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理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人格理论》,郭永玉 等 著,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图书是以传播文化[1]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2]。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在体系上突出人格理论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按照特质理论、生物学理论、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现象学理论的顺序来编排,意味着不同人格理论之间的关系,或者它们在解决人格的不同层面的问题上所起的不同作用。特质理论帮助我们描述人,即初步认识一个人的特点。生物学理论帮助我们从生理、遗传甚至进化的方向去解释人的特征。学习理论揭示了环境如何塑造人,其中社会认知理论则强调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精神分析理论挖掘人的潜意识动机,探索心理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免于心理疾病的方法。现象学理论则向我们呈现人的意识经验的整体性和主动性,强调人的选择和建构世界的能力,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作者介绍
郭永玉,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高校心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及主编、参编学术著作或教材10余部。获得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多项奖励。
刘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与司法心理学、心理学理论与历史。
尤瑾,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心理学、人格的毕生发展和情绪社会性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