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吴凤 | |
---|---|
嘉义通事 | |
国家 | 大清 |
姓 | 吴 |
名 | 凤 |
字 | 元辉 |
出生 |
康熙三十八年正月十八[1] 1699年2月17日 大清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 |
逝世 |
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初十[1] 1769年9月9日 (70岁)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诸罗县 |
墓葬 | 台湾嘉义县竹崎乡 |
吴凤(1699年2月17日-1769年9月9日),字元辉,清朝福建省平和县人,任台湾清治时期之嘉义通事。因日治时期与国民政府时期,皆曾在台湾的小学课本里描述其“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习俗而舍生取义”而广为台湾人民熟知。嘉义现存有吴凤庙,奉吴凤公为神祇。
关于吴凤“牺牲自己以革除原住民出草习俗”的故事,最早可查到清朝有文献记载类似故事,之后在日本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开始官方宣传,不过与邹族口传历史背道而驰,内容可能被过度夸大,有鄙夷原住民的嫌疑,并造成对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而受争议。在原住民团体的一再抗议下,1989年教育部正式将此故事从教科书删除。
汉人的记载
依据目前可以考据的资料,早年记载吴凤事迹的有三处:刘家谋《海音诗》及其附文(咸丰五年,1855年);倪赞元《云林县采访册》(光绪二十年,1894年)。较晚的则有连横《台湾通史》(发行于大正九年,民国九年,1920年)。
- 海音诗
纷纷番割总殃民,谁似吴郎泽及人。拼却头颅飞不返,社寮俎豆自千秋。
附文:沿山一带有学习番语、贸易番地者,名日“番割”;生番以女妻之,常诱番出为民害。吴凤,嘉义番仔潭人,为蒲羌林大社通事。十八社番,每欲杀阿豹厝两乡人,凤为请缓期,密令两乡逃避。久而番知凤所为,将杀凤。凤告家人曰:“吾宁一死以安两乡之人。”既死,社番每于薄暮见凤披发带剑骑马而呼,社中人多疫死者,因致祝焉,誓不敢于中路杀人。南则于傀儡社,北则于王字头,而中路无敢犯者。凤坟在羌林社,社人春秋祀之。
海音诗附文中提吴凤死后鬼魂作祟,原住民畏惧,因此尊吴凤为神,不敢再杀汉人。
- 云林县采访册
吴凤,打猫东堡番仔潭庄人。少读书,知大义,能通番语。康熙初,台湾内附,从靖海侯施琅议,设官置戍,招抚生番,募通番语者为通事,掌各社贸易事。然番性嗜杀,通事畏其凶,每买游民以应。及凤充通事,番众向之索人;凤思革敝无术,又不忍买命媚番,借词缓之,屡爽其约。岁戊戌,番索人急,凤度事决裂,乃豫戒家人作纸人持刀跃马,手提番首如己状,定期与番议。先一日,谓其眷属曰:“凶番之性难驯久矣,我思制之无术,又不忍置人于死。今当责以大义,幸而听,番必我从;否则,必为所杀。我死勿哭,速焚所制纸人;更喝‘吴凤入山’。我死有灵,当除此患”。家人泣谏,不听。次日番至,凤服朱衣红巾以出,谕番众:“以杀人抵命,王法具在;尔等既受抚,当从约束,何得妄杀人!”番不听,杀凤以去;家属如其戒。社番每见凤乘马持刀入其山,见则病,多有死者;相与畏惧,无以为计。会社番有女嫁山下,居民能通汉语,习闻凤言归告。其党益惧,乃于石前立誓永不于嘉义界杀人;其厉乃止。居民感其惠,立祠祀之。至今上四社番犹守其誓,不敢杀扰打猫等堡。
士有杀身成仁,大则为一国,次为一乡,又次则为友而死。若荆轲、聂政之徒,感恩知己,激愤舍生,亦足以振懦夫之气,成侠客之名,历百世而不泯也。呜呼!如吴凤者,则为汉族而死尔。迄今过阿里山者,莫不谈之啧啧。然则如凤者,汉族岂可少哉?顶礼而祝之,范金而祀之,而后可以报我先民之德也。
吴凤,诸罗打猫东堡番仔潭庄人,今隶云林,字元辉。少读书,知大义,以任侠闻里中。康熙中,诸番内附,守土官募识番语者为通事。凤素知番情,又勇敢,诸番畏之。五十一年,为阿里山通事。阿里山者,诸罗之大山也;大小四十八社,社各有酋,所部或数百人、数十人。性凶猛,射猎为生,嗜杀人,汉人无敢至者。前时通事与番约,岁以汉人男女二人与番,番秋收时杀以祭,谓之作飨,犹报赛也。屠牛宰羊,聚饮欢呼,以歌颂其祖若宗之雄武。然犹不守约束,时有杀人,而官军未敢讨。
凤至,闻其事,叹曰:“彼番也,吾汉族也,吾必使彼不敢杀我人。”或曰:“有约在,彼不从奈何?且岁与二人,公固无害也。”凤怒叱曰:“而何卑耶,夫无罪而杀人,不仁也。杀同胞以求利,不义也。彼欲杀我,而我则与之,不智也。且我辈皆汉族之健者,不能威而制之,已非男子;而又奴颜婢膝,以媚彼番人,不武也。有一于是,乃公不为也!”其年番至,请如约。凤飨之,告曰:“今岁大熟,人难购。吾且与若牛,明年偿之。”番诺而去。明年至,又绐之。如是五年。番知凤之终绐己也,群聚谋曰:“今岁不与人,则杀凤以祭。”闻者告凤。凤曰:“吾固不得去。且吾去,公等将奈何?彼番果敢杀我,吾死为厉鬼,必歼之无遗。”
凤居固近山,伐木抽藤之辈百数十人,皆矫健有力者,编为四队,伏隘待。戒曰:“番逃时,则起击。”又作纸人肖己状,弩目散发,提长刀,骑怒马,面山立。约家人曰:“番至,吾必决斗。若闻吾大呼,则亦呼。趣火相,放煤竹,以佐威。”越数日,番酋至,从数十人,奔凤家。凤危坐堂上,神气飞越。酋告曰:“公许我以人,何背约?今不与,我等不归矣。”凤叱曰:“蠢奴,吾死亦不与若人。”番怒刃凤,凤亦格之,终被诛。大呼曰:“吴凤杀番去矣!”闻者亦呼曰:“吴凤杀番去矣!”鸣金伐鼓,声震山谷。番惊窜。凤所部起击之,死伤略尽。一、二走入山者,又见凤逐之,多悸死。妇女惧,匿室中,无所得食,亦槁饿死。已而疫作,四十八社番莫不见凤之驰逐山中也。于是群聚语曰:“此必吾族杀凤之罪。今当求凤恕我!”
各社举一长老,匍匐至家,跪祷曰:“公灵在上,吾族从今不敢杀汉人。杀则灭!”埋石为誓。自是乃安。尊凤为阿里山神,立祠祷祀。至今入山者皆无害。
连横曰:凤之死也,或言康熙五十七年,或言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十日,相距竟五十二年。余以后说确也。朱一贵既平之后,阿里山番始内附,则凤为通事,当在乾隆时也。凤生于康熙三十八年正月十八日,殁时年七十有一,配陈氏,生二子,曰汀援,曰汀巽。光绪中,其后嗣请列祀典,嘉人士亦以为言,未成而遭割台之役。然凤之威棱,至今犹在阿里山也。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如凤者岂有死哉?
《云林县采访册》及《台湾通史》所述大致相同,吴凤因不愿献人被原住民杀害,但在死前早已布置机关、假人,使原住民以为吴凤鬼魂作祟,最后尊吴凤为神,不再杀汉人。《云林县采访册》作为地方志,对于吴凤事迹的记载,理论上应是比较接近汉人角度的原始观点。
吴凤神话
由来
将吴凤事迹改编成“吴凤神话”便是其中之一。1909年嘉义厅长津田义一编纂《吴凤传》[2],1912年中田直久写了一篇《杀身成仁通事吴凤》[1],1913年日本当局兴建吴凤庙[1],当时的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更亲自主祭。同时吴凤事迹也编入小学教科书[2][3]、改编成歌舞剧。甚至日本人三屋静也在1931年编纂了《吴凤传》。吴凤遂成为日本统治者“理蕃”的论述基础,成功的宣达原住民的行为是“野蛮落后”的,是应该被“教化”与“开化”的,而吴凤则是“宽大”、“仁慈”,以自我牺牲弭平纷争的“义士”。
- 阿里山蕃通事吴元辉碑
吾初莅台湾也,巡览阿里山森林;阿里属嘉义厅治,峰峦襞积,谿壑回环,而番人驯服,愈于他番,吾甚异之。父老皆曰:“此吴元辉流泽所致也。”吾闻而滋感焉!乃访其庙赋诗以吊之,将刊山石,显其潜德,会有命卸事不果。顷者,嘉义厅长津田君,募赀立碑,以书走京师,请吾为铭,呜呼!此成吾畴昔之志者,宁得不喜而铭之乎?元辉名凤,姓吴氏,元辉其字也;清福建漳州平和县人,考名珠,妣蔡氏,航台湾居诸罗之鹿?产社。元辉读书知大义,旁通番语,年二十四为通事。是时移民侵垦番地,有社商、社棍,又有番割介在民番之间,贪残无餍,元辉忧之,设定轨则,悉心措办,宿弊渐革,民番悦服。但番每祭必杀人,盖积习而不可移也。番人屡请馘首,元辉界物,百方开谕不听,爰设词延至数年,番以为诳,嗷嗷不已。元辉厉声谓曰:“杀人者王法所不赦,然予既与汝约矣,其必履之,异日仍有天殃,汝曹悔蔑及也。”戒家人曰:“予将授首,永绝后患!”即命以后事,一家掩泣。届期徐步赴会,番迫而杀之,始知为元辉,相顾骇去。家人殓之,焚刍灵纸马祷曰:“公推诚拊循,冀革其非心,今赍恨以殁,灵其不泯,当祸祟番社,靡有孑遗。”遂葬于枋树脚。元辉之死也番见其横刀跃马,驰骋如电;既而阴雨绵延,疫疠大作,死亡相踵。番酋震惧,请巫以祓穰,巫曰:“祭吴公之灵,乃可免也。”番即营祭,沥血埋石,誓不杀人,于是阿里四十八社犷戾嗜杀之习除矣。盖元辉志识魁奇,有古侠烈风,在职五十年,炎瘴厉雾,不惮绥抚之劳,一旦捐躯,使文身凿齿之,翕然向化,此所谓杀身成仁者非耶!元辉生于康熙三十八年正月十八日,殁于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十日,年七十一;配陈氏,子二人,曰汀援、汀巽。乡人思其流泽,立庙以祀,又可尚也。抑阿里森林之域,林林焉,总总焉,自改籍以来,谋筑铁路,设电机,具为采办,而番不唯无害,转相为力,得发天地之藏,成国家之业,未始非元辉之赐也。津田君既谅之,乃脩其庙,歌咏其事,余复立碑,以嬗于来兹,信为美矣。铭曰:“瞻言阿里山一色,扫开烟雾辟榛棘,庶士交正品物兴,协和民番教耕织;畴知犷俗难猝除,慨然授命破顽惑,功在家国泽在民,赫濯声灵殊莫测。乡人感激常咨嗟,炭祠明禋报遗德;气磅礡兮神彷徨,缅成仁兮可矜式,山青青兮水冷冷,碑屹立兮曷有极。”明治四十五年五月,原任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从三位勋一等男爵后藤新平撰文。
此碑建于大正元年(1912年),其中提到了“届期徐步赴会,番迫而杀之,始知为元辉,相顾骇去”就是吴凤神话的原型。而神话中的“红衣”或取自《云林县采访册》中“次日番至,凤服朱衣红巾以出。”
成为教材
吴凤神话在日治时期迅速传播,甚至成为教材,选入教科书中。且不仅台湾,连日本内地、朝鲜殖民地的教科书也选用:
- 台湾总督府公学校教科书中,收录吴凤文章的有:
- 公学校用国民读本 卷11第24课 1914年(大正3年)
- 公学校修身书 卷4第4课 1914年(大正3年)
- 公学校用国语读本第一种 卷8第25课 1924年(大正13年)
- 公学校修身书 卷4第14课 1929年(昭和4年)
- 公学校用汉文读本 卷6第19课 1933年(昭和8年)
- 公学校用国语读本第一种 卷8第18课 1940年(昭和15年)
- 日本文部省教科书中,收录吴凤文章的有:
- 第二种寻常小学读本 自习用乙第2课 1917年(大正6年)
- 寻常小学国语读本 卷8第6课 1921年(大正10年)
- 寻常小学读本 修正版卷11第2课 1922年(大正11年)
- 小学国语读本 卷8第3课 1936年(昭和11年)
- 朝鲜总督府普通学校教科书中,收录吴凤文章的有:
- 普通学校国语读本 卷8第6课 1923年(大正12年)
- 普通学校国语读本 卷8第17课 1930年(昭和5年)
举例而言,以下为日本文部省寻常小学国语读本卷八(昭和3年)的内容[4]:
第六 呉鳳(ごほう)さて蕃人どもは,呉鳳を神にまつつて,其の前で,此の後は決して人の首を取らぬとちかひました。さうして今も其の通りにしてゐるのだといひます。
台湾の蕃人には,お祭に人の首を取つて供へる風がありますが,阿里山の蕃人にだけは,此の悪い風が早くから止みました。これは呉鳳といふ人のおがけだと申します。 呉鳳は今から二百年ほど前の人で,阿里山の役人でした。たいそう蕃人をかはいがりましたので,蕃人からは親のやうにしたはれました。呉鳳は役人になつた時から,どうかして首取の悪習を止めさせたいものだと思ひました。ちやうど蕃人が,其の前の年に取つた首が四十余ありましたので,それをしまつて置かせて,其の後のお祭には,毎年其の首を一つづつ供へさせました。 四十余年はいつの間にか過ぎて,もう供へる首がなくなりました。そこで蕃人どもが呉鳳へ,首を取ることを許してくれてといつて出ました。呉鳳はお祭の為に人を殺すのはよくないといふことを説聞かせて,もう一年,もう一年とのばさせてゐましたが,四年目になると, 「もう,どうしても待つてゐられません。」 といつて来ました。呉鳳は 「それ程首がほしいなら,明日の昼頃,赤い帽子をかぶつて,赤い着物を着て,此所を通る者の首を取れ。」 といひました。 翌日,蕃人どもが,役所の近くに集つてゐますと,果して赤い帽子をかぶつて,赤い着物を着た人が着ました。待ちかまへてゐた 蕃人どもは,すぐに其の人を殺して,首を取りました。見ると,それは呉鳳の首でございました。蕃人どもは声を上げて泣きました。
延续
1947年9月24日,嘉义市长宓汝卓于吴凤庙举行纪念会,会后电呈台湾省政府转呈中央以吴凤被杀之日为公务员节,但省主席魏道明以“查此事属地方性不宜为全国性节日”拒绝[5]。
中华民国政府于三十八年(1949年)迁台后继续沿用吴凤神话,并将吴凤神话编入小学国语课本与生活与伦理课本,且课文几乎是直接翻译日本的国语读本。
- 课文选例
台湾的山番,在祭典时有猎人首之风,可是只有阿里山的山番早就停止了这项陋习,这是吴凤的馀荫。吴凤是大约两百年前的人,是阿里山的官员,因为他很疼爱番人,所以被山番所仰慕。吴凤当官时想革除猎首的恶习,刚好山番在前年所猎人头有四十几个,所以叫他们以后每一年用一个。不知不觉已过了四十多年,祭祀用的人头已没有了,山番们就向吴凤请求允许猎人头,吴凤劝说因祭祀而杀人不好,就拖延了一年又一年。到第四年时,山番前来说:“再也不能等了。”吴凤说:“那么需要人头的话,明日白天时,就猎取戴红帽穿红衣经过这里的人头。”翌日,山番们聚集在住所旁,果然来了戴红帽穿红衣的人。等候的山番马上杀了那个人取下头颅。一看,是吴凤,山番大声哭了。于是,山番奉吴凤为神,在其前发誓以后绝不猎人头,一直到现在。
破弃
- 1987年(民国76年),发生汤英伸事件。邹族青年汤英伸至台北工作,遭到雇主欺骗,扣押薪水、身分证,汤于是想辞职,但雇主不肯,甚至对汤口出恶言,拳脚相向,汤情急之下,不慎将雇主伤害致死,被雇主妻子目击,雇主妻子拿起椅子打汤,汤最后也失手将雇主妻子置于死地,之后汤自动向警局自首。学者蒋勋、胡台丽等人声援汤英伸,希望政府能够特赦汤英伸。受此事件影响,学界开始讨论吴凤神话造成对邹族人的歧视。同年9月9日,邹族人发起游行,要求把吴凤乡更名。
- 1988年(民国77年)林宗正牧师与黄昭凯等率领的数名原住民青年以电锯与钢索拆毁嘉义车站前的吴凤铜像[3][6]。受此事件影响,1989年(民国78年)1月1日,吴凤庙史迹陈列室遭受三、四对不明人士纵火,造成匾额被烧焦黑、门面半毁[7][8];3月1日内政部正式将吴凤乡改为阿里山乡,教育部长毛高文于同年9月12日同意将吴凤故事由课本中删除。[9][10]
现况
“吴凤神话”已因原住民意识和原住民运动的兴起而落幕,而吴凤事迹相关史料已久远,汉人记载与原住民口述亦大相迳庭而产生许多争议。汉人对吴凤的崇敬也已受到影响,嘉义县当地吴凤庙不再是重要旅游景点,导致官方减少维护、旅客稀少、香火衰落,[11]甚至还一度被窃贼闯入盗走殿内的九龙木雕、窗櫺等珍贵文物。[12]吴凤故居及公园亦然。[13]而当今台湾主流社会大多反对宣扬这类带有种族歧视意涵的故事。[原创研究?]
由于吴凤故事已自教科书删除多年、复加上顾及族群和谐,官方与民间几乎不再宣传相关事迹、或刻意避而不谈。故目前年轻一辈台湾人已经少人知悉,逐渐被民间所淡忘。[14]
相关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国立编译馆吴凤史实研究小组. 吴凤及其相关问题之研究" (PDF). 国立编译馆. 1990: 49.[失效链接]
- ↑ 2.0 2.1 国立编译馆吴凤史实研究小组. 吴凤及其相关问题之研究" (PDF). 国立编译馆. 1990: 50.[失效链接]
- ↑ 3.0 3.1 卢俊义. 改变历史的一刹那. 2004-02-29 [201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1).
- ↑ 原出处[1]
- ↑ 蔡相煇. 〈开台先贤与名臣〉. 《台湾的祠祀与宗教》. 台湾: 台原出版社. 1989-09-15. ISBN 9579261474 (中文(繁体)).
- ↑ 那个时代:戒严时代…座谈会纪录 那个时代:戒严时代…座谈会对谈纪录,郑南榕纪念馆, 2012-8-30
- ↑ 陈信利. 嘉义吴凤庙 疑遭纵火! 匾额焦黑门面半毁 现场留易燃物 当地居民纷表愤慨 决心团结维护. 《联合报》. 1989-01-04 (中文(繁体)).
- ↑ 郭胜恩、陈信利. 吴凤 故居与墓园 战云密布. 《联合报》. 1989-01-06 (中文(繁体)).
- ↑ 原住民历史文化教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09-20.Template:Deadlink
- ↑ 台中文学史委托研究计画 文史资料搜集、撰写及展示 (PDF).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2014-03-01 [2016-05-22].:227
- ↑ 熊迺祺. 吴凤庙香火钱 每月不到500元 往年每月数万 如今令人唏嘘 庙方表示文物及建筑、雕刻等有可看性 值得一游. 《联合报》. 2003-10-04 (中文(繁体)).
- ↑ 洪肇君. 吴凤庙 境遇凄惨 积欠员工薪水 又遭遇窃贼. 《联合报》. 2000-02-17 (中文(繁体)).
- ↑ 张文彬. 吴凤成仁地 独憔悴…. 《联合报》. 2000-11-11 (中文(繁体)).
- ↑ 《台湾历史全知道》,83页
- ↑ < 电影大事记 > 1940 ~ 1949 年. 国家电影中心.
- 翁佳音:〈吴凤传说沿革考〉,《台湾风物》36卷1期,1986年3月
外部链接
- 吴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国立编译馆
- 白奕凡:〈崩毁的神像:吴凤传说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