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泽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走近毛泽东》是2003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1]。
剧情简介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特色不仅表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且表现在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该影片减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字即是领袖对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对领袖的情。影片中运用的细节都非常具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毛主席使用了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们的关系、毛主席和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等等。
观众看了该影片后,会用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平民化地视角去解读毛泽东的个性、解读毛泽东的伟大、解读毛泽东的普通、解读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对该片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悟。
幕后制作
拍摄背景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走近毛泽东》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继1983年毛泽东诞辰90周年摄制的《毛泽东》、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摄制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后,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多种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又一部纪念毛泽东的影片……
影片看点
据报道,影片中毛泽东给刘少奇点烟、70多岁的毛泽东骑白马欲游昆仑山、毛泽东趣逗来访的基辛格夫妇等许许多多的生平资料镜头都是首次披露[2]。
专家们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这部影片选题角度独特,不是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片、功勋片、成就片,而是以毛泽东一生所经历的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独特的人格魅力。二是因为影片有大量珍藏的电影资料镜头,使观众得以了解一个丰富、宽广、机敏的伟人内心。三是这是一部让人感动并感悟的影片。
旁白介绍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1975年12月31日晚上12点至翌日凌晨1点,这天晚上,毛泽东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女婿戴维。朱莉转交了尼克松写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看上去有些体力不支,交谈时不得不将头靠在沙发上。这情景让在场的人感到,无情的岁月已经让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风华不再。
毛泽东八岁才在家乡的私塾启蒙读书。但他对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兴趣不大,却喜欢读那些古典小说和当时比较进步的书籍。《盛世危言》是一本宣传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书,毛泽东当时想尽办法借到了这本书,并留下了这张还书的便条。这里还保存有毛泽东当年带午饭用的小竹篮子。这盏小桐油灯,记载了毛泽东十三岁停学期间,白天劳动,晚上自学的经历。
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旷达的。闲暇时他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 毛泽东还形象地解释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他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活着的时候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视频
走近毛泽东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纪录电影<走近毛泽东>呈现一个真实的伟人,搜狐娱乐,2003-08-25
- ↑ 选题独特镜头珍贵 《走近毛泽东》将在全国上映,搜狐娱乐,200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