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山不會忘記你們(冉茂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四川/大山不會忘記你們》是中國當代作家冉茂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四川/大山不會忘記你們
大山不會忘記你們
走過高山大川
苦累也是浪漫
風起雲湧的歲月啊
我記住了 你
只有信仰的容顏
……
伴着婉轉而又激昂的主旋律,平時很少看電視的我,春節期間,競一集不落下的看完了幾個月前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我們攀枝花人自己的32集紅色電視連續劇《火紅年華》。
《火紅年華》又名《大三線》,是一部以大三線建設為時代背景而創作的重磅大劇,是表現我們攀枝花開發建設的主題作品。
攀枝花原名渡口市,上世紀六十年代,黨中央、國務院面對國際國內嚴峻而複雜的形式,站在調整全國工業部局,鞏固國防後方的戰略高度,而實施的以攀枝花為重中之重的三線建設而生的城市。也是一座因礦石而建造,因鋼鐵而出名的帶有中國奇蹟的城市。
全劇以國家,「大三線」建設為背景,以攀枝花市十九冶、攀鋼、攀煤等四川著名三線工業,企業為故事原型,以攀枝花為主拍攝地,還原了當年那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大軍,響應國家號召,懷揣革命理想,來到溝壑縱橫,荊棘叢生,野狼出沒的攀西大裂谷的群山深處,一切從頭開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三個石頭架口鍋,用青春,用激情,甚至用生命演繹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展現了我國的工業建設者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譜寫的一曲波瀾壯闊的奮鬥史詩!
我的父親就是這群建設者中普普通通的一名礦工,從記事開始,耳濡目染的就是父親那雙有力的大手,穩健的步伐和風裡來雨里去的身影。後來我的弟弟又輪換進了攀鋼,至今還在白馬礦山上班。作為一個「攀二代」,我是懷着對老一輩建設者們的崇敬和對如今攀枝花的熱愛,用心、用一種特別的情懷去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其間,曾幾度哽咽落淚!特別是美麗善良的醫護人員李心梅,為了在工地上給一名老工人腳上的傷口換藥,在回去的途中遭遇車禍,犧牲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年輕的工程師陳汀蘭在女兒四周歲生日那天,還去加班,為了搶救圖紙和救她的丈夫戚光復一起,被怒吼的金沙江巨浪捲走。還有那個看似固執,相信實踐出真知的全國勞動模範陳國民,在被趙總談話時那段回憶,曾經他也是一名軍人,在抗美援朝時,看見天空中的美國戰鬥機,他的心情就非常的沉重,他覺得現代戰爭打的就是鋼鐵,國家鋼鐵上不去,人家就要欺負你!陳國民滿眼熱淚,趙總眼眶通紅,看電視劇的我淚流滿面……為此,我還特意去看了春節期間攀枝花各大影院熱播的,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長津湖之水門橋》,面對一次又一次成群結隊,震耳欲聾,狂轟濫炸的美軍戰鬥機,我的眼裡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模糊,腦海中竟不斷地閃現出《火紅年華》中無數個陳國民的高大形象。還有……
愛在家國之間
英雄無悔
青春無怨
滿山的花開了一遍又一遍
那是我的思念一年又一年
其實,電視劇中的人物,僅僅只是攀枝花建設中一個小小的縮影。真正的三線建設中,還有太多太多無私奉獻、戰天鬥地的英雄陳國民,還有太多因公犧牲的李心梅,戚光復和陳汀蘭……
那是1965年的12月,22歲的父親和他的血親表哥王友維表叔為響應國家號召,背井離鄉,從老家涪陵專區酉陽縣來到渡口,被分配到當時的12號信箱,也就是渡口市鹽邊林業局,先是從東區蘭家火山(蘭尖鐵礦)開始,修建環山公路到仁和區務本鄉,再由務本鄉修公路到鹽邊縣紅坭、紅果鄉,為了更快讓「天塹變通途」,無數林業工人們風餐露宿,白天揮汗如雨,夜晚天當鋪蓋地當床,或數着星星或品着風雨或思念着遠方,感受着寒來暑往四季的交替。後來,王表叔被分配到紅坭林場四連當了伐木工人,我的父親被分配到紅坭林場五連當了養路工人。父親是一個孤兒,是時代造就了他和母親的婚姻,他與當地的母親成了家。偶爾,王表叔也會跟着父親到我們家來做客,依稀的記憶中,表叔長得不僅高大,而且還很英俊。每次來我家除了看望親戚,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吃到一點新鮮的綠葉蔬菜和找幾個對手打一場籃球。
最最難忘的是那個寒冷的深夜,在睡夢中的我突然被一陣哭聲驚醒,睡眼朦朧中,只見昏暗的燈光下,一個身材高挑而又豐滿的陌生女人(膝蓋以下還打着綁腿)和我的母親在抱頭痛哭,屋子中間還站着大小不一的兩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他們也都張着嘴巴閉着眼睛,哭得撕心裂肺。那突如其來的哭聲讓年幼的我感到不知所措,只感覺那悽厲的哭聲仿佛已穿透了我家那兩間低矮的茅草屋,劃破夜空,飄蕩在寒冷的夜風中……
第二天早上起來,只見我家院壩邊的木柴上晾曬着一些長長的黑布條,一看便知道那是纏腿用的,但卻沒有看到人。我媽告訴我,那個大人是我的王表嬸,王表叔出事死了,她們從老家來,已到鹽邊林業局的局機關去解決王表叔的後事去了(離我家也就是步行40分鐘左右的路程)。
過了幾天,表嬸又帶着3個小孩來到我家,只見她眼睛紅紅的,跟我媽說話總是在流淚,這時我才看清,表嬸不僅身材好,而且皮膚白裡透紅,濃密的黑髮還有點微卷,仿佛在哪裡見過。很快腦海中便閃現出在生產隊看過的露天電影裡的女主角,那個用雪白的手絹包裹着一個大紅蘋果,從新疆到北京,只為把蘋果送到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手中的維吾爾族姑娘馬蘭花。不同的是,漂亮的表嬸不是維吾爾族,是土家族,也不是姑娘,而是年紀輕輕就失去丈夫的三個孩子的母親。
後來我才漸漸知道,表嬸帶的三個孩子中,最大的表姐王芳12歲,表妹王珍9歲,最小的表弟王成才3歲。當她們接到表叔在砍伐木頭遇難的消息時,老家正下着大雪,她們趕了一天的路才坐上汽車,後來又坐輪船,坐火車,經過一星期的輾轉顛簸才到了這個曾經讓她們一家牽腸掛肚,讓她們寄予無限美好和希望的地方,可現實是殘酷的,家中那個為她們撐起一片天的頂樑柱的腳步已漸行漸遠,再也回不去了!
以後的好多天,表嬸就只帶着表弟去林業局。在和表姐的相處中,我知道了表姐在上小學五年級,知道了老家和貴州交界,冬天下大雪是常有的事,表姐她們讀書都是住校,吃飯是自己交糧食到學校。還知道了蘿蔔不僅可以生吃「根」(蘿蔔),還可以生吃「果實」(蘿蔔開花後結的種子),表姐還親自在我家的菜園地里示範吃蘿蔔種子給我看,但我卻怎麼也吃不下去,現在想來,肯定是當時在我家沒有填飽肚子。
有相聚就會有分離。那天清晨,表嬸紅腫着雙眼,帶着表姐表妹和表弟,也帶着表叔用生命換來的不到300塊撫恤金,向我們一家揮手告別,沒想到的是,這一別就是一生……
而表叔卻永遠留在了那片記錄着他和他的工友們無數次汗如雨下,無數次的喘息和無數血淚的大山,與黃土相依,和森林為伴!
從小到大,我對表叔的死總是感到不能釋懷。聽我爸說,表叔和他的另一個工友當時被壓在大樹下,表叔的腳下刨出一個大坑,手指甲里滿是泥沙和鮮血,嘴巴里還有泥沙和野草,一雙圓睜的雙眼血淚模糊。現場非常慘烈!於是,有一種遺憾和困惑就一直在我的心裡徘徊,那就是眼見大樹倒下的時候,表叔他們為什麼不跑?腳下刨起了坑,說明當時還有力氣掙扎,為什麼沒有人救?為此,我的腦海里總會無數次的閃現出:如果、假如、或許等顯得蒼白無力字眼和多種版本的畫面。直到幾十年後,我拜訪了當年的多位林業老工人,才弄明白,那時的伐木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是何等難以想象的艱辛。由於地勢陡峭,樹大,又是雙叉樹,只要遇險,就是在劫難逃,即便是當時就有人發現並施救,也不會有生還的可能……
表叔遇難離世後不久,父親所在的連隊就轉產到了攀鋼,在朱家包包鐵礦成了一名礦工,父親雖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什麼「生產標兵」,「突擊能手」,「先進個人」等等獎狀和獎品無數。在人們眼中,年輕時的父親力大無比,很能吃苦耐勞 ,也很有家庭責任感,每個周末,他都會風雨無阻的,來回走七八個小時的山路奔走在家與單位之間,還總是對年幼的我們說,等將來咱家有錢了,就帶我們姐弟幾個回老家,坐輪船。並告訴我們,輪船可比我們家的房子還要高還要大好多好多倍,讓我們幼小的心中對老家充滿了無盡的嚮往和美麗的遐想……
可是,在單位連個感冒病都很少的父親,剛退休幾年,就因積勞成疾病倒了,臨終前最大的遺願,就是能登上烏江那條回鄉的船……
時光飛逝,轉眼間40多年過去了,不知道表嬸倪玉萍是否還健在?也不知道表姐妹和表弟們如今生活在哪座城市?過去,每逢過年過節,我就會為表叔屍骨埋它鄉,不能魂歸故里而感到傷心難過。可看到如今的攀枝花,父親和表叔的第二故鄉,無數前輩們揮灑青春和汗水地方,早已被譽為「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陽地」,一年日照兩千七百多個小時,是花花草草自然生長的天堂。獨具特色的「攀果」已成為全國以及一些周邊國家的知名品牌。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已成為最具魅力的養老寶地,心中又何嘗不是一種欣慰,一種釋懷?
往事已走遠,大山永遠年青!
我堅信,大山不會忘記你們!攀枝花的歷史更不會忘記你們……[1]
作者簡介
冉茂瓊,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務本中小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