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鹃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斑尾鹃鸠 |
---|
学名 Macropygia unchall 目/科/属 鸽形/鸠鸽/鹃鸠 迁徏状态 迷鸟 普遍性 体长/体重 37-41cm/13-182g |
斑尾鹃鸠,雌雄相似。虹膜蓝白色,粉红色眼圈。嘴黑色。
华南亚种minor
- 雄鸟
- 脚紫红色。体背巧克力色,有栗红色羽缘。
- 头及体下为粉灰色,后枕至颈侧有铜绿光泽。
- 颈侧至胸有黑色细鳞斑纹。
- 黑褐色尾羽甚长,有红褐色细横纹,颈至胸、胁密布黑色鳞斑。
- 雌鸟似雄鸟,但脚暗紫色,羽色较暗,头顶有黑细横纹,颈至胸、胁密布黑色鳞斑。
栖地&习性
栖息低海拔丘陵的树林。居住在喜马拉雅山450-2750 m的茂密常绿森林和次生丛林中。
单独或成对活动,极少成群。行动缓慢,不甚怕人。见人会对视片刻后才飞离。
以种子,谷物,芽,橡子,浆果和小核果构成其饮食。偶尔在森林中的空地中以地面为食。
繁殖
在印度和尼泊尔,繁殖3月至7月。在马来西亚的12月至3月发现巢穴。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在越南和泰国被认为是常见的,亦在苏门答腊,爪哇和巴厘岛等。
鸣声
常发出低沉似组合音,"哇呜-、哇呜-"声。
外观相似性
长尾鸠羽色较暗,后枕至颈颈部无铜绿光泽。体背及尾羽无红褐色横斑,体下栗紫色。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M. u. tusalia (Blyth, 1843) – 喜马拉雅山,从克什米尔和加尔瓦尔(Kashmir)和加尔瓦尔(Garhwal)E到阿萨姆邦(Assam),四川和云南西南(SW云南),从S的缅甸山丘到to邦(Shan States)。
- M. u. minor Swinhoe, 1870 – 中国东南部(福建,广东,海南)的山脉,南至C越南(安南),老挝和泰国。
- M. u. unchall (Wagler, 1827) –马来半岛的山区,从苏门答腊和爪哇到巴厘岛,龙目岛和弗洛雷斯。[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barred cuckoo-dove,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