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浩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曹浩森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個人資料

出生 1886年?月?日
逝世 1952年2月5日(1952歲-02-05)(65-66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國籍 大清(1886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6年) 中華民國(1926年–1952年)
政黨 中國國民黨

曹浩森(生1886年-1952年2月5日歿),名明魏,字浩森,以字行,號浩笙,江西省南康府都昌縣周溪鄉牌樓曹村人,中華民國江西省政府主席,陸軍上將。

生平

孫文支持派

曹浩森早年學習舊學,後來立志從軍,先後入江西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堂。1909年(宣統元年)[1],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1911年畢業歸國。1912年(民國元年),被江西都督府任用。不久,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步兵科,後畢業。1913年(民國2年)夏,作為李烈鈞的手下參加二次革命,敗北後流亡日本。其後,外遊南洋

1915年(民國4年)12月護國戰爭爆發,曹浩森歸國,任李烈鈞領導的護國軍第2軍參謀廳上校課長。翌年,參加第2軍進攻廣東。戰後,第2軍改編為駐粵滇軍第3師、第4師,曹浩森任第3師第31團團長。1918年(民國7年)後,參加孫文(孫中山)的護法運動,歷任粵贛湘邊防軍務督辦署副官長、大元帥府少將高參、援桂第3路軍參謀長。1920年(民國9年),任孫文的侍衛副官。1921年(民國10年),曹再度赴日本留學,入陸軍大學校

國民軍到國民革命軍

二次革命[2]

1913年3月,宋教仁袁世凱暗殺後,李烈鈞義憤填膺,通電反對袁世凱,6月初潛赴上海,與孫中山共謀決策,同月中旬返回江西組織武裝起義。李烈鈞舉行湖口起義之前,派人去保定軍校,秘密邀約江西籍的學員回贛參加討袁戰役。曹浩森聞訊後,立即輟學回贛,與贛籍同學多人南下參加討袁之役。編入討袁軍左翼林虎部下,擔任一團團副,駐軍德安、瑞昌一線。7月12日,李烈鈞在湖口舉旗,林虎所部與北洋軍激戰于九江沙河、德安之間,曹浩森與團長楊祖世一道率隊突襲瓜子嶺,猛奪沙河鎮,予敵以重創。反袁軍隊連戰告捷。後因左翼軍孤立無援,退守永修、奉新,最終失利,曹浩森隨殘餘的部隊撤向長沙。"二次革命"失敗後,曹浩森隨林虎等赴漢口,乘日艦東渡,亡命日本。

亡命生涯[3]

曹浩森日本後,得到了日本友人的推薦,加入日本陸軍第十四團工兵部隊,作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候補生,但此時卻被北洋政府所獲悉,於是通過外交手段,咨請日本政府驅逐他,曹浩森隻好轉赴南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等地流浪。在華僑的資助下,他在《蘇門答臘報》任華文總編。1915年又赴雅加達任火山華僑敦本學校校長。

護國戰爭[4]

  • 1915年12月,袁世凱竊國稱帝,蔡鍔在雲南發難,曹浩森得知訊息後,隨李烈鈞由印尼潛回國內到達昆明,在雲南組織討袁護國第二軍,李烈鈞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任命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參謀廳第二課課長,主辦機要軍務事宜。次年6月,曹浩森升任第二軍第三十一團團長,奉命率部兵發廣東驅逐龍濟光,佔領廣州。在攻佔韶關時,曹浩森團攻克帽子峰,僅僅向韶關開了三炮。守軍鎮守使朱福全聞風而逃。這就是當時著名的"三炮定韶關"的趣聞。此後,曹率部守衛南雄。

結緣總理[5]

  • 1917年,護法運動爆發。孫中山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之後,成立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在李烈鈞的推薦下,曹浩森任廣州警備軍總參謀部參謀。1918年6月,調升滇粵桂聯軍總司令部參謀。次年4月,又調任總司令部副官。這時,護法軍政府參謀部為了培養軍事人才,選派曹浩森等4人到日本陸軍大學深造。曹為此興奮不已,立即起程赴日,可是到了日本後,北洋軍閥政府又致電日本政府,阻撓廣東護法軍政府所派的人員入陸軍大學。曹在日本無法入校,不得已而回國。
  • 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孫中山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的侍衛副官,因而有機會向孫中山陳述自己的志願,並得到孫中山的嘉勉,1921年5月,代表孫中山赴貴州巡視,任參謀本部特派參謀、贊襄滇黔援桂軍第三路、第四路軍務兼援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由貴州隨軍入廣西柳州。同年11月,曹浩森再次東渡日本,進入日本陸軍大學。
  • 1924年冬,曹浩森畢業回國。剛到上海,便接到李烈鈞的電報,叫他馬上去北京。當時,孫中山正在北京同北洋軍閥首腦段祺瑞進行會談,不料肝癌發作,住進北京協和醫院診治。為了孫中山的安全,李烈鈞命令曹浩森擔任總侍衛。此後一段時間,曹浩森住宿于協和醫院,專門護衛病重的孫中山,期間兼任孫中山發言人。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後,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

參謀西北[6]

1925年5月,孫中山先生的治喪工作結束後,曹浩森隨同李烈鈞會見國民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馮玉祥。馮玉祥聘請李烈鈞為國民軍總參議。經李烈鈞推薦,曹浩森被馮玉祥任命為西北邊防督辦公署參謀處處長,不久,升任參謀長。

1926年3月,西方列強趁馮玉祥去蘇聯考察之機,策動"討赤盟軍"五路進攻馮部。曹浩森于4月命國民軍撤退北平,集結南口,構築工事,與"討赤軍"頑強地戰鬥了三個多月,大挫敵軍精銳。由于寡不敵眾,加上餉械供應不足,終於敗退甘肅、寧夏。不幸的是,在從寧夏退往平涼的路上,曹浩森乘坐的汽車因駕駛員操作不慎,導致翻車,掉到兩三丈深的溝裏,曹浩森受了重傷,在平涼醫院住了很久才慢慢痊愈。南口大戰鉗製了北洋軍閥兵力,幫助了同年7月出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

9月上旬,馮玉祥回國了解情況後,立即趕赴五原,與于右任等組織國民軍聯軍,並發表宣言,與北伐軍南北呼應。曹浩森被任命為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率部轉戰河北、山東、河南等地。此後不久,國民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馮玉祥為總司令,曹浩森為總參謀長。五原誓師,在中國大西北舉起了武裝討逆旗幟,對剛開始的北伐戰爭作出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秦德純晚年回憶寫道:那時我由二集團軍十四軍軍長調任該集團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是曹浩森先生,他品端學粹,耿介廉潔。我與他同住一個房間,房內布置簡單,僅有一個辦公桌兩把木椅及兩個行軍床,曹先生的行軍床,頗為脆弱,人坐床上,常吱吱作響,他曾寫了幾句話貼在床側牆上:"此床甚弱,諸君註意,床壞事小,恐傷尊腿。"因此來訪的客人均立談完畢,即行辭去。確有利于我們的辦公業務。

對於曹浩森在西北軍中的貢獻,簡又文曾評價道:"曹任西北軍總參謀長,於國民革命一役,策劃軍事,數建大功。"

1927年初,蔣介石為了分化馮玉祥瓦解馮玉祥的武裝力量,對曹浩森進行了拉攏。此年,蔣介石特任曹浩森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此時,馮玉祥已請曹浩森擔任全集團軍的督訓責任。蔣介石又邀請曹浩森回江西為桑梓服務,並委任他為江西省建設廳廳長。曹浩森念及與馮玉祥的舊情,拒絕了蔣的邀請。

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曹浩森任軍政部陸軍署署長。馮到南京之後,漸漸察覺到蔣介石排除異己的陰謀,遂於1929年2月,以治病為理由匆匆離開了南京。曹也隨馮棄職出走。5月,馮玉祥在陝西華陰與曹浩森、韓復渠等高級將領密商反蔣。可是韓復渠向蔣介石告密,馮的計畫失敗,馮也因此遭到蔣的明令討伐。

韓復渠、石友三叛馮投蔣後,馮玉祥與曹浩森商量反蔣的對策,曹提出了聯合閻錫山共同倒蔣的意見。馮遂派曹浩森與鄧哲熙兩人到陝西太原見閻錫山。閻錫山對曹浩森說:"請你轉告煥章先生,請你到太原一行,我將同他做出決策,或出國一遊,爭取外援,相機倒蔣。"曹轉告馮後,便於6月陪同馮玉祥一同到達太原。閻錫山一面虛張聲勢,號稱"閻馮合作";一面又向蔣介石告密。蔣介石在北平秘密會見閻錫山,並派閻為山西宣撫使兼辦軍事善後事宜。閻即將馮軟禁於五台縣建安村。曹浩森一看情勢不妙,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跑到南京去了。

離馮附蔣[7]

曹浩森到達南京後,憂心忡忡,顧慮重重。蔣介石聽說曹浩森已到南京,便立即召見,不但未加責備,反而禮遇有加,表示關切,並任命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從此,曹投入了蔣的懷抱。

1929年10月,馮玉祥部下宋哲元、劉鬱芬、孫良誠等率國民軍公開反蔣,國民軍攻勢勇猛,一路殺向河南。而此時已在國民黨中央軍擔任參謀的曹浩森,把國民軍的優點和缺點都一一列舉出來,並提出了具體的應對辦法,于是中央軍避開國民軍的鋒芒,採取了防守的策略,使國民軍攻而無功,損失慘重,而中央軍逐漸佔據了上風。例如:國民軍的特效戰術是于夜間"摸營",兵士右手執大刀,左手提短槍,偷劫敵營,所向披靡,但是在這次戰役中,由于曹浩森的獻計,中央軍扎營的地方,夜間都燃起火把,徹夜遍地光明,國民軍大刀隊一旦前來劫營,都被射殺,使孫良誠等人一時找不到破敵良策。

中原大戰[8]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隨同蔣介石到柳河督戰。但是蔣馮兩軍對峙,蔣因後方接力不及,情況緊張。蔣在柳河召開軍事會議,楊傑、曹浩森等均參加,研究對策,決定進退。曹即向蔣進策,說:"馮玉祥用兵素來穩扎穩打,從不冒險深入,我軍應把握時機,以進為上策,可以迅速集結兵力,重點突擊,進行強攻,我軍變被動為主動,贏得時間,則後續部隊可到,必操勝券。"蔣介石依計而行,果然,馮軍因不知對方虛實而後撤,以致被蔣個個擊破,無法收拾。從此,曹便為蔣所倚

同年9月,馮閻兵敗,中原大戰結束。馮玉祥所部第一集團軍由孫連仲率領,投奔了山東韓復渠。蔣介石獲悉此訊,深感不安,便與曹浩森商議,如果能將孫連仲的部隊拉過來,派到江西"圍剿"紅軍,則孫連仲離開韓復渠,這豈不是一箭雙雕?曹便自告奮勇,向蔣介石邀功,去擔任說客。蔣介石大喜,即派曹為秘密特使,前往山東說服孫連仲,接受改編。當時,孫連仲的處境很困難,但又不甘居于韓復渠之下。曹浩森在擔任西北軍參謀長時,和孫連仲的私交很好,同時,孫部的高級將領,如參謀長趙博生、旅長董振堂都是曹在保定軍校的同學,還有旅長季振同也是熟悉的老友,因而說服工作進展的很順利。1931年春,曹浩森親自陪同孫連仲部旅長以上軍官到南京覲見蔣介石,蔣介石親自到南京車站迎接。由此,蔣介石對曹浩森倍加寵信,不久,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升任為軍政部常務次長,仍兼陸軍署署長。

參與剿共[9]

  • 1931年6月22日曹浩森陪同蔣介石乘坐的永綏艦由南京直抵南昌,下午7時,在樵舍拋錨,然後乘車下榻南昌行營。他當晚立即召集軍政部長何應欽、參謀長熊式輝以及陳銘樞、孫連仲陳誠等軍事將領開會,確定對中央蘇區和紅一方面軍發動第三次"圍剿"計畫。6月26日,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黨政委員會"、"政務設計委員會"成立,蔣兼任委員長,熊式輝為行營參謀長,曹浩森副委員長,均由曹主事,推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發動政策。
  • 1932年曹浩森任軍事委員會陸軍處處長。當何應欽擔任贛粵閩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曹浩森任參謀長。同年5月,蔣介石親任鄂豫皖"剿匪"總司令,曹浩森任參謀長。曹經常往返於開封、武漢、安慶之間。
  • 1933年9月,蔣介石發動對江西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等人與德國軍事顧問團共同策劃"堡壘主義"新戰略,參與對中共中央根據地發動的第五次"圍剿"。

抗日戰爭、晩年

抗日戰爭爆發後,曹浩森繼續任軍政部政務次長,為抗戰體制的整備盡力。1942年(民國31年)2月,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翌年5月兼任江西全省保安司令,參與對日戰爭的指揮。1945年(民國34年)5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

戰後的1946年(民國34年)3月,曹浩森辭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同年11月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民國36年)3月,就任監察院監察委員。同年冬,獲授陸軍上將位,並退役。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黨敗北,曹逃到臺灣

1952年(民國41年)2月5日,曹浩森在臺北市病逝。享年67歲。

參考資料

  1. 劉国銘主編『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書』2130頁作1909年(宣統元年)。徐友春主編『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1641頁作1908年(光緒34年)。
  2. 曹浩森-參與剿共. 《參見華人百科》. 
  3. 曹浩森-亡命生涯. 《參見華人百科》. 
  4. 曹浩森-護國戰爭. 《參見華人百科》. 
  5. 曹浩森-結緣總理. 《參見華人百科》. 
  6. 曹浩森-參謀西北. 《參見華人百科》. 
  7. 曹浩森-離馮附蔣. 《參見華人百科》. 
  8. 曹浩森-中原大戰. 《參見華人百科》. 
  9. 曹浩森-參與剿共. 《參見華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