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东山县是漳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诲。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3°47′,东经117°17′-117°35′。西隔诏安湾与诏安县对峙,北东隔东山湾与漳浦县古雷半岛为邻,北西跨过八尺门海峡即是云霄县境。总面积244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7个镇:西埔镇、樟塘镇、康美镇、杏陈镇、陈城镇、前楼镇、铜陵镇。县政府驻西埔镇。
有大小岛屿45个,其中东山岛为福建第二大岛。东山岛形似展翅蝴蝶,故有蝶岛之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依序为低丘——台地——滨海小平原(海拔15米以下)。最高处苏峰山顶海拔274.3米。四面环海,海域达263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41千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103.8毫米,年均气温20.8℃。矿藏有硅砂、辉绿岩、高岭土、花岗岩等。风景名胜地有铜陵关帝庙,水寨大山,“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1],中国四大名屿之一的东门屿,铜山古城,马銮湾海滨浴场,乌礁湾国家级海滨森林公园等。
历史沿革
历史上曾先后属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绥安县、泉州(治今福州)龙溪县,漳州怀恩县、漳浦县、诏安县。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铜山守御千户所,清雍正十三年(1755)属诏安县。1916年5月1日析置东山县,属汀漳道,治所铜山城(今铜陵)。1950年5月12日解放,先后属漳州行政督察区、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初建县时县治在今铜陵镇(原称城关)。1950年5月,全县划为3个区;7月,古雷从第一区分出建第四区。1956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迁驻西埔;全县划为1镇2区。1957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1个镇(镇以下设街道)、9个大乡(大乡以下设小乡)。1958年9月16日,成立东山县人民公社;随后撤销大乡(镇)、小乡建制,全县划为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公社;县人民公社改称县人民公社联合社;12月,5个公社调整为9个生产团。
1959年春,撤销东山县人民公社联合社及生产团建制,恢复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公社。1961年4月,析西埔、康美两个公社的部分生产大队增置樟塘、前楼2个公社;至此,全县共有7个公社。1975年,撤销城关公社,改置城关镇和铜山公社。1980年,铜山公社并入城关镇,全县共辖1个镇、6个公社。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村建制。全县划为西埔、城关2个镇及康美、樟塘、杏陈、前楼、陈城5个乡。次年,城关镇改为铜陵镇。
1988年,全县有大小岛屿45个,土地面积194平方千米,其中东山岛188平方千米;有38475户、173647人,平均每平方千米895人;辖2镇、5乡,60村(含县直辖村1个)、14街。1989年12月29日,杏陈、陈城2乡改为镇。1990年,东山县辖西埔、铜陵、杏陈、陈城4镇和康美、樟塘、前楼3乡,共有14个街道居委会、60个村。1994年9月3日,省民政厅批复撤销铜陵镇建制,将其辖区并入西埔镇;同时,从康美镇划出铜钵村,樟塘镇划出湖尾村和南埔村辖区,一并并入西埔镇。【实际上,铜陵镇政府在1994年后并没停止过运转】
1996年,东山县面积194平方千米,人口约19.3万人,辖6个镇、1个乡:西埔镇、铜陵镇、康美镇、陈城镇、樟塘镇、杏陈镇、前楼乡。县政府驻西埔镇。1998年,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前楼乡,设立前楼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东山县常住总人口206152人,其中:西埔镇43855人、樟塘镇16021人、康美镇20464人、杏陈镇26418人、陈城镇33863人、前楼镇12575人、铜陵(虚拟镇)52956人。
2009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将原并入西埔镇的铜陵镇划出,恢复铜陵镇建制,铜陵镇辖铜兴村1个行政村和公园、顶街、码头、下田、桥雅、演武、文峰、大沃、苏峰、铜亭、桂花11个社区,镇政府驻原铜陵镇政府驻地;将原并入西埔镇的铜钵村划归康美镇;将原并入西埔镇的湖尾村、南埔村划归樟塘镇;调整后,西埔镇辖西埔、宅山、顶西、坑北、石埔、冬古、梧龙、金石、双东、亲营、顶西坑、探石、坑内13个行政村和中兴、东埔、白石、龙舞4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东山县常住总人口211505人,其中:西埔镇49214人,樟塘镇16016人,康美镇23938人,杏陈镇26593人,陈城镇34748人,前楼镇12464人,铜陵镇48532人。
视频
东山县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悬空在悬崖边上,风吹却“动而不坠” ,搜狐,2020-12-12
- ↑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政府网,201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