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六合拳,源自滄州泊頭地區的拳法,出自回族,據稱創立於明萬曆末年,可能源自姬際可。原來沒有系統,多單勢操練,流行於清季北京鏢局鏢師之間。其勢名目於不同鏢局流派各異,合紅拳,炮拳,長拳之大同,而非一人之術。
該拳以古代哲學思想「六合」為基本理論,包括拳術、器械、單練、對練、技擊、功法等內容。因曾用於軍事戰爭,較為重視器械套路與對練。清末滄州人劉德寬手持一柄六合大槍闖蕩江湖,人稱「大槍劉」[1]。在他進京任清廷神機營武術教官時,將六合拳帶入京城。
河北滄州六合拳,曾出現過「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名人,現在滄州石同鼎,自稱已經是第八代。
特點
拳譜記載,東、西、南、北、上、下為六合,「合」是其拳理核心,練習實戰中處處皆有體現。習練時先有其形,後有其意。練好架式套路只是學拳的基礎,師父手把手定型基本架式,配合速度快慢和重心高低的訓練,從外三合逐步達到內三合。「外三合」為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內三合」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六合拳法不只是外在的打拳踢腿、舞刀弄槍,最終要通過內三合、外三合,使人與自然融合為一體,內功和外力相合才能實現技擊、健身的目的。
六合拳重視功力訓練,有其特殊的技藝練法,如「七星樁」「九星躲閃樁」「木人功」等。其動作運行「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套路以矯健敏捷、乾脆利落、動靜分明、剛柔相兼為特點。
支系
六合螳螂拳:滄洲六合拳師林世春(1825-1912),有七手「金不換」絕技,亦稱《六合拳螳螂手》。當時招城一帶都叫「六合拳」或「六合拳螳螂手」,林世春傳有六合拳譜於後人。林世春所傳一支,現在皆稱為《六合螳螂拳》[2]。
著名人物
六合拳著名人物有:
大刀王五,王正誼,字子斌,直隸滄州人。幼喪父,從李鳳崗習六合拳法,且隨之入回教。學成,行走冀魯豫隴一帶,世稱大刀王五。於京師開〈源順鏢局〉,結交清正官吏譚繼洵。即譚嗣同之父,嗣同從王五習武強身。維新事敗。嗣同贈「鳳矩寶劍」與王五後赴刑埸。王五殮之,扶柩下瀏陽。庚子年,睹外國士兵無理囂張,忍無可忍之下,率其徒眾,殺之為快。卒被官兵擊而殺之,梟首示眾。卒年五十餘。
劉德寬以六合大槍著名於北五省,江湖上稱為『大槍劉』。在北京設有『和盛鏢局』,自為掌柜。傳技與趙鑫洲。
視頻
六合拳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武術大家---劉德寬,滄縣人民政府,2018-3-9
- ↑ 武林奇葩——六合螳螂拳 ,搜狐,20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