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伊丽莎白·毕晓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丽莎白·毕晓普 Elizabeth Bishop (1911年2月8日-1979年10月6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伍斯特,美国20世纪著名的女诗人之一,是继艾米莉·狄金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毕晓普也是一位艺术家。

立足于美国传统诗歌的毕晓普,清晰地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修辞立场。

她的诗富有想像力和音乐节奏,并借助语言的精确表达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表达了坚持正义的信心和诗人的责任感。

1949-1950年度,美国的桂冠诗人。

1956年,获得普立兹奖。代表作为《北方和南方——一个寒冷的春天》。

生平

自小由新斯科舍省的外祖父母和波士顿的一位姑姑抚养长大。

1934年,从瓦萨(Vassar)学院毕业。在纽约文学圈里的生活为其事业奠定了基础。她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旅行,游离了美国的文化生活之外。

1946年,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北方与南方》:她出生于新英格兰,并在那不勒斯和新斯科舍长大,最终移居到较热的地区。毕晓普捕捉了北与南、冷与热的不同性质。

1949年到1950年,她担任国会图书馆的诗学顾问(现为诗人桂冠顾问)。

1950年代和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她与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彼得罗波利斯的Lota de Macedo Soares一起生活。最后返回马萨诸塞州,住在波士顿。

1955年,再版《北方与南方》,并加上《北与南:冷泉》,并获得了普利策奖。

1996年,《交换帽子》(Exchanging Hats,)收录了她50多幅画作。

1970年至1977年,在哈佛大学教授写作。

1976年,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士。

1979年,去世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享年68岁。

诗作[1]

《失眠》

那个倒转的世界

那里左总是右

那里影子是实实在在的身体

那里我们整晚醒著

那里天国是如此肤浅而大海如此深邃

而你爱我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世界是一颗珍珠,而我,

我是

它的高光!

《六节诗》

是种植眼泪的时候了[2]

历书说 老祖母正对着小火炉哼唱什么

而孩子画出了另一所神奇的房子。

著作

旅行书

《巴西》(1962年)

《旅行问题》(1965年)

《地理三》(1976年年) 对自我探索的需要,艺术(尤其是诗歌)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在混乱世界中的人类责任提供了无保留

翻译作品

1957年,翻译葡萄牙爱丽丝·布兰特(Alice Brant)的巴西经典著作《海伦娜·莫利日记》。

1972年,编辑并翻译了《二十世纪巴西诗歌选集》。

著名诗歌

《在候车室》

《英格兰克鲁索》

1969年,出版《一种艺术》。题为《完整诗集》的合集。

死后出版

1983年,出版《诗歌全集》是她死后出版的诗集,包括1927年至1979年。

1984年,出版了小说和非小说集《散文集》。

1994年,她的选集以《一种艺术》的标题出版。

2008年,出版《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散文和书信》是她未发表的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