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

 塞爾維亞-克 -斯 王國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本名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

-斯洛文尼亞王國

外文名 Kingdom of Yugoslavia

簡 稱 南斯拉夫

所屬洲 歐洲

首 都 貝爾格萊德

主要城市 采蒂涅波德戈里察

薩格勒布盧布爾雅那

薩拉熱窩斯科普里

國慶日 1918年12月1日

國 歌 《南斯拉夫王國國歌

官方語言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Kingdom of Yugoslavia,1918年——1945年),是一個位於巴爾幹半島君主立憲制國家,由塞爾維亞王國國王彼得一世在統一南斯拉夫人各國後而建立的王國。 [1]

目錄

簡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黑山再次併入塞爾維亞,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將其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其領土包括今天的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北馬其頓

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占領南斯拉夫全境。隨後南斯拉夫被五個國家與傀儡政權瓜分,戰後被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的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政權取代。

尼什宣言

巴爾幹戰爭時期,塞爾維亞被奧斯曼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從三個方向包圍。此時,正值上述兩帝國內部力量渙散,擔憂自己的生存問題,於是它們越來越少有能力應對國際問題。這樣,塞爾維亞統一問題的解決就與大國的複雜關係聯繫了起來,而南斯拉夫國家的創建則呈現出不可避免的態勢。

戰爭的第一年,在采爾和科魯巴拉兩次血腥的戰爭之後,塞爾維亞政府產生了統一所有南斯拉夫民族並組成一個國家聯合體的創想。1914年12月7日,人民議會在尼什召開,通過了把統一南斯拉夫作為基本戰爭目標的宣言,史稱《尼什宣言》,它代表着實現統一創想的具體的第一步。尼古拉·帕什奇誦讀了宣言:「塞爾維亞政府將付出一切努力,為大業,為塞爾維亞國家,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民族服務。政府把『保障成功地結束現在的大戰,同時讓它成為自由之戰,並且統一所有我們的不自由的兄弟: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看作自己最重要的,並且是在這個命運攸關的時刻的唯一任務。」

倫敦協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二年,呈現出了建立塞爾維亞統一國家的可能性。1915年4月26日簽署的倫敦協議使得大塞爾維亞形成。協議涉及了意大利與協約國之間的關於領土讓步的協定(伊斯特拉和大部分達爾馬提亞劃歸意大利),這是為了讓意大利參戰。另一方面,協約國劃給塞爾維亞波黑、斯拉沃尼亞、斯雷姆、巴奇卡、南部達爾馬提亞及北部阿爾巴尼亞。但塞爾維亞政府沒有做好接受《倫敦協議》的準備,因為協約國要求它出讓大量土地:把大部分馬其頓給保加利亞,一部分巴納特給羅馬尼亞,以使這兩國參戰反對同盟國。

克爾夫宣言

《克爾夫宣言》代表着統一戰爭中意義重大的因素。塞爾維亞政府與南斯拉夫委員會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夠穩固得可以保障完全協調的工作。因此,尼古拉·帕什奇提出倡議:召開共同會議。1917年6月15日,會議在克爾夫召開,它的根本目標是確立建立未來國家的原則。7月20日,宣言簽署,它保留了塞爾維亞政府與南斯拉夫委員會之間不同立場的妥協。

建立嘗試

儘管塞爾維亞政府和南斯拉夫委員會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南斯拉夫的統一問題還是要取決於世界戰場的發展形勢,以及協約國關於奧匈帝國命運的決定。作為一個國家,是讓它從此消失,還是讓它得以重建。只有等到協約國做出徹底摧毀同盟國的決定時,最終在曾經強大的帝國的廢墟上建立南部斯拉夫國家的局面才得以展開。

從1918年夏開始,事態加速發展。奧匈帝國在南斯拉夫地區的政權瓦解。「國民委員會」成立,它成為了新的政權機構。其後,1918年10月初,在薩格勒布建起了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生活在前奧匈帝國地區的塞爾維亞人的國民委員會。該委員會的綱領包括統一所有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以形成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個國家後來與塞爾維亞王國合而為一。克羅地亞議會在10月29日斷絕了與維也納和布達佩斯的所有國家-法律上的關係。

雖然國民委員會對南斯拉夫國家的性質持不同的立場,但他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國家,抵抗來自意大利野心的危險損害。與此同時,南斯拉夫地區的居民時常向塞爾維亞軍隊提出保衛「南斯拉夫領土」的請求,並要在當地建立新秩序。波黑國民委員會代表團在11月4日向指揮官斯特納·斯特納諾維奇提出讓塞爾維亞軍隊進駐的請求。於是,第二軍團的部隊在11月6日進駐薩拉熱窩。來自澤蒙、潘察夫和奧西耶克的代表團也在11月5日到達了貝爾格萊德,請求軍事支持。薩格勒布國民委員會的代表團在11月8日到達貝爾格萊德,為的也是同樣的請求。塞爾維亞部隊的一個營在11月14日進駐了薩格勒布,次日又進駐了里耶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