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常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常杰成书于越南陈朝期间的《越史略》将李常杰记载为“阮常杰”。李氏改为阮氏的原因,据《安南志略》、《大越史记全书》等典籍记载,是要避陈朝皇室的祖先陈李之讳,并且杜绝“民之望李氏”(见黎崱《安南志略·李氏世家》,北京中华书局,307页;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326页)。</ref>(Template:Vie,1018年-1105年,原名吴俊,字常杰[1]),是越南李朝的一位宦官和将领,亦是李太宗李圣宗李仁宗三朝元老,尤以李仁宗时期他的表现最为活跃,并且成为李朝与宋朝交战的主要将领。

出身及早年的仕途

李常杰出生于寿昌县(今河内)太和坊的一个武将家庭,为10世纪时的统治者吴权之后[2]铭文资料提到李常杰是“细江句漏县”人即今北宁省顺城县,当是后来改籍昇龙太和坊,其父是李太宗太尉郭盛溢(又作郭盛谥)。李常杰自少就“姿貌扬逸”,并且练骑射,习兵法。在其年青时期,亦即李太宗时开始,就已登上仕途。1036年(通瑞三年),李常杰因为承父荫,被委任为骑马校尉。1039年,净身(阉割)[3],并于1041年(乾符有道三年),被召入皇宫,担任侍卫及黄门祗候

李圣宗时,更获晋升为太保,以及于1061年(彰圣嘉庆三年),被调任为清化乂安等地的察访使,镇压当地的芒族动乱。[1][4]

参与对占城的战争

占城(又作占婆)为越南李朝南邻。李常杰作为李朝主要军事人物,曾数次参予对占的战事。

1069年(天贶宝象二年,由于当年的农历七月改年号神武,因此《越史略》列入神武元年)农历二月,李圣宗亲征占城。(据陈仲金说,开战的原因是“占城国常来骚扰。”)[5]军在战事中相当顺利,节节击败占城军,占城君主律陀罗跋摩三世(又作“施里律茶盘麻常杨溥”、“杨卜尸律陀般摩提婆”、“第矩”、“制矩”等)兵败逃走。到农历五月,“元帅阮常杰(即李常杰)俘获第矩于真腊界”。[6] 

在这一役中,由于李常杰成功俘获占城王律陀罗跋摩三世,迫使他向军求和“赎罪”,割让了地哩麻令布政三州给李朝,然后将占城王释放回国。据陈仲金所说,此三州即为现今越南广平省广治省辖地。[7]

经过以上一战后,占婆内乱,占王律陀罗跋摩三世于1074年(李太宁三年)投奔李朝。其后,据法国学者乔治·马司培罗的说法,李朝大概有意助律陀罗跋摩三世归国复位,便于次年(1075年,李太宁四年)派李常杰率兵南下,但被占婆新国王诃梨跋摩三世击退。[8]此战爆发时间,《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称是太宁四年八月。[9]

1075年至1077年(李英武昭胜二年)期间,越开战,宋廷联络占城合击李朝,于是占城在1076年(李太宁五年)三月参战。而李常杰则为越军主将。(详情另见:宋越熙宁战争

1104年(龙符元化四年)农历二月,李仁宗命年已老迈的李常杰再征占城。开战原因,是由于造反的李觉逃亡入,劝占城君主制麻那进攻越南,并收复了先前割让的地哩麻令布政三州土地。李常杰受命后,便又击破占城,再度取得地哩麻令布政[4]

李常杰在与宋军交战(1075年-1077年)中的表现

李常杰较为人所熟知的事迹,是他参予了在1075年至1077年(太宁四年至英武昭胜二年)间对宋朝的战争。(《越史略》误记在太宁二年爆发战事。)

率兵侵犯宋朝边境及屠杀

转攻为守

※据《越史略》,两军在如月江的对战,发生在丙辰太宁四年农历七月(应是太宁五年,即公元1076年,《大越史记全书》将该战事列在丙辰太宁五年三月),李常杰率水军抵御军,而“昭文、宏真二侯皆溺死如月江”。双方隔江对峙一个多月后,李常杰终于在这条战线上击退军。[16][17]
至于富良江方面的战斗,发生在同年的十二月(南宋李焘将该役列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七十九宋神宗熙宁九年十二月癸卯),郭逵等率兵击杀了军“大将洪真太子”,俘获了“左郎将阮根”,随后便是“乾德惧,奉表诣军门乞降”,但并没有提及李常杰有否亲身参予富良江战线方面的交锋。[18])综合两国的史料而言,其实双方交战各有胜负。造成难以判定输赢的原因,大概是由于两国修史者都是只各自记述关于己方得胜的战事而已。

匡扶国政

虽然宋越熙宁战争最后仅以和议告终,但李朝政府对李常杰的表现仍然相当满意,并且对他加官进爵。当1075年(太宁四年)李常杰奉命抵御占城时,便获授任太尉。其后,又获封以“兼内侍判首都押衙”、“行殿内外都知事”、“遥授诸镇节度”、“同中书门下上柱国”、“天子义弟”、“辅国上将军开国公”等等官职及封衔。以表示朝廷对他的尊崇。[21]

李常杰的匡政,大体上是“内树宽明,外驰简惠”,对于奸恶者则“威而歼恶”,处理狱讼时“狱无滥之”,此外能不失农务,老必安之。当时人称其治国能有“莅民之本,安国之术”。[注 1]此外,因当时佛教盛行,李常杰亦表尊重,让佛僧长老择地创办佛寺[22]

到1105年(龙符元化五年)农历六月,李常杰去世,被追赠以“入内殿都知检校太尉平章军国重事越国公”,食邑万户,以弟弟李常宪继承侯爵。[4]

著作

《伐宋露布》

李朝英武昭胜元年农历十二月,李常杰等进军中国宋朝边境期间,在所经之路发表军事文诰《伐宋露布》,内容大致是“宋行青苗助役之法,荼毒生民,我今兴师欲相拯救”,以图发动当地民众倒戈攻宋。(该《露布》的部份内容,亦见之于宋人典籍,如司马光涑水记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等。)

诗作《南国山河

1076年(太宁五年,农历四月后改为英武昭胜元年),李常杰与军在如月江富良江一带交战时,军队竟无心恋战。某夜,军队里忽然听到这样的诗句而重拾战意:

根据陈仲金的说法,是李常杰害怕自己的军队灰心丧气,便编撰这诗,并说成是由神仙所作,以令军队恢复斗志。[23]

此诗在越南尽人皆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越南时还用英语背诵,表示这首诗是越南“独立宣言”,表达了“所有越南人民不屈的精神”。“大国不能欺负小国”[24]

评价

李常杰作为越南李朝的一位重臣,对国政发挥影响力,且是越军主帅,曾向中国宋朝发动攻势,并造成中国境内大量军民伤亡,因此,两国的史家,对李常杰有著折然不同的评价:

  • 越南方面:
    • 在李朝,李常杰就获得甚高评价。当时碑铭资料称:“唯公(指李常杰)辅君,国家殷富,多历年所,可圣臣遗千古之熙绩也”[25];“而公三朝弼政,兼御定边乱,于其数年,而八方宁谧,其功盛矣。”[22]
    • 越南阮朝时,史家潘辉注在其著作《历朝宪章类志·卷九·人物志》里,称李常杰在越南历史上“古今武功第一”。[26]
    • 20世纪初,越南史家陈仲金在其所著的《越南史略》中评价他“具将才,精韬略,北伐宋,南平占,实为我国的一员名将。”[27]
    • 越南1971年出版的《越南历史》宣称李常杰一切的军事行动,尽属是合理而高明的“自卫”战略:“李常杰的积极自卫的进攻战略,也体现了民族的这种精神和意志。他对抗战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并且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李常杰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把天才的韬略与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相给合的杰出的军事家。”[28]
  • 中国方面:
    • 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则认为,李常杰在宋朝境内的邕州钦州廉州所进行的屠杀,是“对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血腥大屠杀,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所仅见。”另外,又批评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所编撰的《越南历史》里对李常杰的高度赞扬,“实令人发指,这是对历史事实的大嘲笑。”[29]不过,同书也肯定了李常杰的才干,称他“具将才,精韬略,北侵宋朝,南犯占城,为李朝一名野心勃勃的将军”。[30]
    • 中国学者戴可来在翻译陈仲金的《越南史略》时,亦称李常杰攻打北宋是“赤裸裸的侵略行径”,“作者和其他越南史学家于此多方辩解,是错误的”。[31]

总而言之,越南人对李常杰的评价甚高,但中国人对其评价以负面居多。

后世越南人的尊崇和纪念

由于越南史料中记载李常杰侵宋取得巨大胜利,越南人对其甚为尊崇。根据越南史料《皇越神祇总册》和《历朝宪章类志》的记载,李常杰死后,其故乡太和坊的土人祀其为福神,祈祷多应。此后越南各个朝代都尊其为上等福神,号称“翊运广威大王”。[32]河内市有祭祀他的机舍灵祠。至今越南人仍认为他是民族英雄。

1974年西沙之战南越方第十六号军舰即以李常杰命名。

注释

  1. 释法宝《仰山灵称寺碑铭》载:“公内树宽明,外驰简惠。移风易俗,何惮懃劳。俭以从事,悦以使民,民所赖之;宽能济众,仁而爱人,人所敬之;威而歼恶,政以决狱,狱〔无〕滥之;食则民天,邦本农务,务不失之;善而不伐,养及野老,老必安之。如此之道则可谓莅民之本,安〔国〕之术,美在兹矣。”

参考文献

  1. 1.0 1.1 《东南亚历史词典·李常杰条》,206页。
  2. wikihanoi - Về lai lịch một "người thăng long gốc": Lý Thường Kiệt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6-19.
  3. 朝阳科技大学──耿慧玲《越南文献与碑志资料中的李常杰》。
  4. 4.0 4.1 4.2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255页。
  5. 陈仲金《越南史略》,70页。
  6. 《越史略》(《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第466册),586-587页。
  7. 陈仲金《越南史略》,70-71页。
  8. 马司培罗《占婆史》,台湾商务印书馆,68页。
  9. 潘清简等《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三,太宁四年八月“命李常杰伐占城不克而还”条。
  10. 《越史略》(《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第466册),588页。
  11. 11.0 11.1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248页。
  1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6675-6676页。
  13. 陈仲金《越南史略》,74页。
  14.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300页。
  15. 15.0 15.1 陈仲金《越南史略》,74-75页。
  16. 16.0 16.1 《越史略》《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第466册),589页。
  17.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248-249页。
  18.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6843-6844页。
  19.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248-250页。
  20.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298-301页。
  21.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254-255页。
  22. 22.0 22.1 释法宝《仰山灵称寺碑铭》,收录于潘文阁、苏尔梦主编《越南汉喃铭文汇编·第一集北属时期至李朝》,远东学院、汉喃研究院,166页。
  23. 陈仲金《越南史略》,74页。
  24. 奥巴马所说的越南“独立宣言”《南国山河》真相
  25. 朱文常《安获山报恩寺碑记》,收录于潘文阁、苏尔梦主编《越南汉喃铭文汇编·第一集北属时期至李朝》,远东学院、汉喃研究院,83页。
  26. 《越南文献与碑志资料中的李常杰》,第5页
  27. 《越南史略》中译本,76页
  28.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越南历史》,200页。
  29.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297-298页。
  30.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288页。
  31. 《越南史略》中译本,参见73页脚注
  32. 《越南文献与碑志资料中的李常杰》,第4页、第7页

书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