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寧頭戰役
漳金廈或金廈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面稱金門戰鬥、金門登陸戰,中華民國國軍方面稱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衛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的一場戰役,亦是中華民國國軍在內戰後期的敗退過程中的首場勝仗,使臺灣局勢暫時穩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1] 、漳州戰役、廈門戰役和金門戰役等。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軍第十兵團佔領廈門後,繼而佔領金門以北之石井、蓮河、大小嶝、澳頭等地。解放軍葉飛將屬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終於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全軍覆沒。
目錄
國軍戰役準備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6月以前,國軍根本未在金門島上設防。到6月中旬,國軍廈門要塞司令部才成立金門要塞總台,這才開始構築島上工事,鋪設通信線路。大金門島東部山高岸陡,不易攀登;西半部地勢較平坦,其北岸為泥沙灘,利於登陸,是國軍防守重點。島上除少數原日軍工事外,在登陸地段還加修野戰工事,敷設障礙物。大小金門原有國軍第二十二兵團全部、青年軍第二〇一師及第十二兵團第十一師防守,共約2萬餘人。國軍為固守金門,於10月10日後,又陸續將潮汕地區之第十二兵團所率第十八軍、第十九軍撤至金門,至10月24日,金門國軍總兵力已增至4萬餘人。
8月起,隨著福建戰事發展,國軍開始增強金門防禦。在第七兵團接替廈門防禦任務後,8月19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軍長沈向奎,下轄45師、師長勞聲寰與40師、師長范麟)進駐金門、二十二兵團則在8月25日移防大小金門(當時欠第五軍)。9月3日,第八十軍青年軍201師(為1948年9月由獨立第一旅改組,師長鄭果,1949年2月調來臺灣鳳山由孫立人訓練,編裝較第二十二兵團部隊整齊)師部與601、602團進駐金門,兩個滿編團共3,000多人(603團8月調往福建馬尾增援福州戰役遭殲滅)。之後戰車第三團之第一營(欠第二連)21輛M5A1輕戰車調撥金門。最後進駐者為10月8日自汕頭轉運之第十二兵團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下轄11師、師長劉鼎漢,43師、師長鮑步超,118師、師長李樹蘭),這些單位總和兵力約2萬餘人。
金門防務的佈局上,二十二兵團兵團部、45師、201師、戰車第三團、第十二兵團守大金門、40師守大嶝島、小嶝島。
在大金門的防禦配置部分,201師601團主要防區為金北古寧頭、602團駐地金西,兩團防線佈署在瓊林至古寧頭一帶沙灘。雖然各單位在運抵金門後即開始構工興建掩體等防禦土木工事,但金門缺乏土木建材,因此主要以土壘為防禦掩體。物資匱乏下甚至得收繳金門當地民房門板等木構物建設防禦設施。
9月中旬,第五軍歸還第二十二兵團建制,但此時的第五軍編制下僅剩200師,原本編入的166師(師長葉會西)在廈門戰役被擊潰,殘部撤入小金門但已無戰力可言,第五軍兵力總數也不滿4,000人。第五軍歸建後軍部和第200師擔任小金門防務。該月國軍失守漳州。由於福建北部大部分已落入解放軍之手,福建南部防務壓力遽增。
二十二兵團雖下轄兩個軍級單位、5個步兵師與若干支援單位,但大多數單位實際上未獲得物資撥補,因此無論是兵源或武器均殘破不堪,戰力不足。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軍政長官陳誠派東南軍政副長官羅卓英銜命兩度親往汕頭,洽胡璉第十二兵團接替第二十二兵團防守金門。
第十二兵團原屬廣州方面作戰序列,在國防部編裝補給名單上僅納編第十八軍、第十九軍兩個軍級單位,兩個軍級單位理論最大編裝不應超過5萬人。但胡璉在徐蚌會戰突圍率兵南撤時,於浙江、江西徵兵編訓。1949年5月解放軍南渡。隨後胡璉赴江西重建,在方天鼎力支持下,短短半年,部隊邊打、邊退、邊訓練,撤至潮汕時,已號稱擁兵十萬,但是就中共整理的地方史記載,無論是方天或是胡璉的「重建」方式靠的是捉兵解決,甚至引發了地方憤怒及組織對抗。
即使如此,第十二兵團仍有足夠人力分派,胡璉決定將未列入現有編成序列之軍級單位調往金門。10月8日,高魁元乃率所部由汕頭登船出動,第十八軍轉運金門。
10月10日,解放軍進攻大、小嶝島,兩島防衛主要由40師各配置一團兵力,大嶝島另由第11師增派一團兵力強化守備,但僅有3團的兵力隨即遭受重創;在第11師其它部隊掩護下,40師殘部撤入金門,大嶝群島失守。國軍查覺到金廈兩島戰火日增。
10月10日及10月14日,國軍為固守金門,陸續將潮汕地區之第十二兵團所率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下轄第11師、第118師、第43師,在古寧頭戰役時43師未參戰,僅2個師)、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第13師、第14師、第18師)撤至金門,因為十二兵團大部分在10月份進駐金門,至10月24日,金門國軍總兵力已增至4萬餘人。第十九軍原預定佈防浙江,10月19日,奉公署命改駛金門。在第十二兵團全部尚未到達接替防務之前,暫歸第二十二兵團李良榮司令指揮。
除了陸上兵力調動,國軍在10月起開始對金廈兩地海域集結船隊發動大規模炸射,希望拖延解放軍集結態勢;最重要的一次打擊行動在10月18日,該日解放軍在廈門附近集結實施大規模渡海演習,查知此動向的空軍在該日擊毀數百艘機帆船,導致在真正開戰之際解放軍渡海運輸載具仍嚴重匱乏。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副司令王洪光曾根據兩岸資料計算,金門戰役中大小金門島,國軍總數應該在6萬左右,其實國軍部隊番號雖多,但戰力殘破,真正的兵力數量大、小金門島約有2萬,而直接參戰的大金門島僅西半部駐防國軍兵力,大約1萬人。
解放軍戰役準備
解放軍迅速奪取了閩北、閩南,在1949年9月至10月之際,第10兵團在福建當面有第25、27、28、29、30、31、32等7個軍;但缺乏海戰經驗,且無海軍、空軍掩護作戰。在占領平潭島、廈門島後,準備進一步佔領金門島與台灣島。解放軍第10兵團決定以第28軍、第29軍各一部共7個團兵力,在第28軍首長指揮下攻取大金門,以第31軍攻取小金門;稍後因船隻不足解除第31軍攻擊任務,決定僅由第28軍攻取大小金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渡江以來,未遭遇國軍大反抗,未注意渡海作戰種種隱憂。第28軍受領進攻金門任務後,沿海船隻大部被國軍破壞,徵集到船隻只能裝載1個營。另外情報不靈,在大、小嶝島戰役,已發現被俘國軍中有第十二兵團所屬第十八軍第11師31團士兵,但主事者仍認為守軍要逃,反懷疑供詞不可靠。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8軍副軍長蕭鋒親審俘虜,向兵團報告,葉飛說:「不可能吧!胡璉兵團還在潮、汕地區未動。」葉飛對蕭鋒說:「看來大陸再也不會有什麼大仗打了,你們二十八軍就掃個尾吧。」。在第10兵團多次督促下,第28軍於10月18日下達攻擊大金門島部署命令。10月21日,解放軍第10兵團發現國軍第十二兵團部抵達金門灣,其部隊由潮州、汕頭開始船運;10月23日,又偵悉該敵第118師已抵達大金門,後續部隊正在海運途中。但第10兵團對該敵是撤回台灣還是增援金門判斷不定,因而未採取應變措施。第10兵團第28軍共派出第一梯隊3個團9,000餘人。
序幕
10月15日,解放軍攻陷廣州,第十二兵團歸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序列。陳誠即令胡璉率領所部第十九、第六十七軍,移防舟山。在肅清大嶝島和小嶝島的國民革命軍後,解放軍發動廈門戰役;廈門的3萬守軍在短暫的抵抗後便遭擊潰。
10月16日,福建省政府主席兼廈門警備司令湯恩伯將指揮所移往金門。胡璉正在率部航行途中,解放軍突於10月17日攻陷廈門。解放軍在這場戰役中將廈門近9成守軍圍殲。陳誠認為,金門地區防守力量空虛,一旦失守,不僅沿海各地難以確保,而且台灣本島亦受威脅。他即派人攜函赴廣州晉謁蔣介石,並請王世杰將此情況代陳蔣介石。時蔣擬飛重慶部署西南軍事,接到陳誠函件後,即改飛台北。陳誠臨時改變部署,立即命令胡璉率領正在航行途中之第二船團,改航金門,接替防務。經蔣批准,陳誠即抽調第十二兵團第十九軍(軍長劉雲瀚少將,下轄第13師、第14師、第18師)增援金門。
10月18日,在解放軍第10兵團多次督促下,第28軍下達攻擊大金門島部署命令:以第82師全部並指揮第84師第251團、第29軍第85師第253團、第87師第259團共6個團兵力,分兩個梯隊進攻大金門島;得手後,以第85師兩個團攻擊小金門島。定於10月20日發起戰鬥。
此時,解放軍第10兵團一面催促第28軍加緊準備,一面要求集中各軍所有船隻以保障第28軍攻金作戰。由於船隻嚴重不足,第28軍不得不推遲到10月23日進攻金門。
10月22日,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以當地最高長官身份,發佈一道作戰命令:「所有金門島部隊,在十二兵團胡司令官未到達以前,均歸二十二兵團李司令官統一指揮。」是晚,第十九軍抵達金門,因接駁效率不彰,直到10月24日晚才將部隊一半接運上岸。
10月23日,解放軍第10兵團第28軍已集中可裝載3個團兵力船隻;第10兵團首長認為,必須乘敵增援部隊未到達金門之時,抓住戰機,發起登陸,攻取金門。第一梯隊航渡3個團,返航後,第二梯隊至少還可航渡2個團,一夜能運過5個團兵力,敵我力量對比可達1:1,足可鞏固陣地,解決殘敵;因此,決心於10月24日發起戰鬥。攻擊具體部署是:以第82師第244團、第84師第251團、第29軍第85師第253團共3個團為第一梯隊,由第82師統一指揮,分別自蓮河、大嶝島、沃頭東北港灣起渡,在大金門島北部湖尾鄉至古寧頭段登陸突破,首先攻殲該島西半部之敵;爾後會同後續梯隊攻殲東半部之敵。預定3天解決戰鬥。
10月24日,第十二兵團在金門海面停留一晝夜,成功嚇阻解放軍。晚上8時,解放軍第28軍指揮第一梯隊3個團(第82師第244團、第84師251團、第85師253團和第82師第246團)按預定計劃分別從蓮河、大嶝島、後村等地啟航;當時天空一片漆黑,海面颳起三、四級東北風,潮水徐徐上漲。
由於解放軍徵集水手都來自福州、泉州等地,不熟悉航道,事先又未經過訓練,協同不力,調度不靈;加上第82師指揮所未隨船跟進,通信聯絡不暢,各團即自行航行。由於強烈風浪,不熟悉潮汐漲退,結果搶灘船隻因退潮而全數陷在沙灘上動彈不得。接近島岸時,適逢落潮,又遭國軍炮火攔阻,造成部分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