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畢曉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伊麗莎白·畢曉普 Elizabeth Bishop (1911年2月8日-1979年10月6日)出生於馬薩諸塞州伍斯特,美國20世紀著名的女詩人之一,是繼艾米莉·狄金森之後最重要的美國女詩人。畢曉普也是一位藝術家。
立足於美國傳統詩歌的畢曉普,清晰地表達了一種個人化的修辭立場。
她的詩富有想像力和音樂節奏,並藉助語言的精確表達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結合起來,表達了堅持正義的信心和詩人的責任感。
1949-1950年度,美國的桂冠詩人。
1956年,獲得普立茲獎。代表作為《北方和南方——一個寒冷的春天》。
生平
自小由新斯科舍省的外祖父母和波士頓的一位姑姑撫養長大。
1934年,從瓦薩(Vassar)學院畢業。在紐約文學圈裡的生活為其事業奠定了基礎。她的一生很多時候都在旅行,游離了美國的文化生活之外。
1946年,出版她的第一本詩集,《北方與南方》:她出生於新英格蘭,並在那不勒斯和新斯科舍長大,最終移居到較熱的地區。畢曉普捕捉了北與南、冷與熱的不同性質。
1949年到1950年,她擔任國會圖書館的詩學顧問(現為詩人桂冠顧問)。
1950年代和6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她與巴西里約熱內盧附近的彼得羅波利斯的Lota de Macedo Soares一起生活。最後返回馬薩諸塞州,住在波士頓。
1955年,再版《北方與南方》,並加上《北與南:冷泉》,並獲得了普利策獎。
1996年,《交換帽子》(Exchanging Hats,)收錄了她50多幅畫作。
1970年至1977年,在哈佛大學教授寫作。
1976年,當選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院士。
1979年,去世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享年68歲。
詩作[1]
《失眠》
那個倒轉的世界
那裡左總是右
那裡影子是實實在在的身體
那裡我們整晚醒著
那裡天國是如此膚淺而大海如此深邃
而你愛我
《唯有孤獨恆常如新》
世界是一顆珍珠,而我,
我是
它的高光!
《六節詩》
是種植眼淚的時候了[2]
歷書說 老祖母正對着小火爐哼唱什麼
而孩子畫出了另一所神奇的房子。
著作
旅行書
《巴西》(1962年)
《旅行問題》(1965年)
《地理三》(1976年年) 對自我探索的需要,藝術(尤其是詩歌)在人類生活中的價值以及在混亂世界中的人類責任提供了無保留
翻譯作品
1957年,翻譯葡萄牙愛麗絲·布蘭特(Alice Brant)的巴西經典著作《海倫娜·莫利日記》。
1972年,編輯並翻譯了《二十世紀巴西詩歌選集》。
著名詩歌
《在候車室》
《英格蘭克魯索》
1969年,出版《一種藝術》。題為《完整詩集》的合集。
死後出版
1983年,出版《詩歌全集》是她死後出版的詩集,包括1927年至1979年。
1984年,出版了小說和非小說集《散文集》。
1994年,她的選集以《一種藝術》的標題出版。
2008年,出版《伊麗莎白·畢曉普:詩歌,散文和書信》是她未發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