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裝力量( Milit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 和中國民兵组成,采用“黨指揮槍”的军事领导体系,由中央軍事委員會领导全国武装力量,采取主席负责制,由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统帅全军2012年11月23日,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后首次晋升解放军上将,当时的国家军委主席仍然是胡锦涛,说明最高统帅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而非国家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使命和职责。
中國採用徵兵制和募兵制相結合,并搭配民兵与预备役制度。中國人民解放軍现在共有200萬名现役常備軍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設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五大军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卫总队、机动总队、海警总队三大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表示,该国2019年年度軍事預算總額達1.19万億元人民币,僅次於美國。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美國國防部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等部門認為考虑到中國未公开的開支,實際國防預算比官方預算多。
中国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弹道导弹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並擁有可配備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但和美国相比,中國的力量投射能力仍显不足。 中国大力研究和發展反舰弹道导弹、反衛星飛彈、巡航飛彈、反彈道飛彈和潜射弹道导弹等装備。海军方面,近年来中国有大量新舰艇服役,被中国的军事爱好者形象地称为“下饺子”,包括十数艘052D、052C型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数十艘054A,056A型导弹护卫舰,数艘071型综合登陆舰以及新近下水的055型导弹驱逐舰,055型的排水量达到12000吨,是除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外,二战后亚洲建造的吨位最大的作战舰艇。2012年中国装备了首艘航空母艦辽宁舰。中国亦更新了更为现代化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組成的新的战略威慑核潜艇艦隊。解放军空軍的現代化亦取得顯著進步,中国自行開發生產了隐形第五代戰鬥機、高超音速飛行器、重型运输机、无人机等現代化軍機。中國還以新研製的现代化陸軍武器替換既有裝備,指揮管制系統也從C3I增強至C4I,強化對於網絡中心戰的掌控。
補充
隨著保障制空權和海上拒止能力的進步,中国對區域的影响力不斷增加,不仅與俄羅斯海軍在地中海舉行聯合軍演,还在白令海峽活動,且在非洲吉布地建立了首個海外保障基地,並沿著海上航路建立珍珠鏈。今日中國除了被視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外,還被視為軍事強國和潛在軍事超級大國。國防部白皮書《中國的國防》中提到,中国採取「積極防禦」的国防戰略。
历史
中国的军事战略上采取积极防御和人民戰爭。现在中国军事的各项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长期的敌强我弱条件下的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在不同时期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初期作战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作战原则;反围剿后为打破敌人“围剿”与进攻,红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实行游击性的运动战。抗日战争时期,表现为全国实行持久战的总方针和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则是“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在战略反攻阶段实行“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的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在战略防御阶段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战略仍然是积极防御,但情况和内容有了很大的不同。人民解放军在战略上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不仅是着眼于敌强我弱的形势,还主要是由于作为国家军队;已不是夺取政权问题,而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 1956年,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和平建设时期的第一个战略方针,即“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 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主要是由于中国安全环境的急剧恶化,另外对战争爆发的危险性估计得过于严重,因而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方针,立足于应付最困难的情况,准备敌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 1980年代初,针对未来全面反侵略战争的特点,确立了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坚持“后发制人、坚持人民战争、坚持持久作战、立足于以劣势装备战胜敌人、立足于最复杂最困难情况下作战”的战略指导原则。虽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和大规模的外敌入侵,但是人民解放军曾胜利地进行了几场边境自卫防御作战,积累了在现代局部战争中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丰富经验。
1980年代中期以来,依据邓小平提出的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战略判断,指导思想改变,即从时刻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从立足于随时准备对付敌人大规模入侵转为着重对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进入1990年代,国际战略格局变化,军事领域发生变革。积极防御的内容上把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2010年代中期,中国军队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原则调整为:
- 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态势,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斗争密切配合,积极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综合安全威胁
- 保持维权维稳平衡,统筹维权和维稳两个大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周边安全稳定;努力争取军事斗争战略主动,积极运筹谋划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和发展
-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挥联合作战整体效能,集中优势力量,综合运用战法手段;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妥善应对、措置裕如
- 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战斗精神培育,严格部队组织纪律性,纯洁巩固部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鼓舞军心士气
- 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坚持把人民战争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拓展人民战争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战争动员以人力动员为主向以科技动员为主转变
- 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深化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关系,促进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架构。
參考文獻
- ↑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