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冯德英 |
中文名称: 冯德英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乳山 职业: 作家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山菊花》 |
冯德英(1935年12月 -2022年1月17日),生于山东乳山,中共党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先后入解放军通信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报务员、电台台长、雷达指挥排排长职。
人物生平
冯德英同志1935年出生于山东乳山,1949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东军区三野通校学员、航训大队学员、空司三科见习报务员,第四预总司令部报务员、第六预总电台报务员,华东空军通讯处副排级,广空指挥所通信排副排级、通信营副排级、电线连台长,武空指挥所指挥连排长,空政文化部创作员、贵阳"五七"干校学员、文部创作员。1980年11月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济南市文联副主席。1985年3月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济南市文联主席。1986年2月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济南市政协副主席。1988年3月任山东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济南市政协副主席。1994年3月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市文联名誉主席。1998年2月任青岛市文联名誉主席。2005年10月离休。
主要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上、下)、《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冯德英中短篇作品集》等。电影剧本有《苦菜花》、《女飞行员》等。
2022年1月17日6时20分,青岛市政协原副主席冯德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享年86岁。
个人经历
观点
冯德英认为每个作家的创作道路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因为,作者为什么要写--创作的动机,写什么--创作的题材,怎么写--创作的方法,都和其本人的生活阅历、个性爱好、立场观点、周围环境密切相关。而这些方面,很难是人人相同的。
冯德英认为自己之所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且能比较早地"少年得志"、"一鸣惊人",不是年轻幼稚的作者有什么特别的天才,而是得益于他从童年时代开始所处的革命战争环境和他接触过、看到过、听到过、参加过的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人和事。在那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他周围的亲人、村问邻居,不分男女老少,同仇敌忾,为正义的斗争,献出自己的所有。无数的共产党员,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指战员,革命干部群众,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其英雄的壮举,崇高伟大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冯德英得天独厚地有幸生长在那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耳懦目染英雄人民的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他储存了一个开发不完的高尚品德、优美情感、善良性格、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的宝藏,使我的创作激情和原料,有了用之不竭的旺盛的源泉。为此,冯德英特别热恋他的故乡昆嵛山,爱那里的人民、风俗语言、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她的过去、现今。
冯德英谈到,作家的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只有表达了人民的实际生活真实心愿的作品,才是时代脚步的记录,才具有时代精神,才有审美价值和传世的生命力。
改编
《苦菜花》被中影集团改编成了电视剧。作为《苦菜花》的原作者冯德英,他认为电视剧改编比较成功,"花"开到今当随时尚。冯德英说:"当初我改编电影时是'浓缩'的,一部近40万字的作品,压到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为了故事的紧凑,舍弃了不少东西,而这部20集的电视剧就有了充分的时间,还回了许多原著的面目,我对这次改编还是比较满意的。"冯德英说:"陈小艺的'母亲'造型和我的想象有些差距,电影版的冯大娘(曲云饰)是满头银发,而电视版的就年轻多了,这可能是考虑到那个时代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与现代这个年龄的人已大不一样,她的造型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会习惯的。另外,这部电视剧围绕着小说中出现的多个女性形象展开,构成一组女性群像图,因此整部戏'冯大娘'的并不多,她年轻一点儿不会对整部戏有多大影响。如果电视剧老是围绕一个老太太,节奏又缓慢,肯定没有观众喜欢。"
回忆
冯德英回忆:"我们拍摄电影时准备了3年,春夏秋冬的外景都是真的,而且我们的演员仅体验生活就用了一年多时间,在这点上电视剧比不了。"昆嵛山是胶东老革命根据地,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描写的都是昆嵛山军民抗日的故事,电影《苦菜花》、《山菊花》的外景拍摄现场也选在了这里。可是,电视剧《苦菜花》却选择在山西省武乡县实景拍摄。冯德英说:"电视剧没有在故事发生地拍摄,是遗憾的。"冯德英认为他跟中影集团合作比较愉快,《迎春花》已经拍完了,《山菊花》也将投入拍摄。
再谱新篇
电影《苦菜花》
在21世纪的中国,冯德英的《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早已红遍大江南北享誉世界文坛,由这三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不久前都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冯德英仍然老当益壮,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了《天堂之约》、《地域之吻》、《人世之哀》新的三部曲。而《天堂之约》是他新近创作的"炼狱中的天使"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以满怀激情,以深沉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二战背景下的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刻画了李玉琪、江明浩、老木、春红等那个时代的人物群像,旨在通过普通人的遭遇,揭示战争带给人们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特别是女主人公李玉琪的悲惨命运,更是对侵略战争的血泪控诉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无情鞭挞。 对于这次新的创作,冯德英说:"我生在乳山,长在乳山。我的创作与乳山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今天的乳山早已经是旧貌换新颜。我们知道,乳山是一个崇尚母爱文化、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我再次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以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为背景,创作了这部二战背景下的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它既是我创作的一个新的延续,同时,也把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母爱和女性的讴歌、礼赞贯穿在了我的字里行间。可以说,故乡、母亲、女性,以及深沉而哀婉的爱,建构起了《天堂之约》。它也许把我带到了早已逝去的年代,让我继续用我的笔抒写我心中的故土和那片土地上美丽善良、坚韧不屈的人们。因为我是他们的儿子。"
纪念馆
2008年9月20日上午,山东省威海市首个以当代知名作家个人名字命名的专业文学馆---冯德英文学馆在乳山落成。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焉荣竹,市委书记王培廷为冯德英文学馆揭牌,市领导刘玉党、张剑出席开馆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曰臣等领导为冯德英文学馆开馆发来贺电、贺信。 冯德英文学馆为仿唐式建筑,总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整个馆体风格厚重、大气、庄严,以真实完整的资料,生动感人的表现手法,紧紧围绕冯德英文学作品主题,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冯德英的成长历程、生活点滴以及文学风采,令参观者深切感受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人文精神。该馆所收藏的冯德英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图片、作品、影像、实物等资料近2000件。在开馆仪式上,冯德英向乳山市捐赠了"山东省文化艺术成就终身奖"奖金,向"冯德英书屋"授牌、赠书。当天,还举行了山东"三花"影视基地奠基仪式和冯德英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