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栖息地(英語:Habitat ),又称生境、栖地,是指包涵多个“物种种群”(包括动物、植物其它各类生物)生活和生长的自然环境。
栖息地一词在生态学广泛被使用。它原本是指围绕一物种、或物种种族、或物种聚集、或群落的自然条件(Clements and Shelford, 1939)。因此它不只是一物种种族的栖息地,而是指很多物种的聚集,住在同一地方共用一个栖息地。生态学家会把很多物种共用的栖息地称为群落生境。
还有,这些栖息地可以和其他地方居住的群族不同。因此一般指的栖息地不是一个物种或个别动物。微小生境或小环境是指个别的动物和植物在其栖息地的直接环境和其他自然因素。
生物群系是指生活在类似栖息地和占据一定地理地区的动物群和植物群。
影响栖地的样貌的主要因素为降雨量以及经纬度,而离赤道愈近、降雨量愈多及气候愈温暖的栖地,物种的种类通常较其它地区来得丰富;相对的,离赤道愈远、降雨量愈少及气候愈寒冷的栖地,物种的种类通常较像其他较温暖、降雨量多及赤道近的地区还要稀少。当然,有不同的栖地就会有不同的动物[1]。
栖地划分
划分一个栖地的范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栖地与栖地间的连接会使其较为不容易辩认(例如:森林地带边缘部分常会逐渐过渡到各种开阔性栖地);但有些栖地较另外,(例如:洞穴内的光线以及食物极为稀少,与洞外、洞口的差别十分大,亦可分得清清楚楚)。
动物自然的栖地迁移
此种现象是指一种或一群动物从甲地到乙地自然的迁移,造成这种迁移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寻找食物(如:国王企鹅要到不会结冻的海域捕食鱼虾)也有可能是为了繁衍后代(如:大西洋鲑鱼又名安大略鲑、欧洲鳗鲡及巨骨舌鱼,每年都要到淡水河川上游产卵,而这些鱼类幼的鱼都会回游),或者是因为为了应付当地的气候所改变栖地(如:候鸟迁移[2],以及非洲大草原的牛羚随着雨水奔波,这种行为十分危险,很有可能丢了性命,因为途中可能会遭遇天灾、被其他同伴或数量众多的动物踩死、虎视眈眈的掠食者及人为干扰,但目前尚有许多动物都必须随时改变栖地,否则将会遭到灭种的危机。
在自然界的严酷考验下,能适应愈多环境的动物,都是像蟑螂、褐鼠、黑鼠与麻雀属中的树麻雀这类有高优势能力的动物(虽然不一定是位居于食物炼最顶层的生物种类),因为在一个栖地被毁灭时,这些动物能迁移到另一个栖地生存下来,明显的生存几率比其他动物高出许多。
视频
栖息地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将修法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2016-1-7
- ↑ 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是全球几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 ,搜狐, 20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