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大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豬大腸,也叫肥腸,是一種常見的豬內臟副食品。
價值
豬大腸性寒,味甘;有潤腸,去下焦風熱,止小便頻數的作用。
用豬大腸治療大腸病變,有潤腸治燥,調血痢臟毒的作用,古代醫家常用於痔瘡、大便出血或血痢。如《仁齋直指方》和《奇效良方》中的豬臟丸,《本草蒙筌》中的連殼丸等,皆是用於治療直腸病變的名方,其中均用到豬大腸。
《千金.食治》:豬洞腸,主洞腸挺出血多者。唐?盂詵:主虛渴.小便敷。
《本草圖經》:主大小腸風熱。《本草綱目》:潤腸治燥。《隨息居飲食譜》:外感不清,脾虛滑瀉者,均忌。
一般人都可食用
- 適宜大腸病變,如痔瘡、便血、脫肛者食用;適宜小便頻多者食用;
- 感冒期間忌食;因其性寒,凡脾虛便溏者亦忌。
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症。
食譜
- 大腸豬血湯,將豬大腸、豬血塊、酸醃芥菜水煮成湯,華南地區多作為早餐伴食炒麵。
- 五更腸旺,將豬大腸、豬血塊、朝天椒、五香、八角等香料及醬油一起滷煮。雖非川菜,但常見於台灣的川菜館。
- 炸豬大腸,是廣東及香港的小吃。豬大腸清洗乾淨後,灑上胡椒粉,炸至內軟外脆[1]。
- 薑絲大腸,把薑切成絲,加醋燴炒豬大腸或豬肚,適合於天熱食慾不佳時。
- 大腸麵線
- 糯米腸,把糯米和其他配料釀入豬大腸裡
- 九轉肥腸
影片
參考文獻
- ↑ 加鹽加油加生粉 洗豬腸邊沖邊捽,蘋果日報,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