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马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克里斯托弗·马洛 Christopher Marlowe | |
---|---|
出生 |
1564年2月26日领洗 英格兰坎特伯雷 |
逝世 |
1593年5月30日 英格兰特福(Deptford) | (29岁)
职业 | 剧作家、诗人 |
国籍 | 英格兰 |
母校 | 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 |
创作时期 | 约1586年–93年 |
文学运动 | 英格兰文艺复兴戏剧 |
施影响于 | 威廉·莎士比亚 |
克里斯托弗·马洛(英语:Christopher Marlowe[1],1564年-1593年5月30日),英国伊莉莎白年代的剧作家、诗人及翻译家,为莎士比亚的同代人物。马洛以写作无韵诗(blank verse)及悲剧闻名,克里斯托弗·马洛最著名的是他写的戏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2]。亦有学者认为他在生时比莎士比亚更出名[3]。
1593年5月18日,英国政府下令通缉马洛,但却并没有列出任何理由。同月20日,马洛于被带到英国枢密院前接受审讯,其后需要每天向他们报到。10天后,马洛与Ingram Frizer等人争执期间,被Ingram Frizer用匕首刺死。到了现在,仍没有人知道他的死与枢密院的审问有没有关连。[4]
目录
生平
早年
马罗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出生,父亲John Marlowe为造鞋匠,母亲名Catherine。[5]马罗的出生日期不详,但因为当时婴儿在出生后必须受洗,而马罗的领洗日期为1564年2月26日,所以假定他于1564年2月中出生。
进入坎特伯雷国王学院
1579年1月14日,他以学者身份进入坎特伯雷国王学院(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一年后,他拿奖学金进入了剑桥的科珀斯克里斯蒂学院。
1584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他继续在剑桥居住-这可能意味著他打算接受英国国教命令。[6]。
1587年,大学犹豫是否要授予他硕士学位,由于他在大学时期经常缺席而引起的。后,马洛(Marlowe)在伦敦为剧院写作,由于他的暴力和声名狼藉的举止,偶尔会与当局发生冲突,并且可能还不时地参与政府事务。
剧作家生涯
在长达不到六年的剧作家生涯中,马洛的成就是多样而辉煌的。也许在离开剑桥之前,他已经写过Tamburlaine大帝 (分为两个部分,均于1587年底执行;出版于1590年)。
马洛在他后来的剑桥时代期间,他翻译了 Ovid的 Amores( The Loves)和拉丁语中的第一本Lucan的《 Pharsalia》。大约在这个时候,他还写了这出戏迦太基王后迪多 (1594年出版,是马洛和托马斯·纳西共同创作的作品)。
随著Tamburlaine的制作,他获得了认可和好评,剧本成为他未来几年的主要关注点。Tamburlaine的这两个部分均于1590年匿名出版,出版商省略了一些他认为与戏剧对历史的严重关注不符的段落。即便如此,现存的 坦伯莱恩文本也可以视为实质上的马洛。
最早的戏剧
马洛最早的戏剧,两部分帖木儿大帝酒庄大(角 1587,1590出版),马洛的特色“威武线”(如本琼森称它)建立无韵诗作为以后伊丽莎白和詹姆士一世时期的戏剧写作主食中。
马洛(Marlowe)原本打算只写第一部分,与坦布兰(Tamburlaine)的结论一样与Zenocrate的婚姻和他的创作“与全世界保持和平”。但是第一部分的流行促使马洛将故事延续到Tamburlaine的去世。这给他带来了一些困难,因为他在第一部分中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历史资料。因此,续集乍一看有填充的外观。然而,编写续集的努力要求使年轻的编剧更加冷酷地寻找他所选择的英雄,因此第二部分明确表述了某些概念,但这些概念在第一部分中并未得到剧作家的认可。
马洛最著名的戏剧是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历史;但它只能存活在一个腐败形式,它的日期组成已经备受争议。它最初于1604年出版,另一版本于1616年出现。浮士德接管了道德戏剧的戏剧性框架,介绍了一个关于诱惑,堕落和诅咒的故事,并免费使用了道德形象,例如善良的天使和坏天使和七个致命的罪恶,还有魔鬼路西法(Lucifer)和墨菲斯托(Mephistopheles)。马洛在《浮士德》中讲述了由医生转为死灵法师的浮士德的故事,他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以换取知识和力量。魔鬼在剧中扮演的角色Mephistopheles身陷堕落的天使,在魔鬼般的骄傲和黑暗的绝望之间挣扎,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悲剧宏伟。
马洛一生中没有出版过其他任何戏剧,诗歌或翻译作品。他未完成但出色的诗《英雄与兰德》除了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创作的那首诗以外,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最出色的非诗歌诗。
除了翻译(奥维德的爱情是狗和卢坎的第一本书Pharsalia),马洛的nondramatic工作包括诗英雄和利安德。这项工作在他去世时还不完整,并通过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两位诗人的联合著作于1598年出版。
马洛作品的权威版本由弗雷德森·鲍尔斯(Fredson Bowers)编辑,《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全集》,第二版,第2卷。(1981)。
留世作品
马洛的作品早在1587年就开始在伦敦的舞台上演了,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很相似,但要早五年左右。因此有些人认为,马洛启发了莎士比亚。
马洛的主要作品有《迦太基女王》、《帖木儿大帝》、《马尔他的犹太人》、《爱德华二世》、《巴黎大屠杀》、《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迦太基女王》
讲述了一场恶作剧,描写了迦太基女王狄多这一经典人物。戏剧中,由于丘比特的恶作剧,狄多女王狂热地爱上了埃涅阿斯,但是,她的埃涅阿斯却背叛了她,而狄多在爱人埃涅阿斯离开意大利后,因为伤感而自杀。
《帖木儿大帝》=
根据帖木儿皇帝的故事而改编成剧,也可见帖木儿这一来自亚洲的统治者在欧洲的影响。剧中讲述了帖木儿大帝从牧羊童一步步成为征服者和统治者的故事,是马洛早期英语无韵诗的戏剧之一。
马洛(Marlowe)对他的英雄感到同情,给了他宏伟的诗句,使他对权力和拥有美的梦想感到高兴,这在坦布兰(Tamburlaine)的诗句中可以看出:
大自然,这使我们有四个要素
为团而战
道教我们所有人有抱负的思想:
我们的灵魂,他们的才能可以理解
世界奇妙的建筑,
并测量每个流浪星球的路线,
在知识无限之后仍在攀登,
总是像不安定的球一样运动
请我们穿上衣服,永不休息,
直到我们取得最成熟的果实
那完美的幸福和唯一的幸福,
土冠的甜美果实。
《马尔他的犹太人》
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地中海马尔他地区、关于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宗教冲突、阴谋、复仇的故事。剧中引入了“犹太人的悲剧”,描写了马尔他犹太人反抗城市当局。人们认为此剧影响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爱德华二世》
讲述了国王爱德华二世的悲剧。剧中,王后和国王手下的贵族们,反对国王在法庭和国家事务中的不当处置,最终废除了爱德华二世。
《巴黎大屠杀》
描绘了圣巴托罗缪之夜的活动,这一活动被英国新教徒视为天主教背叛的负面例子。《巴黎大屠杀》被看作是马洛最危险的戏剧,当时,一些伦敦人扎住剧中的主题,宣扬杀害从低层国家来的难民。但是,马洛在剧的最后一幕,向伊丽莎白一世提出了警告。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讲述了一个基于德国的故事。传说有一位叫浮士德的学者,为了得到更多的知识,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和魔鬼做交易,“魔鬼契约”这一题材,可以追溯到四世纪的欧洲。马洛版本的大学者浮士德,对权力、财富与知识有著永不满足的欲望,于是和魔鬼订约,二十四年内魔鬼会听浮士德的话,达成他任何愿望。但是二十四年后,浮士德必须永远跟魔鬼到地狱去。本剧以最后一幕浮士德被带走前时间的逼近及他的懊悔情节最为著名。
剧作在雄辩的麦菲斯托菲尔斯为失去的天堂而哀叹,以及浮士德最后的绝望要在基督被魔鬼夺取灵魂之前得以拯救的绝望状态中,雄辩地表达了这种诅咒的想法:
星星静止不动,时间流逝,时钟
会罢工
魔鬼来了,浮士德必须
该死的。
哦,我会跳向我的上帝!
我失望?-
看,看基督的血流在哪里
穹苍!
一滴可以救我的灵魂,半滴可以救我:
啊,我的基督!
啊,我不为我的基督命名而心动!
但我还是拜托他:哦,饶恕我,路西法!
现在在哪 已经走了:看看,上帝在哪里
伸出他的手臂,弯曲他的
生气的眉毛!
山和山,来来往往和秋天
包在我身上,
让我远离上帝的重怒!
以无神论换来致命
马洛(Marlowe)以“无神论”赢得了危险的声誉,但是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这可能只表明了非正统的宗教观点。在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的临终遗迹,格林斯(Greenes)富有才华,是机智的人,马洛(Marlowe)被称为“悲剧的著名恩典”,并因格林(Greene)本人说“没有神”和研究过“顽固的马基乌利亚人”而受到谴责。[7]
还有进一步的证据证明了他的非正统性,特别是在间谍理查德·贝恩斯(Richard Baines)的谴责中以及他的来信中。马洛死后,托马斯·基德(Thomas Kyd)于1593年成为领主。凯德(Kyd)声称,在他的房间里发现的某些“否认耶稣基督的神”的论文属于马洛(Marlowe),他是两年前共享房间的。
贝恩斯(Baines)和凯德(Kyd)都从更严格的意义上对马洛(Marlowe)的无神论提出了建议,并且对亵渎神灵持之以恒。
1593年5月18日,枢密院发布命令,要求逮捕马洛。两天后,这名诗人被命令每天出席他们的领主“直到获得相反的执照”。
1593年5月30日,马洛在可疑的尼古拉斯·斯凯尔斯和罗伯特·波利的公司中被英格拉姆·弗里泽杀死。他们在德普特福德(Deptford)的一家旅馆里度过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据称在那里,他们就为账单发生了争执。[8]
参考文献 =
- ↑ "Christopher Marlowe was baptised as 'Marlow,' but he spelled his name 'Marley' in his one known surviving signature." David Kathman. "The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of Shakespeare's Name: Pronunciation."
- ↑ 豆瓣 - 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 ↑ Robert A. Logan, Shakespeare's Marlowe (2007) p.4. "During Marlowe's lifetime, the popularity of his plays, Robert Greene's...remarks...including the designation "famous," and the many imitations of Tamburlaine suggest that he was for a brief time considered England's foremost dramatist."
- ↑ Nicholl, Charles (2006). "By my onely meanes sett downe: The Texts of Marlow's Atheism", in Kozuka, Takashi and Mulryne, J.R. Shakespeare, Marlowe, Jonson: new directions in biography. Ashgate Publishing, p. 153.
- ↑ This is commemorated by the name of the town's main theatre, the Marlowe Theatre, and by the town museums. However, St. George's was gutted by fire in the Baedeker raids and was demolished in the post-war period - only the tower is left, at the south end of Canterbury's High Street 存档副本. [201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9).
- ↑ Marlowe, Christophe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10-13. in Venn, J. & J. A., Alumni Cantabrigiens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 vols, 1922–1958.
- ↑ 作家王万兵:克里斯托弗·马洛充满争议的形象!
- ↑ 对摩西大事记的质疑:被谋杀的剧作家马洛的研究揭示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