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步成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七步诗)
前往: 導覽搜尋

七步成詩是一個成語,也稱七步詩,現時多用來形容人們才思敏捷,能夠出口成章,下筆成文。

成語故事

曹植是歷史上有名的才子,謝靈運就稱讚他:「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操對這個兒子十分寵愛,多次想立他為太子,但最終,還是曹丕繼承了王位。

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怕曹植捲土重來,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就把他召回洛陽,打算伺機殺掉。

見面後,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內,吟詩一首,以「兄弟」為題,詩中不許出現「兄弟」二字,但又要表現出「兄弟」關係,如能做到,可免一死,否則決不寬恕。

曹植洞悉了兄長的陰謀,非常痛心,剛走七步,詩已做成: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用萁豆相煎來比喻骨肉相殘,諷刺曹丕對他的迫害。比喻形象貼切,含義深刻[1]

史書記載

七步成詩現存的記載最早見於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2]

魏文帝曹丕稱帝以後,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藉機殺曹植,就要曹植於七步之內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韻律的詩。曹植明知曹丕故意為難自己,但君命難違。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一時,他吟下這首詩。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慚愧。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步」即今天的左右腳合共兩步,單一步在當時稱為「跬」。

不同版本

由於此事件不見於正史《三國志》,此詩亦不見於《曹植集》,有人就認為此事為後人虛構,但正史無載的事不能斷言為虛構。亦有人認為確有其事,但現存的《七步詩》為後人偽托。另有一種說法是《七步詩》有兩首,先一首為《兩肉》:「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並認為曹植先作此首,曹丕再出題要曹植再賦詩,後一首才是《煮豆》。

這首詩流傳至後世,又出現四句的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並於小說《三國演義》,但《三國演義》所述是應聲而非七步而作。由於《三國演義》的流傳較《世說新語》為廣。因此四句的版本比原來六句的版本更為人所熟知。

另外又出現了「煮豆燃萁」這個成語形容手足相殘。

創作背景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後,要想迫害曹植,以曹植未能及時弔唁先父此大不孝為由,於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曹丕感到十分羞愧。)

作品鑑賞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

文學賞析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釋常談》)劉協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 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後, 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後「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於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後兩句筆鋒一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此詩之妙,在於巧妙設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因此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來批評那些不顧手足情深而骨肉相殘的行為。全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

此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後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於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而且據《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台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還是把它作為曹植的作品來介紹給讀者諸君。

當然,此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鍊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七步詩》我們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視頻

七步成詩 相關視頻

經典成語故事-七步成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