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步成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步成诗是一个成语,也称七步诗,现时多用来形容人们才思敏捷,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成语故事

曹植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谢灵运就称赞他:“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操对这个儿子十分宠爱,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最终,还是曹丕继承了王位。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卷土重来,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就把他召回洛阳,打算伺机杀掉。

见面后,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内,吟诗一首,以“兄弟”为题,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但又要表现出“兄弟”关系,如能做到,可免一死,否则决不宽恕。

曹植洞悉了兄长的阴谋,非常痛心,刚走七步,诗已做成: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用萁豆相煎来比喻骨肉相残,讽刺曹丕对他的迫害。比喻形象贴切,含义深刻[1]

史书记载

七步成诗现存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2]

魏文帝曹丕称帝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机杀曹植,就要曹植于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曹丕故意为难自己,但君命难违。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一时,他吟下这首诗。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步”即今天的左右脚合共两步,单一步在当时称为“跬”。

不同版本

由于此事件不见于正史《三国志》,此诗亦不见于《曹植集》,有人就认为此事为后人虚构,但正史无载的事不能断言为虚构。亦有人认为确有其事,但现存的《七步诗》为后人伪托。另有一种说法是《七步诗》有两首,先一首为《两肉》:“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并认为曹植先作此首,曹丕再出题要曹植再赋诗,后一首才是《煮豆》。

这首诗流传至后世,又出现四句的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并于小说《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所述是应声而非七步而作。由于《三国演义》的流传较《世说新语》为广。因此四句的版本比原来六句的版本更为人所熟知。

另外又出现了“煮豆燃萁”这个成语形容手足相残。

创作背景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以曹植未能及时吊唁先父此大不孝为由,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曹丕感到十分羞愧。)

作品鉴赏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文学赏析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协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因此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顾手足情深而骨肉相残的行为。全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七步诗》我们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视频

七步成诗 相关视频

经典成语故事-七步成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