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克西姆·高爾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玛克西姆·高尔基)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
瑪克西姆•高爾基
原文名 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
出生 (1868-03-16)1868年3月16日
俄羅斯帝國下諾夫哥羅德
逝世 1936年6月18日(1936-06-18)(68歲)
國籍 蘇聯
別名 瑪克西姆·高爾基
職業 作家、政論家
知名作品 《海燕》《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信仰 共產主義

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俄語: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1868年3月28日儒略曆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俄語: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政治活動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

生平

童年和青少年

高爾基的父親是一個木匠。高爾基四歲喪父,被母親帶回外祖父母家。後來除短期隨母親和繼父在外地居住外,童年時期主要在外祖父母家度過。外祖父母對高爾基影響很深。外祖父出身貧苦,年輕時做過多種苦工,如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後來從業印染致富,成為所在城市印染行會會長,有相當的社會地位。雖然高爾基的兩個舅舅未能承繼父業,而是分家分去高爾基外祖父部分財產,但外祖父母家境還是比較富足的。高爾基童年時期,可以上學讀書,也大量接觸了底層民眾。後來高爾基外祖父大筆放貸因借款人破產而損失,家道中落。高爾基十歲時,外祖父要高爾基開始幹活謀生。參見自傳作品《童年》。

從他十歲開始高爾基就得自己賺錢為生,一開始拾垃圾。他青少年時期做過許多不同的活:信使、廚房裡的雜工、賣鳥、售貨員、畫聖像、船上的雜工、麵包店的學徒、工地上的雜工、晚間的看守人、鐵路職工和在律師事務所中做雜工。參見自傳作品《在人間》。

1880年代後期他來到喀山並被成功地被那裡的大學接受為大學生。在這裡他接觸到了革命運動。他在一個麵包坊工作,這個麵包坊同時也是一個秘密馬克思主義小組的圖書館。他很好學,讀了許多書,靠自學的方式獲得了許多,但不系統的知識。他與他的同學之間的差別很大,因此他幾乎沒有朋友。這有可能是1887年一次未成功的自殺企圖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肺被損壞,從此他一直患肺結核。在自傳作品《我的大學》中提到。

作家和政治活動家

由於他與革命組織的接觸從1889年開始沙皇警察開始注意到他。同年他將他的一首詩寄給一個詩人,但卻受到了毀滅性的批評。此後一段時間裡他放棄了文學創作。他徒步跋涉穿越俄羅斯、烏克蘭,翻越高加索山脈一直到第比利斯。在那裡他接觸到其他革命者和大學生。這些人鼓勵他將他的經歷寫下來。1892年9月12日他的第一部小說在當地的一份報紙上被發表。他使用了馬克西姆·高爾基(苦人)作為筆名。

此後他去薩馬拉並在那裡的一份地方報紙獲得了一個記者的工作。1894年他發表的一部小說正式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1898年發表的小說集也很受歡迎。1901年聖彼得堡的一次學生示威被警察血腥鎮壓後他寫了《海燕之歌》,這首詩經常在革命聚會上被朗誦。

他的話劇《小市民》(1901年)和《底層》(1902年)被發表後他如此有名,以至於所有當局迫害他的企圖都遭到強烈的反對。由於他簽署了一份反對官方對那次學生遊行事件的報道的文章他被流放到克里米亞,在那裡他受到了他的朋友和敬仰者的隆重歡迎。當沙皇尼古拉二世將他接收為俄羅斯科學院名譽院士的決定否決時,許多知名的院士對此提出抗議,包括安東·契訶夫。1905年1月9日沙皇警察再次血腥鎮壓毫無武裝的平民示威後,高爾基對此提出抗議。為此他被關押。外國傳媒對此事表示極為氣憤,這一舉動迫使沙皇政府釋放高爾基。

十月革命前

1905年血腥星期天後俄羅斯的政治氣氛稍有開放,高爾基在這段時間裡不斷地寫文章和參加集會宣傳革命。通過他參加創辦的《新生命》雜誌他認識了列寧,列寧在該雜誌做總編輯。

但此後政治壓迫又加強後他便出國了。在法國他反對西方國家向在日俄戰爭中被削弱的俄國貸款。當西方國家決定向俄國貸款後他寫了一篇侮辱性的小文章《美麗的法國》。在美國他企圖為共產黨籌款,但他的敵人使用他與他的女隨行者並未結婚來誹謗他,因此這次籌款幾乎毫無效果。

他寫了《母親》,列寧給了這部小說很高的評價,後來這部小說在蘇聯成為一部經典著作。

在他反對上述貸款後他無法再回到俄國。從1907年到1913年他在意大利卡普里島上渡過。這段時間裡他幾乎只為俄羅斯革命工作。他和列寧一起成立了一個培養革命家和宣傳員的學校,接見了許多特地來拜訪他的人。他收到許多來自俄羅斯各地的信,在這些信中許多人將他們的希望和憂愁講給他聽,他也回復了許多信。

在這段時間裡他和列寧發生了第一次衝突。對高爾基來說宗教是非常重要的。列寧將此看做是「偏離了馬克思主義」。這次衝突的直接原因是高爾基的一篇小文《懺悔》,在這篇文章中他試圖將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1913年這個衝突再次爆發。

1913年就羅曼諾夫王朝掌權300周年的特赦給予高爾基重返俄羅斯的機會。

高爾基對1917年的十月革命的悲觀看法是他與列寧發生第二次大衝突的原因。高爾基從原則上同意社會革命,但他認為俄羅斯民族還不成熟,大眾還需要形成必要的知覺才能從他們的不幸中起義。後來他說他當時「害怕無產階級專政會瓦解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革命力量:布爾什維克的、獲得政治培養的工人。這個瓦解會長時間地破壞社會革命本身……」。

反對派和流亡

革命後高爾基立刻組織了一系列協會來防止他所擔心的科學和文化的沒落。「提高學者生活水平委員會」的目的是保護特別受到飢餓、寒冷和政治無常威脅的知識分子而成立的。他組織了一份叫做《新生活報》的報紙來反對列寧的《真理報》和反對「私刑」和「權力的毒藥」。1918年這份雜誌被禁止。高爾基與列寧之間的分歧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列寧勸告高爾基到外國療養院去治療他的肺結核。1921年8月,列寧下令解散委員會,高爾基出走國外。

從1921年到1924年他在柏林渡過。他不信任列寧的繼承人,因此在列寧死後也沒有回到俄國。他打算重返意大利,意大利的法西斯政府在經過一段猶豫後同意他去索倫托。他在那裡一直待到1927年,在那裡他寫了《回憶列寧》,在這部文章中他將列寧稱為他最愛戴的人。此外他還在寫兩部他的長篇小說。

蘇聯模範作家

1927年10月22日蘇聯科學院決定就高爾基開始寫作35周年授予他無產階級作家的稱號。當他此後不久回到蘇聯後他受到了許多榮譽:他被授予列寧勳章,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員。蘇聯全國慶祝他的60歲生日,許多單位以他命名。他的誕生地被改名為高爾基市。

許多他的適合於社會主義現實派的作品被宣揚,其它作品卻默而不言。尤其是《母親》(這是高爾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個無產階級工人的作品)成為蘇聯文學的模範。

在高爾基最後的這段時間裡他稱他過去對革命的悲觀主義是錯誤的,他成為斯大林的模範作家。他週遊蘇聯,對最近幾年來取得的進步表示吃驚,並試圖對大眾進行啟蒙教育和提拔年輕的作家。

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因肺炎逝世。他被斯大林害死或死於托洛茨基主義者的陰謀的傳說未被證實。

圖片資料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