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雅尔塔会议(英语:Yalta Conference;俄语:Ялтин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其会议结果之一雅尔塔协定又称雅尔塔密约,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领袖——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期间[1],在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里瓦几亚宫内举行之一次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方针,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德黑兰会议后,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惟结论在1945年7至8月之波茨坦会议就有争议。许多人批评此次会议,使苏联及各国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及亚洲许多国家,主要是会中罗斯福以及丘吉尔都未尊重战时被占领国家之期望,将被苏联“解放”之国家先交由联合国代管(联合国1945年10月才成立,甚至联合国宪章于雅尔塔会议结束2个月后才签署。且战后盟军没有任何一方将位于欧、亚的曾被占领国交由联合国代管;联合国曾托管的11个地区,其中7个在非洲、4个在大洋洲)。此外,为争取苏联对日本宣战,包括帮助远在中国西南与日军僵持的中国从日本关东军手中夺取满洲国,会中部分内容“侵犯”中国权益甚大。会议的3份文件中,“雅尔塔协定”当时没有立即公布,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故有“雅尔塔密约”之称。
1944年6月,随着诺曼底登陆,盟军在纳粹德国西线展开大规模反攻,第三帝国已无力回天。1945年2月,美英认为有必要和苏联商讨德国战败后对欧的权力分配问题,并商讨下一步对日作战。对欧洲大陆,希望苏军加强对德攻势,基本原则以谁攻克的地区战后由谁控制,辅以对重要地区相互交换。在东南亚,美军在菲律宾开展一系列登陆战,开始把对日作战的重点从海战转向陆战;同期自1944年6月起对日本本土的B29大规模无差别轰炸效果有限,1945年2月4日李梅刚展开烧夷弹战术试验;在东亚大陆上中国军队尚与日军僵持,日军占领大片中国土地;而满洲地区则透过满洲国拥有大片土地,重工业设施,70万关东军尚未直接参战。因此美英希望苏联尽快转入对东北亚日军的进攻,打消日本依托东亚、东北亚,与盟国长期僵持并得以谈判的念头。
背景
1944年7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函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希望再次举行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斯大林回信表示,他要亲自指挥苏军对德作战,不可出席。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赴莫斯科会晤斯大林,英苏单独讨论欧洲和巴尔干问题。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丘吉尔与斯大林之会谈(史称第四次莫斯科会议)。1944年12月,哈里曼奉命拜会斯大林,询问苏联有关参加对日作战及参战条件等事项。1944年底,三国一致同意三国首脑再次会晤。
在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三巨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斯大林聚集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行宫里瓦几亚宫)举行会议。这是二战期间,继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之后,盟国领袖的第二次重要会议。罗斯福去世后,再举行波茨坦会议。
这次会议在苏联境内进行,是因为斯大林拒绝到黑海雅尔塔行宫以外开会。结果,丘吉尔和罗斯福必须再度远涉重洋[2]。
会前未邀请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参加。
视频
雅尔塔会议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1945年2月4日 雅尔塔会议召开,搜狐,2011-02-04
- ↑ 雅尔塔会议的台前幕后,搜狐,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