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格理論》,郭永玉 等 著,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圖書是以傳播文化[1]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號記錄於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圖書是人類思想的產物,是一種特定的不斷發展着的知識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特色是在體系上突出人格理論的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按照特質理論、生物學理論、學習理論、精神分析理論和現象學理論的順序來編排,意味着不同人格理論之間的關係,或者它們在解決人格的不同層面的問題上所起的不同作用。特質理論幫助我們描述人,即初步認識一個人的特點。生物學理論幫助我們從生理、遺傳甚至進化的方向去解釋人的特徵。學習理論揭示了環境如何塑造人,其中社會認知理論則強調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精神分析理論挖掘人的潛意識動機,探索心理疾病的病理機制以及免於心理疾病的方法。現象學理論則向我們呈現人的意識經驗的整體性和主動性,強調人的選擇和建構世界的能力,以及生命存在的意義。
作者介紹
郭永玉,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格與社會心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教育部高校心理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心理學與社會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在中英文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及主編、參編學術著作或教材10餘部。獲得中國心理學會學科建設成就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等多項獎勵。
劉毅,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人格與司法心理學、心理學理論與歷史。
尤瑾,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健康心理學、人格的畢生發展和情緒社會性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