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二八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二八镇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部,松花江北岸,东与巴彦县及呼兰区杨林乡接壤,西靠方台镇,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北连康金镇,哈肇公路在镇内穿过,交通便利。[1]

历史背景

镇名源于驻地村名。此地初打水井较深,摇辘轳28圈才能提上水来,故称“二十八井”,俗称“二八井”,后简化为“二八”。清代乾隆朝初期形成村屯,清末属呼兰府河东第一区。中华民国时期,隶属方台乡。东北沦陷后,初属方台保,后设元宝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方台区,1947年设置元宝区,1949年改为第七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二八乡。1958年9月,改称二八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开,改为二八乡。1985年1月,改为二八镇。

概况

位于区境东部,距老城区40千米。东邻杨林乡,西靠方台镇,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北连康金街道,东北隔漂河与巴彦县相望。面积114.71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二八村。地处漫岗丘陵地带,南部土地较平坦,北部波状起伏。松花江流经南界,漂河流经东北界,建有少陵水库。哈萝公路从镇中经过。[2]

沿革

镇名源于驻地村名,此地--初打井很深,摇辘轳28圈才能打上水来,故名二十八井,简称二八。清乾隆初期形成村屯,清末属东乡、河东第一区。民国时属方台乡(警察第三区)。东北沦陷时期属大方台保,后设元宝村。解放后属方台区,1947年设元宝区(第七区),1956年设二八乡、王柱乡,1958年设二八公社,1984年改为乡,1985年改为镇。1990年,辖境东邻杨林乡,西靠方台乡,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北连西井乡,东北隔漂河与巴彦县相望,面积117平方千米,镇政府驻二八村,辖16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居民5071户22336人,其中农业人口21673人,汉族占96.2%。

1996年,面积117.1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二八、付井、罗井、头屯、张达、杨井、立新、光宝、长山、奋斗、碱草、阿堡、平堡、平粉、鲍堡、平安、王柱17个行政村。2001年8月原16个行政村调整为9个。2003年末,全镇辖二八(二八、奋斗)、傅井(傅井、高财)、罗井(罗井、杨井)、头屯(头屯)、鲍堡(鲍堡、碱草)、阿堡(阿堡、张达、立新)、长山(长山、平安、新立屯、平粉)、王柱(王柱)、元宝(元宝)9个行政村(18自然屯),居民5847户22639人,其中农业人口20434人。

地理

二八镇辖区地处漫岗丘陵地带,南部土地较平坦,土壤肥沃。全镇总面积117平方公里,有耕地10.8万亩,机耕面积占68%,1990年粮豆薯总产量3.4万吨。镇办工业有剪刀厂、水暖器材厂、砖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205万元。全镇共辖二八、傅井、罗井、头屯、张达、杨井、平粉、立新、元宝、长山、奋斗、碱草、阿堡、鲍堡、平安、王柱等16个村。

人口民族

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2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3人;满、回、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8%。镇政府驻地二八村。

全镇辖9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共有5600户,人口2.4万,面积168500亩,耕地面积102615亩。几年来,二八镇经济社会事业迅猛发展,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9亿,人均纯收入实现3560元,小城镇建设规模显著,镇内铺装了2100米长的东西、南北两条街道白色路面,并安装了40盏标准化路灯,铺设了1000米长地下排水管线。[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