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農業 | |
---|---|
農業( agriculture ),是指把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生產活動,統稱為農業。
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農業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資料的來源,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發展的規模和速度,都要受到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高低的制約,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農業
外文名稱 :Agriculture
分類 :第一產業
對象 :有生命的動植物
起源時期: 新石器時代
簡介
狹義的農業僅指種植業或農作物栽培業;廣義的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副業和漁業。中國農業數千年來一直以種植業為主。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綠肥等的生產,通常用「十二個字」即糧、棉、油、麻、絲(桑)、茶、糖、菜、煙、果、藥、雜來代表,糧食生產尤占主要地位。目前種植業在我國農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為30%-50%。
隨着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已經不再是單一的生物產品生產行業,農業生產從手工勞動到機械化操作,發到到信息技術驅動下的精準化、數字化,可控性越來越來強。農業人口越來越少,而農業與工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逐漸走向研發、生產、推廣、貿易一體化的道路,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綜合發展,加速了農業產業化進程。隨着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生物質農業的興起,農村與城市、農業與工業將逐漸走向相互融合、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道路。[2]
農業起源
農業是人類文明史的起點,誕生於一萬多年前。世界農業是多中心起源的,農業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一個由點狀到線狀、條塊狀、片狀持續發展的歷程。而我國為東亞農業的起源中心之一。東亞農業起源中心位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恆河流域和東南亞地區。位於中國西部的青藏高原是東亞和西亞之間的天然屏障,直至青銅器時代以前,西亞與東亞一直處於分割狀態,導致東亞農業最初的獨立起源與發展。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被現今學術界認為是中國原始農業的兩大起源中心。從歷史來看,中國農業的基礎是距今6000年前在仰韶文化中心的黃河流域建立起來的。黃河流域在第四紀形成了很厚的一層黃土覆蓋,由於河水的沖刷,沿黃河兩岸形成了平坦的台地和丘陵。這裡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蓄水性好,土質疏鬆,易開墾。其氣候溫和,屬半千旱半濕潤地區,適應於黍、粟等作物的最初馴化和種植。而且山川原交錯.生態區系複雜,具有農業產生的基本條件。
在黃河流域發現了大量古遺址,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北瓷山遺址(距今8 00年)、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距今7500年)、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距今7800- 7350 年)。在這些遺址中發現了旱地糧食作物黍、粟,糧食作物生產與加工用的石磨盤、石磨棒,石斧、石鏟、石刀、石鐮等生產工具,陶器、骨器以及豬、牛、羊遺骨等,表明在距今7000 8000 年以前,黃河流域的原始農業已發展到相當的水平。 因此,黃河流域作為粟作文化的起源地是肯定的。
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是典型的季風氣候,溫暖而潮濕,有利於作物的生長,可能也是農業的起源中心之一。從已發現的遺址來看,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的農業起源並不比黃河流域晚,在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距今8575士235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距今10 000年左右)中出土的陶器、石器、骨耜、稻穀等,都說明這個時期長江流域已進入了較為發達的穭耕農業階段。
根據上述,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應該是東亞農業起源中心。但目前在這些地區發現的遺址,大部分屬原始農業定居階段的遺址,從中均發掘出代表原始農業定居階段的陶器、定居的房址和水稻、粟等作物。而迄今已發現的原始農耕階段的遺址還不多。相信隨着相關研究的深人,一定會找到更有力的證據的。[3]
分類介紹
1.根據生產力性質和狀況分類 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分類,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 2.根據投入多少分類 根據投入多少分類,農業可以分為粗放農業和密集農業。如果投入的生產資料或者勞動力較少,擴大土地面積成為增加農業產出的主要手段,這樣的農業稱為粗放農業。粗放農業一般分布在地廣人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地區。如果投入的生產資料或者勞動力較多,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法來增加農業的產出,這樣的農業稱為密集農業。現代世界的農業主要是密集型。 3.根據產品用途分類 根據產品用途分類,農業可以分為自給農業和商品農業。如果農民生產的產品,大多數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這樣的農業稱為自給農業,主要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如果是以銷售產品為目的來進行農業生產,這樣的農業稱為商品農業,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地區。 4.根據氣候條件和栽培制度不同分類
根據氣候條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較穩定、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如熱帶雨林遷移農業、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季風水田農業(水稻種植業為主)、大牧場放牧業、種植園農業、乳畜業、遊牧業、園藝業等多種類型。 5.根據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分類 根據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農業可以分為多功能農業、可持續農業、標準化農業、信息化農業、工廠化農業、高科技農業等。 6.根據農業未來發展模式分類 根據農業未來發展模式可以分為精準農業、都市農業、藍色農業、白色農業、設施農業、有機農業、質量農業等。
當然,農業的分類遠不至此,其它諸如自然農業、生物農業、替代農業、超石油農業、包裝農業、彩色農業、生態農業、無機農業、跨越農業、訂單農業、垂直農業、無土農業、旅遊(觀光)農業、環保型農業、木本型農業、野生型農業、海洋農業、航天農業等,限於篇幅,不再一一贅述。 [4]
農業傳說
據《拾遺記》記載,一天,一隻周身通紅的鳥兒,銜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飛在天空,掠過神農氏的頭頂時,九穗谷掉在地上,神農氏見了,拾起來埋在了土壤里,後來竟長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裡揉搓後放在嘴裡,感到很好吃。於是他教人砍倒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了穀子。
神農氏從這裡得到啟發:穀子可年年種植,源源不斷,若能有更多的草木果實選為人用,多多種植,大家的吃飯問題不就是解決了嗎?那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誰也分不清。神農氏就一樣一樣的嘗,一樣一樣的試種,最後從中篩選出的稻、黍、稷、麥、菽五穀,所以後人尊他為「五穀爺」、「農皇爺」。時光推移後人啊,慢慢滴就簡化叫簡化叫 「農業」了[5]
新型農業
新型農業包括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無土栽培、精準農業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該模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農業生產種植,以及經營,促使農業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精準化等特點。[6]
1、生產型溫室 生產型溫室主要以生產種植為主,可以在溫室內種植蔬菜、花卉、水果以及育苗組培等功能。
2、生態餐廳 生態餐廳是綜合運用建築學、園林學、設施園藝學、生態學等相關學科知識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以設施調控技術、農藝栽培及管理技術來維護餐廳的優美環境,形成以綠色景觀植物為主,蔬、果、花、草、藥為輔的植物配置格局,結合假山、瀑布、小橋流水、竹木亭閣等園林景觀,全方位立體展現綠色、優美、宜人的就餐環境。
3、農業觀光 農業觀光溫室是集觀光遊覽、技術展示、科普教育於一體的高科技農業精品主題公園,它將園林藝術、園藝景觀、栽培技術、地域文化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以現代溫室為載體,按照景觀規劃設計和旅遊規劃原理,運用現代高新農業科學技術將自然景觀(設施作物為主)要素、人文景觀要素和景觀工程要素進行合理融合和布局,使之成為具有完整景觀體系和旅遊功能的新型農業景觀形態。
4、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是一種不用天然土壤而採用含有植物生長發育必需元素的營養液來提供營養,使植物正常完成整個生命周期的栽培技術。 它包括水培、霧(氣)培、基質栽培。 無土栽培一般可種植蔬菜、花卉、水果、煙葉等農作物。
5、牆式栽培 牆式栽培採用牆體與PVC管組合的方式一種栽培方式, PVC管內放置基質供作物生長。在無土栽培項目中該栽培方式可作為隔斷牆來使用,同時也有美化牆體的作用。 6、三層水培 三層水培以水作為作物生長的主要載體,同時配以營養液來給作物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該模式栽培設施封閉性、保溫隔熱性好,而且純水陪培養,非常適合現場直接採摘食用。
7、管道式栽培 管道式無土栽培是一種新型的水培設施,可採用立體、平鋪等結構方式,主要以種植葉菜類作物為主,該栽培模式生產的蔬菜潔淨、無污染、可直接進行採摘食用。
8、氣霧式栽培
氣霧式栽培是將混合了營養液的水進行高壓霧化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系上的一種新型栽培模式,作物的根系直接懸掛於栽培容器的空間內部,通過根部接觸氣霧來滿足生長所需的條件。氣霧式栽培優點是無公害、科技含量高、可直接食用,非常具有實用和觀賞價值。
9、蔬菜樹 「蔬菜樹」採用多杆整枝的栽培方式和合理的調控手段,將一棵普通的伏地苗培養成覆蓋面積數十平米以上的「樹體」,大大提高產量。展示了單株高產的驚人潛力。在栽培學研究和農業觀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10、空中栽培 空中栽培是利用 深液栽培模式,將紅薯由傳統的栽培轉變成水培栽培。水生根係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肥,壓蔓產生的不定根成為儲藏根,實現了根系的分工合作,一次種植,多年採收。這種新型的栽培方式有着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
11、沙生栽培 沙生栽培是一種仿沙漠環境的一種栽培方式,人為的將在沙漠中生長的植物移栽到溫室內, 用現代農業種植技術模仿沙漠乾旱高溫的環境,從而使沒有去過沙漠的人也能在溫室中看到這些新奇特的植物。
12、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13、精準農業 精準農業,是農業的一種類型,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根據空間變異,定位、定時、定量地實施一整套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管理的系統,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潮流。
14、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是通過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實現農作物周年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是利用計算機對植物生育的溫度、濕度、光照、CO2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使設施內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條件制約的省力型生產。
15、自動施肥灌溉系統 該系統採用先進的全自動控制程序,可對植物進行定時定量,分區分段進行精準化的施肥灌溉。使用該系統可節約水60%以上、節約肥50%左右、節約勞力20工時以上,是一款節水、節肥、省勞動力的全自動灌溉施肥。
相關視頻
1、現代科技農業
2、中國農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