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道路交通安全 |
中文名:道路交通安全 定 义:能将人身伤亡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 |
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系统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与人、车辆及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系统内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冲突与矛盾,产生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状态。[1]
目录
特点
①交通安全是在一定危险条件下的状态,并非绝对没有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交通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交通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或状态的描述。 ③交通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交通安全是不存在的。 ④对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交通系统是否安全的标准也不同。
事故关系
①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是在安全与不安全的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 ②交通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并不一定不发生事故;交通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也未必完全是由事故引起的。
组成要素
交通安全是一门“5E”科学。所谓“5E”是指:法规、工程、教育、环境及能源。
⑴ 法规 在我国,“法规”是指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交通规则、交通违章罚则及其他有关交通安全的法律等。交通法规是交通安全的核心,贵交通安全起保障作用。交通法规必须具备三大条件:一是科学性;二是严肃性;三是适应性。
⑵工程 “工程”是指交通工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和处理车辆在街道和公路上的运动,研究其运动规律;二是研究和处理为使车辆达到目的地的方法、手段和设施,包括道路设计、交通管理和信号控制等;三是研究和处理为使车辆安全运行而需要维持车辆与固定物之间的缓冲空间。
⑶教育 “教育”是指安全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种。学校教育是对在校学生进行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和交通知识的教育;社会教育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及广告等方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的意义和交通法规,同时对驾驶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守法思想、职业道德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⑷环境 “环境”是指环境保护。在发达国家,80%以上的噪声污染及废气污染是由汽车运行造成的,因此,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最重要措施。
⑸能源 “能源”是指燃料消耗。汽油、柴油的大量使用,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给人类发展带来影响。交通事故与能源消耗的关系一直是发达国家研究的一大热点。
交通工程是交通安全的基础科学,一切交通法规必须以交通工程为科学依据,一切交通安全对策和设施必须以交通工程为理论基础,交通安全教育必须以交通工程为指导,环境保护和降低能耗必须以交通工程为分析依据。这就是交通安全法规、工程、教育、环境和能源之间的关系。
==意识培养
一、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
1、是要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多方面、多方位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结合各类交通事故案例,以案说法,对日常交通违法行为要及时曝光,切实增强广大市民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2、是要深入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守法意识。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针对不同单位、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要组织、督促、指导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文明交通意识。要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注重交通安全的观念。新闻媒体也要利用案例剖析、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二、加大对骑车人和行人的交通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守法自觉性和交通安全意识,净化交通环境。
努力做到政府严格执法、社会组织自律和公民自觉守法的有机结合,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
三、开展《珍视生命,善待生命,文明行走在都市》活动。
利用市民学校、宣传栏、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在广大市民中,重点是在市场经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宣传“文明行走在都市”活动的意义,开展“文明行走、做文明市民”的实践活动, 提高广大市民和未成年人珍视、善待生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做一个文明行走的好市民,为城市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进一步加强交通标识的设置工作。
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标识及交通设施,在危险路段、事故多发地段,设置醒目的告示牌、警示牌,警示机动车驾驶员要谨慎驾驶,注意安全。
五、调整不合理的交通信号设置,促使交通设施设置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
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应对全市的交通设施进行一次大检查,调整不合理的交通信号设置,多建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缓解交通压力,要有适应城市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前瞻性,做好城市规划,保证交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六、设立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建议政府尽早设立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利于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促进社会的和谐。
只有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高了,交通安全社会化就能实现,而且能够深入持久地巩固下去,管理社会化工作就会不断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出现新成果,才能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好坚实的交通基础。
改善措施
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程度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这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交通事故预防,是交通安全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交通工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交通工程学的角度,认为预防交通事故应从法规、教育和工程三个方面着手;从构成道路交通四要素人、车、路、环境的角度,认为预防交通事故也应从这四要素着手。
健全交通法制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体系建设是改善道路交通安全整体水平直接、有效的措施。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体系的内容已涵盖在若干不同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交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之中,并且在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运营实践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体系也要相应的加以修正和调整。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1)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重要方法。进行宣传活动应重视取得实际的效果,要把交通安全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引起人们对交通安全的关注。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寓教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于文化娱乐之中。同时,宣传活动必须尽最大可能调动社会的力量,力求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宣传质量。
(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应像其他文化知识一样,从幼儿开始就进行系统的教育。在高中以前的各个教育阶段都列为必修课,使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就不断地树立交通法制的观念、交通安全的观念、交通道德的观念和安全通行的观念。对社会面上的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
提高车辆安全性能,保持良好车况
提高车辆安全性能主要从2个方面着手,即采取主动安全措施和被动安全措施。
(1)主动安全措施
1)改善侧面和前部的视野,安装倒车灯和倒车警报器,以预防因盲区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2)提高风窗玻璃的透视性能,以预防因雨雪和结霜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3)采取防眩目的措施,提高前照灯的照度,以预防因眩目和前照灯照度不足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4)在动力性方面,提高超车加速能力,安装驱动防滑系统(TCS)。
5)在操稳性方面,提高操作稳定性和轻便性,比如安装电子稳定程序(ESP)等。
6)在制动性方面,安装辅助制动系统、ABS防抱死系统和缓速器、制动系统故障的报警系统,提高轮胎的防滑性能等措施,借以保障安全。
7)在车辆本身预防事故措施方面,还要提高车辆的被视认性能,包括后部、标志、行驶方向的被视认性,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8)采用主动防撞预警系统,当车辆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提醒驾驶员,如果驾驶员因为开小差而没能及时采取措施,该系统可以自动采取规避危险的措施(如减速、绕行等)。
(2)被动安全措施
1)车内措施
车内措施主要包括尽可能提高乘员空间,即车身的强度,以减小碰撞时的变形,采用钢化玻璃或隔层玻璃,以减轻发生事故时玻璃对乘员的伤害;加大转向盘的面积,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车内的开关、旋钮、把手等要尽量圆滑并柔软;车门和棚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护乘员的安全和便于抢救。此外,预防火灾的性能和安全带、安全气囊对乘员安全的防护,均有重要的作用。
2)车外措施
车外措施主要是指碰撞自行车和行人时尽可能地减轻伤害,如保险杠应尽可能的圆滑并有弹性,活动式的后视镜和挡泥板,与挂车连接部分的防护网等,对保护交通弱者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加强道路及其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1)改善道路条件
从道路线形设计方面考虑,应严格按照设计道路的平曲线和竖曲线,使弯道、坡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各种线形组合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2)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道路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分隔带、安全护栏、交通标志、标线、视线诱导设施和防眩设施等,对于城市交通还包括行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交通安全岛等。
(3)实施交通控制
交通控制可以分为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法规控制。交通信号控制是指在道路入口和交叉口处设立交通信号灯,合理控制车辆的行驶。交通法规控制包括设立单向交通路段,变向车道、公交车专用车道等。
(4)建立交通信息系统
交通信息又称交通情报,公安与管理部门为保证行驶于汽车专用道或城市主干道上的车辆的安全、迅速,应及时向司机通报道路交通拥塞情况、天气情况、前方道路或临时交通管制的情况,以便驾驶员及时改变对策。
(5)建立事故紧急救援系统
监视预报体系,根据异常气象等条件估计可能出现事故区域,采取信息收集和联络体制,同时派专人负责监视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事故发生时,应用先进的通信设备与手段,快速可靠的联系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6)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主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改善道路环境,使驾驶员具有良好的行车视距和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改善使驾驶员产生疲劳、烦躁的单调环境;另一方面改善交通流环境,尽量保持良好的稠密程度,且尽量避免混合型交通流。
道路交通安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