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禮尚往來 |
禮尚往來 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
禮尚往來指在禮節上注重 相互往來,多用於人際關係;也用於比喻施以怎樣的行為,即以怎樣的行為回報。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禮尚往來 [1]
拼音 lǐ shàng wǎng lái
出處 《禮記·曲禮上》
注音字母 ㄌㄧˇ ㄕㄤˋ ㄨㄤˇ ㄌㄞˊ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基本信息
詞目
禮尚往來
易錯
禮上往來,禮尚網來,禮尚枉來,禮上網來,禮上住來
發音
lǐ shàng wǎng lái
詳細信息
釋義
禮:禮節;尚:注重。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也就是說朋友之間應該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1]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1]
示例
清·曾樸《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顧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禮尚往來,勉強敷衍。"[1]
宋・胡寅《斐然集》四《寄唐堅伯詩》:"禮尚往來思報玖,情深汲引屢拋磚。"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藺)相如亦請於秦王曰:'禮尚往來,趙既進十五城於秦,秦不可不報。亦願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
語;用於人際關係。
近義詞投桃報李、互通有無、有來有往
反義詞
來而不往、有來無往
歇後語
投桃報李;得牛還馬
燈 謎
敬人者受人尊敬。
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在家收弟子開壇講學,引起了魯定公的重視,經常到宮中講學。季府的總管陽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藉故不見他。一次特地給孔子留下一隻烤乳豬,知道孔子最講究禮尚往來的,終於得到孔子的回訪。
手機軟件
概述
禮尚往來 是一個有趣的禮物推薦應用,它旨在提供特色的禮物攻略或手工DIY教程,以幫助廣大青年解決送禮難的問題,讓用戶在與親朋好友共享節日的歡樂時光或追求心儀對象的甜蜜時刻可表達自己的濃濃的心意及製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