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雀形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灰紋鶲
圖片來自澳門生態網

雀形目學名:Passeriformes)是鳥綱中最大的一個,下含3個亞目,140科,6,600多種生物。

雀形目的鳥類鳴肌鳴管發達,多啼聲婉轉,通常所說的鳴禽[1] 就是指這一目的鳥。雀形目鳥善於築巢,雀形目鳥類多為晚成雛,常有複雜的占區、營巢、求偶行為。體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鴉科部分種類體長可達50cm以上,小者如鶲科鶯亞科部分種類體長僅6-7cm。

雀形目中大部分都是候鳥留鳥少。

雀形目是鳥綱中最大的一目,包括5700多種鳥;與這數量相反,雀形目下屬的科很少,也就是說,同屬的鳥類數量非常多。這也充分說明了雀形目鳥進化的成功性。雀形目鳥類由7500萬年前的岡瓦納古城地帶的動物進化而來,具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可以生活於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個大洲。雀形目鳥長有獨特的雀腔型頭骨、鳴管結構複雜,腳細弱,它們也被稱作枝頭鳥或鳴禽。

繁殖方式

雀形目鳥善於築巢,雀形目鳥類多為晚成雛,常有複雜的占區、營巢、求偶行為。 通過對高寒草甸10種雀形目鳥類繁殖生產力研究表明,高寒草甸鳥類的繁殖生產力與鳥類棲息地所處的地理環境、營巢類型和繁殖方式密切相關,其中繁殖季節長度和窩卵數是影響高寒草甸鳥類的繁殖生產力兩個最重要的因子。鳥類平均繁殖生產力為2.80(只/對•年)。

種群現狀

2005至2007年,在武漢桂子山地區設立5條調查樣帶,對樣帶中的灰喜鵲烏鶇麻雀白頭鵯4種常見留鳥的種群數量變化進行了調查,並分析校園生態環境對鳥類的影響。結果表明,4種鳥的種群密度均呈上升趨勢.各樣帶由於覆蓋的生境類型不同,使得鳥群密度分布不同,並都與其生境豐富度成正相關。

消化系統

實驗結果顯示,雀形目4種鳥的總消化道長度和各消化器官的長度(胃長度除外),消化道總重量和各消化器官的重量均存在明顯的種間差異。植食性鳥(普通朱雀)具有相對較長的消化道,而食蟲鳥(紅點頦和紅喉姬)則具有相對較高的消化道重量。實驗證明,鳥類不同的食性特徵塑造了不同的消化道適應對策。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森林、草原、農田、荒漠、公園和居民區等生境中。善跳躍亦善鳴叫。食物多為雜食性,但繁殖期多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通常營巢於樹上、地面、樹洞、草叢、灌叢、建築物上和天然洞穴中。

參考文獻

  1. 鳴禽,教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