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問道」不在言語中(李連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問道」不在言語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問道」不在言語中》中國當代作家李連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問道」不在言語中

從「自然」到「人文」,他持續解讀腳下的這片熱土,不僅僅是用一幅幅圖片呈現大美曹妃甸的人文之美,更是為了揭示一種蓬勃至今、向海而生的力量。

無垠廣袤的田野,無數未知和驚喜。一草一木應該都是攝影藝術追求靈感的源泉,充滿了的好奇,讓他在退休之後更加堅定了「問道」不在言語中。

感謝每一次行走,因為收穫總是意想不到。每年兩百多天,讓他重新發現和認識曹妃甸「靠海而生、依海而興、向海而為」所孕育的人文特質,感悟嚮往美好的精神追求。

李志信,曹妃甸本土首批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年逾花甲的他,通過超乎尋常的腳力,與眾不同的眼力,找回最初,找回原始而純真的生命力,也創作出一批批令人驚艷的攝影作品。

天氣晴好,視野異常通透。

李志信,帶足設備,騎上摩托車直奔拍目的地,繼續着他的以鏡為眼之旅。

由表及里,由物及己,盡情感受大自然奇巧瑰麗,體悟天地之博大胸懷。李志信,索跡內心,始終保有求索精神。

攝影,並非初始專業。

從普遍工人到電影院美工,再到文化館館員,勤奮自學,一直改變着他的人生。

少時喜畫,幾經奮鬥,難有突破。於是,1989年他報考一所大學夜校的美術專業,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學習。

超強的記憶力,國內外名作,哪怕看過一眼,都會將細節牢牢印在腦海里。當需要的時候,他都能修正、借鑑,找到最好的創作點。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拋開世態紛擾,世界獨我,豐沛的知識,靈敏的悟性,致使他如虎添翼。這期間的油畫創作漸入佳境,並多次在省獲獎,在當地美術界擎起引航之旗。

關乎美術,似乎有一種難言的痛。李志信,之所以忍痛割愛,迫不得已,轉行攝影,確實出於身體之因。

當油畫《潮湧曹妃甸》創作過半間,他發現持筆右手顫抖不止,難以為繼。為了完成創作任務,他左手握右手腕,堅持完成了作品。

「美的瞬間經常發生,我相信這樣的美是多重的。」李志信,幾經抉擇,專注攝影。

照相機,一個未知的領域,一把年紀,從新開始

不是資深攝影師,但攝影師與照相機,卻是開啟多種面孔的關鍵所在。

從陌生到熟悉,他不恥下問,勤於實操,鏡頭中超越了單純的記錄功能,閃留出更多的是雄渾壯美。

《逐浪》,這是一張獲得河北省「燕趙群英獎」的單片。

曹妃甸,在這個全國唯一、一個用皇帝妃子命名城市的開發建設中,諸多成就都是攝影師鏡頭下的焦點,而從過往幾十萬張照片裡,另闢不一樣的角度重現世界級大港雄姿,幾乎無人逾越。

在比較中知優劣。李志信,決定以「雙重」之眼揭開大港神秘的面紗。連續十數天,在25萬噸礦石碼頭對岸,他不斷按動快門。驚濤拍岸,一張堪比油畫效果的照片脫穎而出,以此為標誌,鏡頭為筆,美術構圖融入攝影,風格基定。

一次次深入5.4萬公頃的曹妃甸濕地,跟隨鳥兒遊走,足跡踏遍溝溝壑壑,他鏡頭下的鳥兒百媚千姿,出神如畫。

許多人樂於在喧囂的城鎮中謀生,間或早已忘記了抬頭仰望,而他要看見更廣闊的天地,來找尋與自然萬物的關聯。

初冬冰封,為拍攝留鳥——赤麻鴨的生存狀態,隱匿在茂密蘆葦叢中的他,躬身潛行,悄然貼近。

「咕咚」一聲,李志信,半身入水時,警覺中的赤麻鴨騰空而起,只是這一瞬,他舉起的攝影機快門連動,連續飛翔的照片亦是精品。

在農田、樹林、葦叢走幾遭,一窺震撼心靈的畫面,收穫各種各樣的感慨已成常態。「聞聲」而來,是他不由自主情感的本原。

所處情境,各不相同,視界中的美也不會相近。在他的眼裡,人與物都有閃光點,所以守在家門口,得天獨厚的每日相伴,便多出了《翔》《收貨》《繡春》等諸多攝影獲獎作品。

每年近百幅圖片被各種公益活動採用,當然這些都是無償的。

李志信淡然說:守護,內心渴望精緻,念想,良性回歸,點點溫情,打動人最好。[1]

作者簡介

李連君,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副秘書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