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信標委」),原全國計算機與信息處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於1983年,是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共同領導下,從事全國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工作的技術組織。

發展歷史

原全國計算機[1]與信息處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於1983年。2015年取消8個分技術委員會:詞彙分技術委員會、非鍵盤輸入分技術委員會、磁盤分技術委員會、柔性磁媒體標體分技術委員會、數據元表示分技術委員會、開放系統互聯分技術委員會、微處理機系統分技術委員會、中文平台特別技術分技術委員會。

組織體系

新一屆信標委成立後,注重加強制度建設,根據信息技術標準化面臨的新形勢和新需求,修改和完善了《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章程》。與此同時,依據《章程》適時制定了《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設機構管理規定》和《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制修訂程序》兩項規章,為信標委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各級部門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委員的共同努力下,信標委採取政府引導、需求牽引、市場推動的方式,從強化組織管理入手,結合產業重點、市場熱點,信標委已發展成為下設22個分技術委員會和18個直屬工作組的國內最大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之一,擁有信息技術服務分技術委員會、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分技術委員會、信息技術可持續發展分技術委員會,以及雲計算標準工作組、非結構化數據管理標準工作組、無線傳感器[2]網絡標準工作組、計算機及外圍設備標準工作組、電子書標準工作組、遊戲遊藝機產品標準工作組等一批與市場結合緊密、順應產業發展的分技術委員會和標準工作組,在國家和行業標準化工作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分技術委員會介紹:

信息系統用戶界面分技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林寧(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秘書長:孫文龍(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

負責信息系統用戶界面,包括鍵盤與輸入接口、圖形用戶交互界面、移動設備用戶接口與界面、特殊需求用戶界面、用戶界面對象作用和屬性、遠程交互用戶界面等相關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對口ISO/IEC JTC 1/SC 35。

生物特徵識別分技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趙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秘書長:吳國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

負責生物特徵識別通用文檔框架、應用編程接口、數據交換格式、生物特徵識別輪廓、技術評估、性能測試與報告方法等領域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對口ISO/IEC JTC 1/SC 37。

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分技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梅宏(北京大學信息學院)

秘書長:袁媛(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負責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WEB服務和中間件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對口ISO/IEC JTC 1/SC 38/WG 1、ISO/IEC JTC 1/SC 38/WG 2、ISO/IEC JTC 1/SC 7 SOA SG。

信息技術和可持續發展分技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趙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秘書長:王立建(北京賽西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負責信息技術相關的資源利用效率和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對口ISO/IEC JTC 1/SC 39。

信息技術服務分技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大方(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秘書長:尹洪濤(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

負責信息技術服務領域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對口ISO/IEC JTC 1/WG 8、ISO/IEC JTC 1/SC 7/WG 6、ISO/IEC JTC 1/SC 7/WG 25、ISO/IEC JTC 1/SC 7/WG 27。

字符集與編碼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信息交換用字符其編碼表示及控制功能的標準化。

數據通信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遠程通信、局域網和OSI的1~3層的標準化工作。

軟件工程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軟件產品和系統工程方面的過程、支持工具以及支持技術的標準化工作。

數據元表示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數據元表示方面標準化工作。

開放系統互連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OSI體系結構、OSI管理和OSI的4~7層的標準化工作。

程序設計語言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程序設計語言和系統軟件接口的標準化工作。

光盤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信息處理系統間媒體和信息交換用的盒式光盤的標準化工作。

辦公機器、外圍設備和耗材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各種與信息技術產品有關的辦公機器、各種計算機外圍設備、電源、機房及機房設備、信息設備用消耗材料和字形的標準化工作。

多媒體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制定靜態圖像、動態圖像、超媒體數據的壓縮編碼的標準化工作。

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條碼、射頻等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技術、應用等專業領域標準化工作

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

負責教育領域信息技術標準化及遠程教育應用技術的標準化(不包括教學設備和儀器)。

建設成就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構建一套先進、科學、完整的信息技術標準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圍繞信息採集、表示、處理、傳輸 、交換、管理、組織、存儲、檢索、服務等方面,按照「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試驗驗證、知識產權處置、產業推動和應用」五個環節推進標準化工作,構建信息技術標準體系。

制定國家標準、電子行業標準700餘項,覆蓋中文信息處理、軟件、IT服務、通信與網絡、IC卡、射頻識別(RFID)、設備互連、計算機與外圍設備、移動智能終端、電子政務、電子文件、生物特徵識別、教育信息化、物聯網、雲計算、信息技術設備能效、數據中心、大數據等領域。

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迫切需求,重點推動電子政務、智慧城市、電子書包、全球對象標識符(OID)、信息無障礙等領域標準化工作。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中文編碼、設備互連、數據管理、面向服務體系架構(SOA)、傳感器網絡等領域的13項自主創新標準已成為國際標準。

中文信息處理

中文信息處理是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構建起漢字和少數民族文字國家標準體系,不僅是奠定民族信息技術產業的基石,而且有助於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有助於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推向世界。

自1979年開始,連續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陸續制定完成了近15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覆蓋了漢字,以及藏、蒙、傣、彝、朝鮮、傈僳、苗、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現行文字,為發展有民族特色的信息產業做出了貢獻。

《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收錄編碼漢字6763個,實現了計算機對漢字的自動識別。1985、1986年相繼制定的漢字24點陣、15×16點陣、32點陣字型標準讓漢字信息處理進入實用化階段,使我國計算機產業真正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該項標準化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收錄編碼漢字7萬餘個,為國家大規模信息化建設奠定了標準化基礎。

為適應信息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在已有漢字編碼字符集的基礎上,主導制定ISO/IEC 10646中的中日韓統一漢字編碼字符集,並將少數民族文字融入國際標準中,為世界各國人民分享中華各民族多語文字信息處理的研究成果做出了貢獻。

基礎軟件

自「十五」開始,圍繞基礎軟件標準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和測試評價平台等開展研究工作。構建基礎軟件標準體系,制定標準100餘項,覆蓋操作系統、中間件、辦公軟件、數據庫和嵌入式軟件等。

建立基礎軟件評價指標體系,涵蓋操作系統、中間件、辦公軟件、數據庫等4類產品6項質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效率、易用性、可移植性、可維護性等)共計2235項指標,為基礎軟件產品質量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

建立基礎軟件測試評價平台,開發標準符合性測試工具38套、測試用例8568個,開展基礎軟件標準符合性測試、集成測試和應用測試,有效地解決了基礎軟件之間的兼容性、適配性等問題。

電子文件

電子文件是重要信息載體,直接關係國家信息安全。為確保電子文件安全交換和長期保存,打破國外對電子文件處理軟件的壟斷,急需制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統一格式的電子文件標準。從2010年起,在中辦、國辦、工信部支持下,承擔電子文件存儲交換格式、黨政機關電子公文、電子文件管理裝備等相關標準研製工作。

組織國內主要廠商自主研製了辦公軟件文檔格式標準UOF和版式文檔格式標準OFD。

支撐國家標準《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標準應用實施,組織軟件廠商開發符合標準的工具軟件。

物聯網

承擔國家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及關鍵技術標準研製」建設工作。

提出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架構,開展了47項物聯網和16項傳感網標準研製工作,為物聯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搭建了物聯網測試驗證公共服務平台,為發改委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順利實施和物聯網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發起成立ISO/IEC JTC1 WG7(傳感器網絡工作組),提出並立項國際標準1項,2人擔任國際標準編輯。

射頻識別(RFID)

RFID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制定我國的RFID標準是掌握核心技術的必由之路。

在分析RFID國內外47000條專利的基礎上,制定40餘項國家標準和16項行業標準,建立了RFID標準體系,涵蓋術語、空中接口協議、數據內容、測試方法、產品規範和應用規範等方面。

探索軍民結合標準化推進模式,聯合國內產學研用等相關單位,緊密結合應用需求,在國家軍用標準的基礎上,形成了自主安全、性能優越的800/900MHz和2.45GHz空中接口協議國家標準,其中申請專利45項,突破了調製解調、編碼格式、防衝突、存儲區管理、安全機制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國內RFID核心領域的專利布局,建立了RFID標準符合性測試平台,成立了射頻識別開放實驗室,帶動企業技術能力較大提升。

雲計算

促進雲計算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雲計算標準研製是推動雲計算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構建我國雲計算標準體系框架,並圍繞雲存儲和數據管理、彈性計算、平台即服務、數據中心、雲服務及雲安全等開展10多項國家標準研製。

同步推動雲計算國際標準化工作,已向ISO/IEC JTC1 SC38提交20篇國際標準貢獻物,擔任了聯合編輯、聯合召集人等職位。

承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工信部聯合支持的雲計算示範工程「雲計算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項目,建設了雲計算公共服務平台,開展雲計算標準符合性和兼容性測試工作,為廠商提供雲計算測試服務。

IT服務

IT服務是隨着信息技術發展和深入應用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業態,是信息技術與服務的結合,既具有傳統服務的特徵,又具有信息技術的獨特特徵。

圍繞信息系統的諮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服務管控、服務外包、服務安全等領域成體系、成系統地開展標準研製, 提出了一套體系化的IT服務標準庫及方法論。

《信息技術服務 分類與代碼》、《信息技術服務 運行維護》系列標準為修訂我國軟件產業統計報表制度、IT服務標準(ITSS)符合性評估發揮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在WTO服務貿易多邊談判及中歐服務貿易談判中得到應用。

通過ITSS驗證與應用試點工作,探索出一套集標準的研製、驗證、應用和持續改進為一體的標準化工作機制。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推動《IT服務質量模型》獲得國際標準立項。

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 )

SOA是近年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中的熱點之一,是實現信息共享和信息資源有效利用,以及信息系統整合的重要技術手段。

組織建立了我國SOA標準體系,研究制定SOA國家標準23項;評選了我國SOA十大解決方案,促進了政務、金融、電信、航天、製造、醫療衛生、煙草、電子商務領域信息化中異構系統的開放互聯。

主導ISO/IEC JTC1的SOA國際標準化,提交新工作項目3項;擔任國際標準組織召集人3個、項目編輯和聯合編輯3個;由我國發起的首個SOA國際標準ISO/IEC TR 30102 《SOA總體技術原則》已發布,該標準規定了技術服務要素之間的關係,為基於SOA的開發、實施提供了標準支撐。

IC卡和生物特徵識別

IC卡和生物特徵識別作為身份識別或支付工具廣泛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建立我國IC卡和生物特徵識別標準體系,制定磁卡、IC卡、生物特徵識別以及識別應用管理方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70餘項,建立手機卡、建設事業IC卡、電子護照等標準符合性測試平台,保證了信息交換底層協議的一致性,促進移動支付、RFID、金融IC卡遷移等一卡多用、多功能卡等應用的蓬勃發展。

參與我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的換發項目,制定二代證芯片模塊及讀寫器標準,承擔二代證芯片模塊供貨鑑定檢驗及周期檢驗工作,保證二代證芯片模塊的質量。

信標委的工作得到各級主管部門和業界的充分肯定,GB 2312-19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 基本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GB16959-1997《信息技術 信息交換用藏文編碼字符集 基本集》、GB/T 20542-2006《信息技術 藏文編碼字符集 擴充集A》、GB/T 20092.2-2006《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 第2部分:視頻》獲得國家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另有近30項標準先後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