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羅群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法羅群島

法羅群島(法羅語:Føroyar,丹麥語:Færøerne,英語:Faroe)是北歐國家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地理位置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間,處於挪威到冰島之間距離一半的位置。 法羅群島陸地面積1,399平方千米,由17個有人島和若干個無人島組成,居民共48,497人(2018年)[1] ,官方語言為法羅語和丹麥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法羅群島 外文名稱 法羅語:Føroyar,丹麥語:Færøerne,英語:Faroe Islands
行政區類別 海外領地 所屬地區 丹麥王國
下轄地區 托爾斯港 政府駐地 托爾斯港
電話區號 +298 郵政區碼 FO
地理位置 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間 面   積 1399平方公里
人   口 48,497人(2018年) 方   言 法羅語、丹麥語
氣候條件 溫帶海洋性氣候 機   場 維格爾機場
貨幣單位 法羅群島克朗 時   區 UTC+0(夏時制:UTC+1)
域   名 .fo 最大城市 托爾斯港
人類發展指數 0.950 - 高水域率 0.5%
人口密度 35.2人/平方公里 國家政權 法羅群島
議會政治體系 君主立憲制、議會民主制 人均 GDP33700美元
法律體系 歐陸法系 元   首 瑪格麗特二世
政府首腦 阿克塞爾·V·約翰森 GDP 16.42億美元

簡要信息

法羅群島,地理位置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間,處於挪威冰島之間距離一半的位置。總面積為1399平方公里,由17個有人島和一個無人島組成。人口48,497人(2018年),居民多為斯堪的納維亞人後代,少數為凱爾特人或其他人。語言主要為法羅語,通用丹麥語。多數人信奉基督教,是基督教路德會的教友。首府為托爾斯港(又譯托爾斯豪恩或曹斯哈恩),人口13,093人(2019年) [2] 。現為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

歷史

群島最初稱費勒伊阿爾,用公羊作民族的象徵可能即由此而來。

歷史概況

約公元600年至700年間,愛爾蘭僧侶最早移居這裡。

800年左右,維京人進占法羅群島。法羅群島成為北歐海盜的殖民地。

970年,一度成立共和國,但實為蘇格蘭奧克尼伯爵(Earl of Orkney)的附庸國。

1000年前後,挪威國王使島民信奉基督教。

1035年,法羅群島成為挪威一省,成為挪威屬地。

1280年,隨奧克尼群島成為挪威占領地。

1380年,與挪威的其他地方一併轉歸丹麥。

1397年,作為卡爾馬聯盟組成部分,受丹麥管轄。

1650年,成為丹麥馮嘉保家族的封建領地。

1709年,行政上脫離挪威,隸屬西蘭主教管區。貿易由丹麥王室壟斷,阻礙了法羅群島經濟的發展。

1720年,劃為丹屬冰島轄地。

1776年,劃歸西蘭郡管轄。

1816年,被析置為海外郡。法羅群島議會被廢除。

1852年,古老的法羅群島議會在民族主義運動之下恢復。

1856年,丹麥王室的壟斷貿易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丹麥戰敗。英軍進占法羅群島。

1974年,與歐共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1977年,宣布漁區由20海里擴至200海里。

1984年,宣布為無核區。

自治歷史

19世紀,以早期法羅人的口頭文學為基礎,法羅群島的現代民族主義出現。

1854年,民俗學家哈梅爾斯海姆(V. U. Hammershaimb)創造了書面法羅語,擁有獨立的拼寫體系。 [3]

1906年,建立地方自治黨。

1912年,法羅語在某種程度上得到學校和教會的認可。

1938年,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只用法羅語教學。二戰期間,法羅群島受英國控制。這種局面激起了地方自治的要求。

1946年,議會選舉推翻了早先一次全民公決中多數人要求獨立的投票,談判重新在哥本哈根開始。

1948年3月30日,法羅群島獲丹麥授予高度自治,成為丹麥的自治州,獲得海外自治領地地位。法羅人與丹麥人有同等的地位。被准許在丹麥統治下自治,有自己的旗幟和貨幣單位法羅群島克朗。

1965年,開辦了用法羅語言和文化進行教學的法羅群島大學。

1985年,宣布群島對地下資源擁有主權。

1992年,丹麥政府同意將地下礦產主權移交自治政府。

1998年,丹麥政府與自治政府簽署新的經濟關係協議,同意自治政府自行處理經濟和金融事務。

島上設有北約雷達設施和丹麥海軍基地。法羅群島有自己的旗幟、郵票、特別護照和貨幣。丹麥克朗也可流通。

地理

法羅群島位於挪威、冰島、蘇格蘭和設得蘭群島之間的北大西洋海域,大約在冰島和挪威的之間處,臨近冰島,以及蘇格蘭的埃利安錫爾,是從歐洲內陸到冰島航線的中途站。在北緯61°25'-62°25'和西經6°19'-7°40'之間,分布有18個小島和岩礁,其中17個島有居民。總面積為1399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斯特萊默島 (Streymoy)、東島 (Eysturoy)、維格爾島 (Vágar)、南島 (Suðuroy)、桑島 (Sandoy)和博羅伊島 (Borðoy),其唯一重要的無人島是小迪門島 (Lítla Dímun)。

法羅群島地形多山,大致為崎嶇、多石的低山,地勢高聳崎嶇,有險陡的峭壁,以及被深狹谷隔開的平坦山頂。各島具有典型的冰川期侵蝕地貌,冰斗、U形谷發育,遍布充分發育的峽灣與巨大金字塔形山體。其地理最高點為斯萊塔拉山,海拔為882米(2,894英尺),平均海拔高度300米。各島海岸線非常曲折,洶湧的潮流激盪着島嶼間狹窄的水道。海岸線總長1117公里。域內沒有重要的湖泊或河流。島嶼由覆蓋冰川堆石或泥炭土壤的火山岩構成——拉斑玄武岩和火山岩為此島的主要地質。法羅群島是古近紀時代Thulean高原的一部分。

氣候

法羅群島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北大西洋暖流經過該地。冬季氣候並不酷寒,平均溫度約攝氏3~4度;夏季氣候偏涼,平均溫度約攝氏9.5~10.5度。由於是低氣壓向東北移動的經過路徑,法羅群島常年大風、大雨天氣,晴朗天氣十分稀少。每年平均260個降雨日,其餘常見陰天。

生物

島嶼上無蟾蜍和爬蟲類,也無土生的陸地哺乳動物。野兔、鼠和小鼠均為船隻所帶來。海鳥群集,眾多海鳥是一項重要的經濟資源--海鸚可食,絨鴨的絨可用。同時,法羅群島地區盛產魚類,養羊業亦盛。天然植物有苔蘚,野草和山地沼澤植物。這裡西風強勁。由於常颳大風,島上無天然樹木;但已在防護種植園裡種植一些耐風樹木。

居民

法羅人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為約於800年在法羅群島開拓殖民地的挪威海盜後裔。法羅人以小型居民點集居,幾乎都生活在海岸邊。官方語言為法羅語,與冰島語、西挪威語和丹麥語關係非常密切。島民多為丹麥福音信義會的信徒。1801年至1901年間人口增加兩倍,此後的百年內又增加兩倍多。14歲以下者約占人口總數1/4。

地區旗幟

與挪威和冰島國旗一樣,法羅群島的地區旗幟也使用了白色、藍色和紅色。白色,象徵晴朗的天空以及拍打着群島的浪花;藍色和紅色,則源自當地人傳統頭飾。

政治

法羅群島政府在本地行使行政權。政府首腦稱「Løgmaður (Lawman)」(最初,Løgmaður意味着「法律人」,扮演「法律發言人」的角色;1948年法羅群島獲得地區自治後,Løgmaður的含義發生轉變,開始代表着現代意義上的「首相」和「政府首腦」),內閣其他成員稱作「Landsstýrismaður (National committee man)」(男閣員)及「Landsstýriskvinna (National committee woman)」(女閣員)。法羅群島的議會被稱為「Løgting」,即「立法會議」,最早的歷史可追搠至維京時代,一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會組織。議會由33名議員組成。

法羅群島的選舉,按照地方級 - 群島級 「Løgting (Law assembly)」(立法會議)- 全國級 「Folketing」 (丹麥國會)由低到高三個層級展開。居民通過投票選出議會成員,繼而由議會選出總理。丹麥政府會向法羅群島派出高級專員監察自治政府運作,代表女王,並協助處理群島的對外事務。

截至2007年,法羅群島地區分成7個選區,選區與Sýsla(相當於「Police District」,即轄區)相對應。除了斯特萊默島轄區(Streymoy Sýsla)被分為南北兩個選區,其餘每個Sýsla都各自對應一個選區。但是自2007年10月25日起,法羅群島原有的七個選區合併為一個,同時每張選票被給予相同權重。

法羅群島雖是丹麥自治領地,但其議會並未批准入歐盟的法律文件,故法羅群島並未加入歐盟。

與丹麥關係

法羅群島自1388年起便置於挪威及丹麥的控制之下。1814年挪威與丹麥簽訂基爾條約,結束了兩國的聯合,挪威亦隨之加入瑞典王國,組成挪威及瑞典聯合王國。但是條約中規定法羅群島、冰島以及格陵蘭島並不隨挪威脫離丹麥。法羅群島自古起就擁有自己的議會(Løgting),但於1816年遭廢。此後法羅群島一直作為丹麥的直轄郡縣。1852年Løgting恢復,但是直至1948年,都只是作為諮詢機構,並無實權。

近數十年來法羅群島獨立運動在當地愈來愈受歡迎。二戰結束後,部分居民支持群島獨立,並於1946年9月14日發起法羅群島獨立公投。公投結果僅具建議性質,議會無義務必須尊重公投結果。此事件為法羅群島第一次就是否繼續與丹麥王國保持聯繫而發起的社會運動。

公投結果為獨立派以微弱多數勝利。然而議會內部卻對如何解釋公投結果產生分歧。後來由於分歧無法解決而不得已重新於數月後重新進行議會選舉。傾向留在丹麥王國內的政黨在大選中得勝組成聯合政黨,於是最後法羅群島議會決定拒絕獨立。不過獨立派以及統一派之間還是達成了折衷方案——一條新的法令於1948年通過,法令規定法羅群島不再是丹麥的直轄郡縣,而變成享有高度自治權的丹麥領地。

現時,群島內獨立派以及統一派的勢力大致五五平分。兩大陣營內部亦有不同聲音。例如獨立派有希望馬上單方面宣布獨立的派系,亦有希望通過逐步與丹麥中央政府協商來取得其對群島獨立地位的承認。而統一派內部亦有聲音希望逐步加強自治權的同時,與丹麥繼續保持密切聯繫。

2011年,法羅群島起草新憲法。但是其時丹麥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稱新憲法與丹麥憲法有衝突。因此,若法羅群島只剩下兩個選擇:放棄新憲法,或者執意通過新憲法同時退出丹麥王國。

經濟

概況

1900年後,群島從農業社會(主要養羊)發展成為經濟以漁業和有關行業(特別是干鱈魚出口)為基礎的地區。1977年漁區的界線擴展到370公里(220浬)。輔助經濟項目有捕鳥和養羊(羊毛供出口或用於當地小型家庭紡織業)。南島開採煤礦。耕地僅約2%;主要作物有馬鈴薯、其他蔬菜和羊飼草。主要進口燃料、必需的工業品和運輸設備。主要港口為托爾斯港。維格爾島有機場。群島與丹麥、冰島之間有定期的海上交通。夏季時與設德蘭群島有船運來往。

20世紀90年代初經濟出現困難,進入21世紀逐漸好轉。漁業資源豐富。除魚產品和部分羊肉能自給外,工業品主要進口。捕魚和魚產品加工業在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 1/4,魚產品占出口總額96%以上。旅遊業發展較快,手工業、建築業、貿易、服務和運輸業也在法羅群島經濟中占有一定地位。

漁業和捕鯨業

漁業: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主要捕撈鱈魚、黑線鱈、鯡魚、鯖魚、軍曹魚及蝦。2008年捕魚量達52.1萬噸。擁有20噸以上漁船150艘,總噸位約10.4萬噸。

捕鯨業:島上居民自古便在農糧食物缺乏的情形下,靠捕食海魚維生,從而演變出集體捕鯨的狩獵行為。集體捕鯨多在夏季進行,由數十艘漁船在巨頭鯨魚群後方圍成一弧線,然後激起浪花及氣泡,將鯨群趕往既定的海灣淺灘處,再交由岸上持金屬魚刀的漁民將擱淺的鯨群就地宰殺,宰殺過程鯨血會染紅整片海灣。宰鯨時,漁民從巨頭鯨頸部的脊柱部位切斷主要的血管與神經,讓巨頭鯨在30秒內死亡,再將巨頭鯨拉至岸上分切鯨肉與鯨脂。這些鯨肉與鯨脂由當地的警官分配給島上的每一戶居民。

據統計,在1990-1999年間法羅群島每年集體宰殺的巨頭鯨達956頭,可產生約500噸的鯨肉與鯨脂,占島上居民食物來源的三成左右。2000年之後的年均捕殺量約為800頭。

農業和畜牧業

法羅群島因地質土壤貧瘠,夏季氣溫低,只能以馬鈴薯、地瓜和一些蔬菜為主要農作物。但是法羅群島草場茂盛,畜牧業較發達。主要飼養羊、牛和馬。農業人口只占人口總數1%。1998年養羊8萬隻、牛2149頭。

對外貿易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主要出口魚產品、釣具、毛線及皮草,進口食品、牲畜、機械、交通工具、化工產品、原料、燃料等。丹麥是其主要貿易夥伴,2000年自丹進出口約占總進出口的30%。

交通運輸

水運:有港口20餘個,多為漁港。島與島之間有固定渡輪,島外有航線直通冰島、英國和歐洲大陸,到美洲的貨運主要通過丹麥、冰島和荷蘭。

空運:位於維格爾島的維格爾機場是法羅群島的唯一機場。全年有固定航班直飛丹麥和冰島,夏季有航班飛往蘇格蘭和挪威。平均年客運量為12萬人次。

民生

1999年社會福利開支為11.8億丹麥克朗。有醫院3所,病床296張,醫生82名,牙醫38名,護理人員320名。各種汽車1.82萬輛,其中私人小轎車1.47萬輛。

文化教育

實行9-10年制義務教育。丹麥語為必修課程。1998/1999年度有中小學68所,學生7979人;師範、技術、商業、航海、醫護等專業學校11所,學生2166人。法羅大學是唯一的綜合性高等院校。有5家報社,1家電台,一家電視台。

1965年在托爾斯港建立了法羅群島大學,是群島上唯一的大學,也是唯一使用法羅語教學的大學。

相關視頻

1、Phantom Power 紀錄片:法羅群島

2、航拍絕美的法羅群島,遺忘於世界角落裡的仙境之地

參考來源

  1. 法羅群島人口 ,世界銀行,2017-07-26
  2. Forvitnislig tøl um íbúgvar í Tórshavnar kommunu,Tórshavnar kommuna,2019-08-16
  3. Faroese Language,britannica,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