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文思 (英國外交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文思 (英國外交官)
圖片來自ifeng

伊文思爵士,KCMGKCVO(Sir Richard Mark Evans,1928年|4月15日|2012年|8月24日),英國外交官,1984年1月至1988年5月擔任英國駐華大使,任內與中方代表周南在1984年9月26日草簽《中英聯合聲明》。

伊文思1952年加入外交部,出任駐華大使前曾分別在1955年至1957年和在1962年至1964年兩度任職於北京英國駐華代辦處。在駐華大使任內,伊文思還兼任中英香港前途談判英方代表團團長,負責與中方主持第八輪至最後第22輪談判。事實上,雙方的主要共識在柯利達爵士在任駐華大使和英方團長時已經定調,因此伊文思作為英方代表團團長的主要職責,是要在有限時間內草擬好《中英聯合聲明》的內容。連串的中英談判最終促成英国首相戴卓爾夫人中國国务院總理趙紫陽在1984年12月19日於北京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確認香港主權在1997年移交中國

伊文思在任駐華大使的後期還安排中英兩國重要人物連串互訪,當中包括參與安排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1] 在1986年10月對中國展開歷史性國事訪問。在1988年退休以後,他專注於撰寫一部關於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英文傳記,傳記於1993年出版,並被翻譯成日文、中文、泰文和匈牙利文等多種語言。

外交生涯

伊文思退伍後於1952年10月加入外交部工作,最初於倫敦外交本部任職三等秘書,1955年9月調到中國北京的英國駐華代辦處任職三等秘書,當時的駐華代辦為歐念儒爵士[2]在華期間,他還於1956年10月獲得資助學習漢語[2]在1957年,他返回英國倫敦升任二等秘書,在任五年後於1962年返回北京出任一等秘書兼漢務參贊,一任兩年。[3]

在1964年,伊文思被調往瑞士伯恩任職一等秘書,到1968年調返倫敦出任同一職位,復於1970年獲擢升為近東司司長,隨後又於1972年改任遠東司司長。[3]伊文思在1974年以訪問學人身份獲補送到美國哈佛大學國際關係中心深造,一年後學成,旋於1975年調往斯德哥爾摩任英國駐瑞典大使館商務參贊,以及在1977年至1979年在巴黎出任英國駐法國公使(經濟),[3]任內於1978年獲授CMG勳銜,以表揚他多年來的外交工作。[4]

在1979年,伊文思獲擢升為外交部助理常務次官,開始參與處理當時日益浮面的香港前途問題,隨後於1982年升任副常務次官。[5][3]在1984年1月,伊文思第三度調往中國,接替柯利達爵士出任英國駐華大使,同年獲英廷嘉授KCMG勳銜,成為爵士。[6][7]

駐華大使

香港前途談判尾聲

伊文思出任駐華大使以前,中英兩國早已在1983年7月起就香港的前途問題展開第二階段談判,在當時的駐華大使柯利達帶領下,英方代表團在1983年11月成功說服英政府,放棄堅持英國在1997年後在主權與治權上與香港維持任何關係。此後,中英談判取得明顯進展,雙方還確認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在內等主要原則,因此當伊文思在1984年1月接任駐華大使時,雙方的談判結果基本上已經定調,成為後來《中英聯合聲明》的基礎。

伊文思上任駐華大使後還接替柯利達兼任中英談判英方代表團團長,而英方代表團成員則繼續由香港總督尤德爵士港府政治顧問麥若彬(後為爵士)留任;至於中方代表團團長也由原來的姚廣,改由周南出任。就在上任駐華大使後不久,伊文思即於1984年1月25日和26日出席中英第八輪談判,與此後的每次談判一樣,他步往會談場地途中,均吸引大批香港傳媒爭相追訪。

不久以後,外相賀維爵士在4月15日首次訪華,並在伊文思陪同下先後會見中國外交部長吳學謙港澳辦主任姬鵬飛總理趙紫陽和領導人鄧小平等人,雙方在會面中正式確認了香港前途問題的共識。鍾士元爵士(2001年),頁60。賀維訪華後於4月18日轉抵香港,復於4月20日舉行記者會,正式宣佈英國不會在1997年6月30日後繼續管治香港,香港前途遂成定局。

雖然如此,直到1984年9月以前,中英雙方在香港前途談判的細節上仍有不少尚待解決的分歧,為了加快談判進度,中英雙方在1984年6月額外設立一個特別工作小組,負責就草擬《中英聯合聲明》的條文細節進行磋商。工作小組分別由助理常務次官衛奕信(後為爵士)和柯在鑠擔任英方和中方的首席代表,而英方代表團成員之一的麥若彬則擔任工作小組轄下兩個小組的其中一個代表,負責國籍、居留權、民航航權和土地方面的條文,以極速為《聯合聲明》定稿;至於身在倫敦擔任英揆外事顧問的柯利達,也繼續統籌和指導英方的談判工作。

另外,當時中英雙方其中一項主要分歧,在於中方提出希望設立特別機構,監察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前13年的「過渡期」,以確保政權平穩移交。不過,中方的建議卻引起外界不少擔憂,有香港輿論更質疑建議無異於設立一個屬於中方的「影子政府」影響港府施政,而港督尤德爵士也認為中方的建議並不可行。相反,英國提出設立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作為替代方案,強調小組只具諮詢性質而不具實權,較為可取。在得到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的支持下,中英雙方終就聯絡小組的組成達成共識,並同意聯絡小組可運作至香港主權移交後的2000年。有關安排復於外相賀維爵士在1984年7月底第二度訪華期間得到確認,至此前途談判的主要障礙已悉數解決。

在1984年9月6日至7日,中英雙方在伊文思和周南的主持下結束最後一輪即第22輪會談,標誌著前途談判結束。在9月26日,兩人分別代表中英兩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草簽《中英聯合聲明》,復於12月19日由首相戴卓爾夫人和趙紫陽再次在人民大會堂作正式簽署,而伊文思也有親身出席簽字儀式。

伊文思對《中英聯合聲明》的看法則顯得更為樂觀。他曾經說過,「在英國歷史書,鴉片戰爭只是一個註腳……但在中國歷史卻是一件核心和非常蒙羞的事件」,因此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對中國具深重的歷史意義;而他認為《聯合聲明》的落實,意味香港在1997年後將繼續以「一個資本主義小島」的形式在中共政權下存續,從而「切實體現一國兩制的構想」。

參考文獻

  1. 伊利沙伯二世,harpersbazaar
  2. 2.0 2.1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flist的引用提供文字
  3. 3.0 3.1 3.2 3.3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who的引用提供文字
  4. "Issue 47723", London Gazette, 29 December 1978, p. 3.
  5.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dtelegraph的引用提供文字
  6. "Supplement to Issue 49583", London Gazette, 30 December 1983, p. 4.
  7. 鍾士元爵士(2001年),頁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