk Bay/Tseung Kwan O,缩写:TKO),旧称佛头湾,是香港海湾,是位于新界东西贡区东南部的海湾,沿岸亦有名为“将军澳”的乡村。

南部为调景岭、西南部为鲤鱼门、东部则为向东南伸延的清水湾半岛。将军澳本来是人烟稀少,只是一条小渔港,不及邻近的坑口原有小墟市,现经过大幅填海,发展为将军澳新市镇,并扩展为全区的名字。将军澳新市镇虽然与九龙区只是一山之隔,但其实属于新界范围,至今仍有少部份人误以为九龙区。

源流

将军澳是一个由鱿鱼湾、坑口调景岭等地包围的海湾,成形于白垩纪时期,以摩星岭形成层的粗晶屑凝灰岩[1]鹧鸪山形成层的条纹斑杂凝灰岩及流纹带状粗面安英岩为代表。

早在明朝,便已有人在将军澳定居。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苍梧总督军门志全广海图》有“将军澳可避飓风”字句;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粤大记》亦有将军澳地名。

将军澳名称来源并不可考,相传南宋末年,宋帝昺等人曾经逃难至今九龙半岛,此为一说;如果这种说法可信,所指的将军大概是一位勤皇的将军。以前将军澳是人烟稀少的海湾,只有坑口村才有较多人口,另外在海湾北面尽头有将军澳村。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清朝时此海湾常有走私船出没,朝廷便派一名将军镇守此地打击走私活动,故名“将军澳”。另一说法是,在明朝时候某位将军败走到今将军澳现址,最后伤重死去。后人为纪念这位将军,除在原地安葬该将军外,还把安葬地称作“将军澳”以作纪念。

1866年,“将军澳 Tseung-kwan-o”首见于地图中。1896年,将军澳以“Junk Bay (Chung Kwan O)”的名称出现在地图中[2]。及后将军澳则以“Cheung Kwan O”或“Chung Kwang O”的英文名标示。而将军澳和坑口所代表的位置也多次变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间,将军澳可代表今日茅湖仔或田下湾、坑口可指今日的翠林一带。有关地名自四十年代起才统一。

在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当时的将军澳被标载为东口,意思可能为维多利亚港之东面出口。在1922年的军部地图[3],将军澳陆地部份标示为Tseung Kwan O,而海湾部份则标示为Junk Bay(意为帆船湾)。1937年,Junk Bay的中文译名为“佛头湾”。

而1953年美国海军新泽西号来港补给时,因吃水深而不能进经鲤鱼门进入维港,需要停泊在将军澳内,此事其后更成为歇后语-“新泽西-食水深(牟取大量暴利)”。

关于将军澳的英文译名有一段争议,有些人主张使用Junk Bay,又有些人主张采用Tseung Kwan O。到了近年官方统一以{Tseung Kwan O称呼陆地部分,惟海湾仍然多以Junk Bay标示。

发展为新市镇

直到1980年代中后期,香港政府在将军澳移山填海,发展将军澳新市镇,成为香港第七个新市镇,并于1987年9月兴建将军澳隧道连接东九龙香港岛,至今仍是新市镇的主要对外交通干道。

将军澳分为三期发展:第一期发展的有宝林翠林康盛花园;第二期发展的为将军澳市中心坑口;第三期发展的为调景岭。在计划发展为市镇同时,将军澳亦成了垃圾堆填重地,先后开辟将军澳第一期堆填区将军澳第二期堆填区。虽然两者已经先后关闭,但现时依然有运作中的新界东南堆填区。相比香港其他地区,将军澳要处理的垃圾要多得多[4]。近年将军澳成为香港政府重点发展的地区,有多项设施落成,如香港单车馆将军澳运动场等。

现时正在兴建的将军澳-蓝田隧道,预计2021年竣工后,届时由将军澳市中心、工业邨和日出康城前往东区海底隧道只需要5分钟,比较现时节省10分钟。

将军澳有五幅合共11公顷,面积约半个维多利亚公园的绿化地,包括影业路西北面、昭信路以南、鱿鱼湾村以西和邵氏影城以东,一一获得通过建屋。而一众来自将军澳村的长者举办签名运动,希望能守护一座逾200年历史的绿林。2018年6月区议员及环保团体的协力合作,成功阻止发展有关范围[5]

邻近地区

参考文献

  1. 香港的地质史及各层组表:摩星岭形成层. 香港地质志. 2009-03-08 [2015-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中文(繁体)‎). 
  2. HK Maps. www.hkmaps.hk.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3. Template:Web reference[失效链接]
  4. Template:Web reference
  5. 【落区】七旬村民“山寨”抗争保住将军澳后花园 : 记小夏威夷径的一场逆转胜.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