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香爐 |
天香爐,中藥名。為野牡丹科金錦香屬植物金錦香OsbeckiachinensisL.的全草或根。植物金錦香,分布於長江以南有台灣、廣西、貴州等地。具有化痰利濕,祛瘀止血,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小兒疳積,泄瀉痢疾,風濕痹痛,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牙痛,脫肛,跌打傷腫,毒蛇咬傷。[1]
中文學名 | 天香爐 | 屬 | 金錦香屬 |
界 | 植物界 | 種 | 金錦香 |
門 | 被子植物門 | 分布區域 | 長江以南有台灣、廣西、貴州等地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採收時間 | 夏、秋季 |
目 | 桃金娘目 | 毒性 | 無毒《湖南藥物志》 |
科 | 野牡丹科 | 貯藏 |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
目錄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辛、淡,性平。
歸經
功效
化痰利濕,祛瘀止血,解毒消腫。[3]
主治
咳嗽,哮喘,小兒疳積,泄瀉痢疾,風濕痹痛,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牙痛,脫肛,跌打傷腫,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 治風寒咳嗽,金錦香全草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 治肺炎咳嗽,風火牙痛,蜂窩草60-120g,燉殺口肉(豬頸下面,宰豬時刺口處肉)內服。(《重慶草藥》)
- 治久傷胸悶痛,干金錦香全草15-30g。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 治赤白痢,水瀉,金錦香全草15-3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 治阿米巴痢疾,金錦香30g,地菍30g,合萌15g。煎水服,紅糖為引。(江西《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0-30g;搗汁,浸酒或研末。
-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煎湯洗或漱口。
炮製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全草,或去掉地上部分,留根,洗淨,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或亞灌木,高20-60cm。莖四棱形,具緊貼的糙伏毛。葉對生;葉柄短或幾無,被糙伏毛;葉片堅紙質,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5cm,寬3-15mm,先端爭尖,基部鈍圓或幾圓形,全緣,兩面被糙伏毛,基出脈3-5條。頭狀花序頂生,有花2-8朵,葉狀總苞2-6個,無花梗;萼管長約6mm,通常帶紅色,無毛或具1-5枚刺毛突起,裂片,三角形狀披針形,與萼管等長,具緣毛,各裂片間外緣具一刺毛突起;花瓣4,淡紫紅色或粉紅色,倒卵形,長約1cm,具緣毛;雄蕊8,常偏向一側,花絲與花葯等長,花葯頂部具長喙,喙長為花葯的1/2,藥隔基部微膨大呈盤狀;子房半下位,4室,近球形,先端有剛毛16條。蒴果紫紅色,卵狀球形,4縱裂,宿存萼壇狀,長約6mm,直徑約4mm,外面無毛或具1-5個刺毛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天香爐長約60cm。根圓柱形,灰褐色,木質較硬面脆。莖方柱形,老莖略呈圓柱形,粗2-4mm,黃綠色或紫褐色,被緊密的黃色粗伏毛,質脆易斷,髓白色或中空。葉對生,有短柄,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5cm,寬2-6mm,先端尖,基部鈍圓,上表面黃綠以,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被金黃色毛;基出脈3-5條,側脈不明顯。頭狀花序球狀;萼黃棕色,花冠暗紫紅色,皺縮,易脫攻。蒴果鍾狀,具杯狀宿萼,淺棕色或棕黃色,先端平截。氣微,味澀,微甘。以葉多、帶果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橢圓形,角偶處表皮細胞類圓形;表皮毛有2種是腺毛,腺頭橢圓形,同8-10個細胞組成,腺柄為6-10個細胞排列成2列性;另1種為多列性細胞組成的非腺毛,胞壁略增厚,強木化。下皮細胞長形,多數細胞內含草酸鈣簇晶,幾成簇晶層;皮層薄壁細胞橢圓形,切向壁及角部稍加厚;4個角偶處各
有一外韌型維修管束;內皮層細胞長方形,1列,韌皮部狹窄。形成層常不明顯。木質部排列成環,導管類圓形,直徑9.6-18-30μm,常單個散在;木射線常為單列細胞,偶見2列細胞寬。賄部寬廣,薄壁細胞圓形,賄心部分有賄內韌皮部束;老莖髓部薄壁細胞落破裂成空洞。
葉表面觀
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具氣孔,上下表皮角質層均有紋理。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通常3個;偶見直軸式,腺毛2種,1種腺毛呈橢圓形囊狀,長約65m,徑約38μm,由單細胞腺頭和單細胞腺柄成2列性,腺毛內均含棕橫色物質。非腺毛為多列性細胞毛,長80-240-1360μm胞壁較厚,強木化。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33-60μm。
各家論述
- 《生草藥性備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經捶汁開酒服。
- 《嶺南採藥錄》:止痛,去蛇毒,理瘡瘍[註 1]。
- 《陸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兒頭上熱氣瘡,咳血。
- 《南寧市藥物志》:去瘀生新,止痛收斂。治內外出血,疳積,牙疳,牙痛,咳嗽。
- 《廣西中藥志》:治紅白痢疾,熱瀉。
- 《四川中藥志》:祛風濕,止咳嗽。治風濕骨痛,小兒百日咳,蜂窩瘡。
- 《泉州本草》:主跌打損傷,婦人經閉,產後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氣痛,白濁。
- 《嶺南草藥志》:化濕消滯,解熱鎮痛。
- 《閩東本草》:治脫肛便血。
注釋
- ↑ 「瘡瘍」:瘡瘍是指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後引起的一切體表化膿感染性疾病的總稱,包括急性和慢性兩大類。中國古代用以泛指多種外科疾患,後世將外科分為瘡瘍與雜證兩大類。瘡瘍多由毒邪內侵,邪熱灼血,以致氣血凝滯而成。其包括了體表上的腫瘍及潰瘍、癰、疽、疔瘡、癤腫、流注、流痰、瘰癧及有關皮膚病的內容,是中醫外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大類病證,具有發病迅速,部分病情較重等特點,在面部可引起疔瘡走黃(西醫稱為敗血症或膿毒敗血症),在手、足易引起傷筋損骨的嚴重後果。創傷出現感染以後,就形成了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