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走近毛澤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走近毛澤東》是2003年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出品的紀錄片[1]

劇情簡介

《走近毛澤東》這部影片的特色不僅表現在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而且表現在創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視角展現了毛澤東的人性、個性和革命意志。該影片減化了一些過去人所共知的大場面、大事件,而是從「情」的角度,突出一個「情」字。這個「情」字即是領袖對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對領袖的情。影片中運用的細節都非常具有衝擊力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毛主席使用了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寶、毛主席和亞非拉朋友們的關係、毛主席和人民的關係、毛主席的辯證唯物主義生死觀等等。

觀眾看了該影片後,會用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平民化地視角去解讀毛澤東的個性、解讀毛澤東的偉大、解讀毛澤東的普通、解讀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觀眾對該片會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悟。

幕後製作

拍攝背景

大型文獻紀錄電影《走近毛澤東》是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繼1983年毛澤東誕辰90周年攝製的《毛澤東》、1993年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攝製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後,在毛澤東誕辰110周年之際與中央文獻研究室、多種空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又一部紀念毛澤東的影片……

影片看點

據報道,影片中毛澤東給劉少奇點煙、70多歲的毛澤東騎白馬欲游崑崙山、毛澤東趣逗來訪的基辛格夫婦等許許多多的生平資料鏡頭都是首次披露[2]

專家們的評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這部影片選題角度獨特,不是面面俱到的人物傳記片、功勳片、成就片,而是以毛澤東一生所經歷的革命歷史事件作為背景,展現了毛澤東獨特的人格魅力。二是因為影片有大量珍藏的電影資料鏡頭,使觀眾得以了解一個豐富、寬廣、機敏的偉人內心。三是這是一部讓人感動並感悟的影片。

旁白介紹

他是詩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戰士,又是統帥;他指揮千軍萬馬,自己不曾開過一槍;他締造人民共和國,自己不當大元帥。他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代偉人毛澤東。

1975年12月31日晚上12點至翌日凌晨1點,這天晚上,毛澤東會見了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女兒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爾和女婿戴維。朱莉轉交了尼克松寫給毛澤東的信。毛澤東看上去有些體力不支,交談時不得不將頭靠在沙發上。這情景讓在場的人感到,無情的歲月已經讓這位叱咤風雲的人物風華不再。

毛澤東八歲才在家鄉的私塾啟蒙讀書。但他對私塾先生教的《四書》、《五經》興趣不大,卻喜歡讀那些古典小說和當時比較進步的書籍。《盛世危言》是一本宣傳富國強兵、救亡圖存的書,毛澤東當時想盡辦法借到了這本書,並留下了這張還書的便條。這裡還保存有毛澤東當年帶午飯用的小竹籃子。這盞小桐油燈,記載了毛澤東十三歲停學期間,白天勞動,晚上自學的經歷。

進入晚年的毛澤東,對於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曠達的。閒暇時他同身邊工作人員聊天說:「人總是要死的,毛澤東是人,所以毛澤東是會死的。」他還囑咐說:「我死了可以開個慶祝會,你就上台去講話。你就講,今天我們這個大會是個勝利的大會,毛澤東死了,我們大家來慶祝辯證法的勝利。人如果不死,從孔夫子到現在,地球就裝不下了,新陳代謝嘛。」 毛澤東還形象地解釋了他的辯證唯物主義生死觀,他曾經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活着的時候吃比較多,我死後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長江里餵魚。你就對魚說:魚兒呀,毛澤東給你們賠不是來了,他生前吃了你們,現在你們吃他吧,你們吃肥了好去為人民服務。這叫物質不滅定律。」

視頻

走近毛澤東 相關視頻

【視頻】感動億萬國人的經典紀錄片《走近毛澤東》
走近毛澤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