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尾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尾鷂2
原圖鏈接


白尾鷂白尾鷂(學名:Circus cyaneus):屬中型猛禽,體長41-53厘米。雄鳥上體藍灰色、頭和胸較暗,翅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腹、兩脅和翅下覆羽白色,飛翔時,從上面看,藍灰色的上體、白色的腰和黑色翅尖形成明顯對比;從下面看,白色的下體,較暗的胸和黑色的翅尖亦形成鮮明對比。雌鳥上體暗褐色,尾上覆羽白色,下體皮黃白色或棕黃褐色,雜以粗的紅褐色或暗棕褐色縱紋;常貼地面低空飛行,滑翔時兩翅上舉成『V』,字形,並不時地抖動。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尤其是平原上的湖泊、沼澤、河谷、草原、荒野以及低山、林間沼澤和草地、農田耕地、沿海沼澤和蘆葦塘等開闊北地區。主要以小型鳥類、鼠類、蜥蜴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於歐亞大陸、北美,往南至墨西哥;越冬於歐洲南部、西部、非、伊朗、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日本。


形態特徵

白尾鷂雄鳥前額污灰白色,頭頂灰褐色,具暗色羽干紋,後頭暗褐色,具棕黃色羽緣,耳羽後下方往下至,有一圈蓬鬆而稍捲曲的羽毛形成的皺領,後頸藍灰色,常綴以褐色或黃褐色羽緣。背、肩、腰藍灰色,有時微沾褐色。尾上覆羽純白色;中央尾羽銀灰色,橫斑不明顯,次兩對藍灰色,具暗灰色橫斑,外側尾羽白色,雜以暗灰褐色橫斑。翅上覆羽銀灰色,外側1-6枚初級飛羽黑褐色,內翈基部白色,外翈羽緣和先端灰色,其餘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均為銀灰色,內翈羽緣白色。下體頦、喉和上胸藍灰色,其餘下體純白色。 [3] 雌鳥上體暗褐色,頭至後頸、頸側和翅覆羽具棕黃色羽緣、耳後向下至頦部有一圈捲曲的淡色羽毛形成的皺翎,尾上覆羽白色,中央尾羽灰褐色,外側尾羽棕黃色,具黑褐色橫斑。下體皮棕白色或皮黃白色,具粗著的紅褐色縱紋,或為棕黃色,綴以暗棕褐色縱紋。 [3] 幼鳥似雌鳥,但下體較淡,縱紋更為顯著。 [3] 虹膜黃色,嘴黑色,基部藍灰色、蠟膜黃綠色,腳和趾黃色,爪黑色。 [3] 大小量度:體重♂310-600克,♀320-530克;體長♂450-490毫米,♀447-530 毫米;嘴峰♂15-16.5毫米,♀17-19毫米;翅♂246-355毫米,♀356-405毫米;尾♂226-245毫米,♀225-278毫米;跗蹠♂64-75毫米,♀69-76毫米。(註:♂雄性;♀雌性) [3]

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尤其是平原上的湖泊、沼澤、河谷、草原、荒野以及低山、林間沼澤和草地、農田耕地、沿海沼澤和蘆葦塘等開闊地區,冬季有時也到村屯附近的水田、草坡和疏林地帶活動。 [3]

生活習性

遷徙

中國東北和新疆西部為夏候鳥、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西藏南部、雲南、貴州為冬候鳥,其他地方,包括香港和台灣為旅鳥或偶見冬候鳥。春季遷到東北繁殖地的時間在3月末至4月初,離開繁殖地的時間在10-11月。 [3]

習性

常沿地面低空飛行,頻頻鼓動兩翼,飛行極為敏捷迅速,特別是在追擊獵物的時候。有時又在草地上空滑翔,兩翅上舉成『V』字形,緩慢地移動,並不時地抖動兩翅,滑翔時兩翅微向後彎曲。有時又棲於地上不動,注視草叢中獵物的活動。 [3]

食性

主要以小型鳥類、鼠類、蛙、蜥蜴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白天活動和覓食,尤以早晨和黃昏最為活躍。捕食主要在地上。常沿地面低空飛行搜尋獵物,發現後急速降到地面捕食。 [3]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提瓜和巴布達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巴哈馬孟加拉國巴巴多斯白俄羅斯比利時伯利茲不丹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柬埔寨、加拿大、開曼群島、中國、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克羅地亞、古巴、庫拉索島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多米尼加共和國、多明尼加共和國、埃及、薩爾瓦多、愛沙尼亞、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格林納達、瓜德羅普島、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牙買加、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耳他、毛里塔尼亞、墨西哥、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蒙特塞拉特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尼加拉瓜、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拿馬、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爾羅馬尼亞、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沙特阿拉伯、塞爾維亞、聖馬丁島(荷屬)、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泰國、突尼斯、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委內瑞拉、越南和維爾京群島。 [4] 旅鳥:安道爾巴林、百慕大、法羅群島、冰島、馬來西亞、塞內加爾、新加坡、蘇丹、也門。 [4] 繁殖於歐亞大陸、北美,往南至墨西哥;越冬於歐洲南部、西部、北非、伊朗、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日本。 [3]

中國

中國繁殖於新疆西部、內蒙古東北部、吉林、遼寧和黑龍江等省;越冬於甘肅、青海、長江中下游,南至廣東、廣西、福建、西至西藏、雲南、貴州,偶爾到香港和台灣;遷徙期間經過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等省。 [3] 保護區:中國升金湖、武夷山(福建)、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鼎湖山、赤水桫欏、麻陽河、草海、習水、茂蘭、董寨鳥類、濟源獼猴、洪河、涼水、興凱湖、後河、東洞庭湖、莫莫格、大豐麋鹿、鄱陽湖、武夷山(江西)、桃紅嶺、雙台河口、老禿頂子、白芨灘、白芨灘、天龍山、龐泉溝、蘆芽山、五鹿山、靈空山、綿山、歷山、高黎貢山、衡水湖濕地和鳥類、賽罕烏拉、黃河三角洲、額濟納胡楊林。 [3]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繁殖前期常見成對在空中作求偶飛行,彼此相互追逐。營巢於枯蘆葦叢、草叢或灌叢間地上。巢主要由枯蘆葦、蒲草、細枝構成,呈淺盤狀,大小直徑為30-50厘米,高5-11厘米。每窩產卵4-5枚,偶爾少至3枚和多至6枚。卵剛產出時為淡綠色或白色、被有肉桂色或紅褐色斑,卵的大小為44-56毫米×34-40毫米,平均48.5毫米×37.3毫米,重27-40克,平均33克。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卵期29-31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時被有短的白色絨羽。通常在孵出後的頭幾天雌鳥在巢中暖雛,雄鳥外出覓食餵雛,兩三天後,雌鳥亦參與育雛活動,經過35-42天的巢期生活,雛鳥才能離巢。 [3]

亞種分化

白尾鷂(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白尾鷂指名亞種 Circus cyaneus cyaneus Linnaeus, 1766 2 白尾鷂美洲亞種 Circus cyaneus hudsonius Linnaeus, 1766 [5]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4]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4]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6]

白尾鷂

白尾鷂:屬中型猛禽,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尤其是平原上的湖泊、沼澤、河谷、草原、荒野以及低山、林間沼澤和草地、農田耕地、沿海沼澤和蘆葦塘等開闊地區。主要以小型鳥類、鼠類、蛙、蜥蜴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於歐亞大陸、北美,往南至墨西哥; 白尾鷂是愛爾蘭最具代表性的陸地鳥類之一。然而,這種身材纖細的長尾鷹由於棲息地持續受到危害並不斷縮小而瀕臨滅絕。在未來30年內,如果不採取措施來保護,該物種將面臨滅絕的危險。 為了拯救這種珍貴猛禽,Golden Eagle Trust代表愛爾蘭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服務處,帶頭採取緊急保護措施,而GIS就在該保護措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建立精確的棲息地信息

=Golden Eagle Trust,一個旨在保護和恢復愛爾蘭本土鳥類及其棲息地的非營利性組織,於2013年6月被委託,研究白尾鷂所面臨的生存壓力和威脅,並找出種群數量下降的確切原因。該組織對六個被指定為白尾鷂繁殖性特殊保護區(SPA)進行研究。從2005年到2010年,這些涵蓋面積超過167,000公頃的六個特殊保護區內的白尾鷂占區性配對數量下降了18%。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Golden Eagle Trust迫切需要獲取白尾鷂棲息地的準確信息,以及其繁殖區內各類土地使用信息。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採用Esri的軟件產品ArcGIS for Desktop,用於創建現有的六個白尾鷂SPA的綜合及單一物種棲息地和土地覆蓋地圖。該組織融合了一系列合作夥伴的現有資料和航拍數據,其中包括愛爾蘭地形測量局、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服務處、林務局、自然資源管理公司Coillte、愛爾蘭農業和糧食發展機構Teagasc,歐洲天文台和愛爾蘭Esri。然後,將此前的三個國家級調查報告中能夠顯示白尾鷂占區配對的地理位置的GPS數據導入到ArcGIS軟件中,以確定鳥類築巢和覓食的重要區域。 至此,Golden Eagle Trust創建了來源單一的棲息地權威數據。然後,他們使用ArcGIS的強大分析功能來分析土地覆蓋,以了解SPA內不同棲息地對白尾鷂生存的適宜(或不適宜)程度。這便於我們更好地了解這些鳥類所面臨的挑戰。 無可爭辯的證據,一切皆因ArcGIS在ArcGIS的幫助下,Golden Eagle Trust發現,愛爾蘭現有的特別保護區中80%的森林都不適合白尾鷂棲息。 ArcGIS給Golden Eagle Trust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說明白尾鷂在愛爾蘭難以生存的原因。例如,ArcGIS顯示,保護區內僅有20.2%的區域是白尾鷂真正需要的開闊荒地和草原,而保護區內80%的森林由於樹蔭茂密或天敵數量多而不適合這種鷹類存活。 「ArcGIS證實,高地繁殖區茂密的林地區域的不斷增加是愛爾蘭白尾鷂種群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負責該項目的生態學家Ryan Wilson-Parr說。

實施針對性土地管理

目前,Golden Eagle Trust為了白尾鷂的生存,使用從ArcGIS獲得的信息,積極協助愛爾蘭政府實施有針對性的土地管理辦法。 「ArcGIS的分析結果為SPA的白尾鷂提供了最佳保護方案,確定在經濟上最高效的森林砍伐方案,同時為白尾鷂棲息地的恢復提供了最多的益處。」Wilson-Parr說。「在這之外,ArcGIS還為我們展示了高地景觀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效果。更關鍵的是,從長遠來看,白尾鷂種群繁衍將可能因此產生什麼樣的變化。」Golden Eagle Trust還藉助ArcGIS來研究改變農業用地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SPA可再生能源發展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有了GIS棲息地地圖,就可以對新的發展方案進行真正準確的,以數據為基礎的評估,」Wilson-Parr說。「這將有助於我們了解新項目及其他現有發展和土地利用如何影響白尾鷂種群。同時還展示了在保護白尾鷂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時,我們應如何促進可持續林業生態發展。」 然而,Wilson-Parr也對未來面臨的障礙提出了現實的看法。 「我們需要做出艱難決定,以便在平衡當地居民、農村社區和開發商需求的同時,滿足政府保護對白尾鷂的法律義務,」他說。這個基於GIS的棲息地地圖向我們表明,為了保護這些物種,即使在面對其它社會及經濟壓力時,政府大量的保護工作以及在土地利用方面做出重大改變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在該項目期間,GIS是Golden Eagle Trust依證決策和進行有效土地管理的基礎。 「ArcGIS有效的幫助我們阻止白尾鷂種群數量下降,」Wilson-Parr說。「這給我們帶來了希望,增強了我們保護這種標誌性鳥類的信心。」 [1]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4]

相關視頻

白尾鷂為了得到異性的歡心,上演空中芭蕾異常精彩

標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