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農莊 |
中文名稱: 農莊 起源: 自於國內外的鄉村旅遊 農莊的分類: 觀光休閒型 |
農莊起源
"農莊"旅遊的雛形來自於國內外的鄉村旅遊,並將國內特有的鄉村景觀、民風民俗等融為一體,因而具有鮮明的鄉土烙印。同時,它也是人們旅遊需求多樣化、閒暇時間不斷增多、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劇的必然產物,是旅遊產品從觀光層次向較高的度假休閒層次轉化的典型例子。
鄉村旅遊在國外已有30多年的歷史,開展得比較成功的是一些歐美發達國家。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的旅遊大國西班牙把鄉村的城堡進行一定的裝修改造成為飯店,用以留宿過往客人,這種飯店稱為"帕萊多國營客棧";同時,把大農場、莊園進行規劃建設,提供徒步旅遊、騎馬、滑翔、登山、漂流、參加農事活動等項目,從而開創了世界鄉村旅遊的先河。以後,鄉村旅遊在美國、法國、波蘭、日本等國家得到倡導和大發展。1996年,美國農村客棧總收入為40億美元。1997年,美國有1800萬人前往鄉村、農場度假,僅在美國東部便有1500個觀光農場,在西部還有為數眾多的專門用於旅遊的牧場。法國有1.6萬多戶農家建立了家庭旅館,推出農莊旅遊,全國33%的遊人選擇了鄉村度假,鄉村旅遊每年接待遊客200萬,能給農民帶來700億法郎的收入,相當於全國旅遊收入的1/4。在歐美國家,鄉村旅遊已具有相當規模,並已走上了規範化發展的軌道,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國內,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旅遊始於20世紀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遊扶貧政策指導下應運而生,但由於起步較晚,尚處於初期階段。我國各地的鄉村旅遊開發均向融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閒、度假、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其中國內遊客參加率和重遊率最高的鄉村旅遊項目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遊;以收穫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務農採摘旅遊;以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村節慶旅遊。
由此可見,農莊旅遊是鄉村旅遊的一種形式,它是傳統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旅遊項目。
我國農莊最初發源於四川成都,具體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縣、溫江等說。後來發展到整個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國。真正以"農莊"命名的鄉村旅遊始於1987年在休閒之都--成都郊區龍泉驛書房村舉辦的桃花節。這次桃花節把農事活動、鄉村田園風光、鄉土民俗文化、鄉村民居和聚落文化與現代旅遊度假、休閒娛樂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旅遊形式。
農莊分類
觀光休閒型
即小型農家樂,全國有20萬家左右,為傳統模型農莊,在休閒農莊內大多數隻進行餐飲、棋牌、卡拉OK、聊天、住宿等項目,只以餐飲休閒為主,讓遊客缺乏體驗。本類型農莊規模小但順應了吃農家飯、看農家景的需求,雖設施簡單,衛生條件較差,但普遍效益好而火遍全國各地,但由於特色不明顯,管理粗放,創新力差,接待條件簡陋,面臨升級或淘汰。
觀光生態型
由於需要良好的地域風景資源,占地面積大,投資大,各項景點投入多,休閒設施多,閒置浪費大,僅以餐飲及部分住宿休閒收入,受市場影響大,競爭力較小,創收途徑單一,收益回報慢。此類型農莊普遍經濟效益差,經營不理想,大部份需要改進經營思路才能走出困境,建議與專業的農莊管理諮詢公司聯繫以獲得更高效益。
生產經營效益型
農莊內以特色的產品生產經營為基礎,並且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創新,以農業的種植養殖項目來發展休閒、餐飲、娛樂、度假等項目,並建造有特色的生態木屋,把農莊的生產、休閒、消費高度融合在一起,使農莊既是生產場所,又是消費、休閒場所,產品就地消化升值,還能讓前來遊客在不同季節始終充滿鄉村田園的新奇感覺。此類農莊沒有過多的景點投資,但收入渠道多,不受旅遊市場季節影響,農莊的項目都是收入點,是農莊中競爭力最強,效益最好的類型。
生產型農莊的效益是休閒型農莊所無法比擬的,其獨特優勢:
1、生產型農莊有自己的產品支持:種植、養殖、加工等過程,本身既是創造價值的生產過程,又是讓城裡人大開眼界的旅遊項目,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休閒型農莊自己沒有種養殖產品,產生效益低,全靠遊客消費增加收入,沒有遊客時,就極被動。
2、生產型農莊能獲得政府的支持:因為他有種養殖生產經營的規模收益,又有旅遊收益,投入產出比可以達到最佳,同時其科技含量高,具備生態農業和現代農業的理念,容易受到政府大量的資金扶持。
3、生產型農莊發展潛力大:特別是種養結合的大型生態農莊,可以在適合的環境中大量複製,而不愁市場,一年四節都在生產,都有可靠的收入。而休閒農莊則基本建起來就無法再擴大,而且靠天吃飯,旅遊旺季收入好,淡季大量資產"閒"在那。
4、生產型農莊能獲得更高的效益:農莊的產品就地消化,能受到遊客和其他消費者的喜愛,節省了採摘、包裝、運輸、銷售、保管等各種成本,這也是休閒型農莊所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