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豬肚 |
中文學名:豬 拉丁學名:S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真獸亞綱 目:偶蹄目 亞 目:豬形亞目 科:豬科 屬:豬屬 亞 種:脊柱類 |
豬肚,為豬科動物豬的胃。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採收和儲藏:宰殺後,剖開腹部,取出胃,洗淨,鮮用或冷藏。 [1]
形態特徵
豬的品種繁多,達150多種,形態也有差異基本特微是:軀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略向上屈。眼小。
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後2趾有懸蹄。
頸粗,項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雜食性家養物畜,繁殖力強,孕期約4個月。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化學成份
含胃泌素(gastrin)、胃蛋白酶(pepsin)、胃膜素(gastric mucin,gastron)及胃蛋白酶穩定因子(pepsin stabilizing factor)。
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從豬胃竇部可製取胃泌素(gastrin),胃泌素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胃壁細胞分泌鹽酸,其效價與等充分子組膠比較,至少強 1500倍,對胃蛋白酶分泌也有一定促進作用,甚至可促進內因子的分泌。
胃泌素對胃腸道粘膜和胰腺均有營養作用,能促進這些組織的蛋白質、RNA和 DNA的合成,從而促進其增生。
胃泌素促進胃酸分泌和粘膜生長的作用顯着。用大鼠實驗除促進胃酸分泌,胃粘膜的DNA、RNA和蛋白質合成外,也能增加壁細胞的數目。胃泌素也刺激胰、肝和小腸對水、碳酸氫鹽和電解質的分泌,促進胰和小腸粘膜酶的分泌。
空腹時,胃泌素可刺激胃的收縮,增強小腸和結腸的蠕動與收縮,促進膽囊收縮,鬆弛總膽管括約肌,有利於膽汁的排出。
對胃食管返流患者,胃泌素能提高食道下端括約肌的壓力,可有效地阻止胃中食物迫流。
此外,胃泌素尚能抑制幽門括約肌和回盲部括約肌,抑制胃排空,抑制小腸對水、電解質及葡萄糖的吸收。
從豬胃粘膜提取的胃蛋白酶(pepsin)有促進消化作用,能使蛋白質分解為分子較小的蛋白際和蛋白陳,並能水解多肽。
其消化能力在PH1.8時強,故常與稀鹽酸合用。胃蛋白酶提前15min給藥,可防止牛磺膽酸所致動物胃粘膜損傷,此保護作用呈明顯的量效關係,並可待續90min;吲哚美辛可阻斷此適應性保護作用,而皮下注射PGE2則可使這一作用重新恢復。實驗證明,胃蛋白酶的弱刺激對胃粘膜的適應性保護作用,可能系通過誘發內源性PG合成和釋放而實現的。
從豬胃粘膜製取的胃膜素中的粘蛋白能抵抗胃蛋白酶對胃粘膜的腐蝕,並能吸附胃酸,遇胃酸能形成極為粘稠的膠狀物質,覆蓋胃粘膜表面起保護作用,可予防潰瘍病發作,從而發揮抗潰瘍作用。
豬胃粘膜含有大量胃蛋白酶穩定因子(PSF),可能是一種多肽,能保護胃蛋白酶,防止其鹼變性作用。
2.其他作用胃泌素尚能促進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降鈣素的釋放,在中樞神經系統尚可能起神經遞質的作用。
胃泌素0.2μg,0.4μg和 0.8μg側腦室注射,1h後使小鼠跑迷宮時間和出現錯誤的次數均高於對照組,並與劑量相關,隨劑量增加小鼠跑迷宮的時間也相應延長。
但肌內注射0.4μg,對小鼠跑迷宮時間無明顯影響。
實驗表明,胃泌素可能引起小鼠遺忘,其作用有中樞特異性。
性味
味甘;性溫[2]
歸經
脾;胃經
豬肚的功效與作用
補虛損,健脾胃。
主虛勞贏瘦;勞瘵咳嗽;脾虛食少;消渴便數;泄瀉;水腫腳氣;婦人赤白帶下;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或入丸劑。
注意
《隨自己居飲食譜》:外感未清、胸腹痞勝負者,均忌。
附方
①治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瘵:白朮、牡蠣(燒)各四兩,苦參三兩。為細未,以豬肚一個,煮熟研成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日三、四服。(《御藥院方》豬肚丸)
②治水瀉:豬肚一枚,淨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內,肚滿為度,煮之,自晨至晚,肚蒜糜爛為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伺杆,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或米飲空腹服。(《世醫得效方》肚蒜丸)
③治消渴,日夜飲水數斗,小便數,瘦弱:豬肚一枚,淨洗,以水五升,煮令爛熟,取二升已來,去肚,着少鼓,渴即飲之,肉亦可吃。又和米,着五味,煮粥食之佳。(《食醫心鏡》)
④治小便數:豬肚一枚(洗去脂膜),黃連末三斤。納豬肚中蒸之,暴乾,搗丸如梧子。服三十丸,日再服,漸漸加之,以瘥為度。忌豬肉。(《肘後方》豬肚黃連丸)
⑤治鼓脹水腫:健豬肚一個(不落水,翻出屎淨,在磚牆上磨去穢氣),將大蝦蝗裝入肚內,麻紮緊,煮熟,去蝦蟆,連湯淡食,勿入鹽醋。(《經驗廣集》
⑥治疳勞:木香一錢,黃連三錢,銀柴胡五錢,生地五錢,鱉甲(童便浸,醋炙)一兩。上為未,入豬肚內,扎口,入瓶,童便、酒煮爛搗丸,米飲下五十丸。(《幼科指掌》豬肚丸)
⑦治腎臟鳳毒氣攻注腰腳,或瘡或腫,臍腹冷痛:豬肚一個(洗淨),蒔蘿(炒)、硫黃(研)、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一兩,硇砂半兩,上五味,除豬肚外,搗研為末,入盡藥末於豬肚內,用線密縫,酒煮令爛,候酒盡,將豬肚切開,入木臼中熟搗一、二千下,候可丸,即丸如梧桐於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九。(《聖濟總錄》豬肚丸)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日華子》主補虛損,蘇頌主骨蒸勞熱,血脈不行,皆取其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根本固而後五臟皆安也。
2.《別錄》: 補中益氣,止渴、利。
3.《千金·食治》:斷暴痢虛弱。
4.《日華子本草》:補虛損,殺勞蟲,止痢。釀黃糯米蒸搗為丸,甚治勞氣,並小兒疳蛔黃瘦病。
5.《本草圖經》: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
6.《隨息居飲食譜》:止帶、濁、遺精。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