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人参芦,中药名。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茎。野生分布于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现辽宁、吉林广泛栽培,北京、河北、山西也有引种栽培。具有升阳举陷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气陷,久泻,脱肛。
中文学名 | 人参芦 | 科 | 五加科 |
别名 | 参芦、竹节参 | 属 | 人参属 |
界 | 植物界 | 种 | 人参 |
门 | 被子植物门 | 分布区域 | 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山西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采集时间 | 9月中、下旬 |
目 | 伞形目 | 用量 | 3-10g |
目录
入药部位
根茎。
性味
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
归肺、胃、脾经。
功效
主治
用于脾虚气陷,久泻,脱肛。[3]
相关配伍
治虚人咳逆吐痰:人参芦三钱,水一盏,煎五七服。温饮已探吐。(《古今医统》人参芦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采集加工
9月中、下旬收获参根时,收集参芦,加工成红参芦、糖参芦。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质,圆柱或纺锤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黄色。叶为掌状复叶,具长柄;轮生叶[注 1]的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复叶,2年生者1片五出复叶,3年生者2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复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5,偶有7片;小叶柄长1-3cm;小叶片披针形或卵形,下方2片小叶较小,长2-4cm,宽1-1.5cm,上部3小叶长4.5-15cm,宽2.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沿叶脉有稀疏细刚毛,下面无毛。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梗长15-25cm,每花序有10-80多朵花,集成圆球形;花小,直径2-3mm;花萼绿色,5齿裂;花瓣5,淡黄绿色,卵形;雄蕊5,花丝甚短;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果实为核果状浆果,扁球形,直径5-9mm,多数,集成头状,成熟时呈鲜红色,种子2颗,乳白色,直径4-5mm,扁平圆卵形,一侧平截。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野生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北部,现吉林、辽宁栽培甚多,北京、河北、山西也有引种栽培。
药材性状
根茎圆柱形,长2-5.5cm,直径0.5-1cm。表面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纹,具碗状茎痕(芦碗)4-6个,交互排列,顶端茎痕常可见冬芽。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疏松。气香,味微甜而后苦。
相关论述
《本草正义》:“参芦是参之蒂,部位在上,力能上行。古人以为虚人涌吐膈上痰饮之用,张石顽亦谓其性升,而与补中寓泻,屡有效验,又谓能治泻痢脓血,崩带精滑等证,惟气虚火炎,喘呕嗽血者忌之,则上逆之病恶升腾耳。凡泄泻日久,阳气下陷,参芦加入应用药中,颇有功效;若滞下脓血而湿热未清,则不可升也。”
视频
注释
- ↑ “轮生叶”:轮生叶序是每节上生3叶或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如夹竹桃、百合、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