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南非自传体长篇小说。奥丽芙·旭莱纳著。1883年南非出版社出版,后被译成法、意、德、俄、日等10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中译本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开兰译。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两册,情节上毫无联系,仅仅通过两个主人公——瓦利多和琳达尔——的名字把两部分联结起来。故事发生在一个白人农场,这儿是一片与世隔绝的草原。农场主是桑尼大婶,瓦利多是德国监工奥托的儿子,琳达尔是农场主桑尼大婶收养的一个孤儿。这两个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感到异常苦闷,总想冲破这呆板的日常生活方式。瓦利多每天外出牧羊,他就把自己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以此寻找一点慰藉。后来农场来了一个流浪汉,他冒充是公爵的亲属,这个人以冒险家的疯狂打破了农场固有的宁静与安闲,他把监工奥托赶出农场,占据了他的位置,并利用职权欺压周围的人。最后,他竟胆大包天欺负到一直庇护他的农场主桑尼大婶的头上,企图霸占她的侄女,被女主人撵出农场。第2册通过许多大事件的冲突,描写瓦利多走出农场,冲破小天地的狭隘和碌碌无为的生活模式,去闯大世界,干有益于社会的事。琳达尔也积极渴望自由,冲向新的生活。但最终,琳达尔在新生活中遭受挫折不幸结束了生命;瓦利多也因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而重返故里。
本书以两位主人公的悲剧说明:不斗争则一事无成。本书通过2个小孩在荒凉的非洲草原上的生活与成长,反映了19世纪宗教思想对儿童的束缚,尤其反映了社会传统对女子社会地位的限制,触及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平,指出妇女应具有与男子同样工作的权利。作者的这些思想对南非文学民主倾向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留下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本书蜚声世界文坛,“五四”运动时期被介绍到中国,其中的民主思想和女权要求对中国广大革命青年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者介绍
奥丽芙·旭莱纳(Oliver Schreiner,1862—1920),南非英语女作家、女权运动的先驱、反殖民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家。著有许多揭露英国殖民主义罪行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除本书外,还有自传体长篇小说《温迪娜》、《一传一》、《沙漠中的三个故事》以及短篇小说《来自马绍纳兰的士兵彼得·哈利克特》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1]、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
- ↑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