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医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四部医典》,全名《甘露精要八支秘诀续》,简称《四部医典》,藏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宇陀·宁玛元丹贡布主编。原书著成于公元8世纪末,后经历代藏医不断修订、补充、注疏,于公元14世纪由其14世后代宇陀·萨玛元丹贡布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修订补充,成为现存《四部医典》的蓝本。1573年,《四部医典》在西藏的扎塘刻成,是最早的刻版本,故名 《扎塘据悉》,意为扎瑭刻的 《四部医典》。清代曾先后在拉萨及四川甘孜自治州德格印经院分别刻印 《四部医典》。现国内有1983年李永年译出的汉文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出版,上海科技出版社也另出版了毛世林等译的 《四部医典》汉文版。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由4部分组成,共156章,汉译本约50万字。原文是用9个藏文字或7个藏文字的韵体藏文写成。第1部 《根本医典》 (《根本续》) 计6章,简介了本书及藏医学的来源、病理生理、诊断、治则等。第2部《论说医典》 ( 《论说续》) 计31章,介绍了人体胚胎学、生理、病因、日常行为、饮食卫生、药物的性能及配方、器械治疗、特殊治疗及一般治疗、医生道德。第3部 《秘诀医典》 ( 《秘诀续》),计92章,论述了各种病症的病因、症状及疗法,其中包括内科病、五脏六腑及感觉器官病、儿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等内容。第4部 《后续医典》(《后续》),共27章,主要介绍了诊断方法及一些外治疗法,其中诊断方法重点论述脉诊及其对预后的关系,而外治疗法则涉及油治、泻法、吐法、放血、灌肠、火灸、熨法、洗浴、涂搽等。本书采用佛祖化身成仙人互相问答的形式叙述。其理论系统为隆、赤巴、培根三元素系统,贯穿在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的全过程,其内容与古印度医学的内容有相似之处。而其脉诊、脏腑解剖结构,经络、灸刺、治疗原则及病理方面,在相当大程度上与汉族医学相似。故一般认为藏医学系统是以藏族人民医疗经验的总结为主,结合古代汉族医学、印度医学的某些内容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书正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它已经成为学习藏医学的必修课本,至今仍然是藏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本书不仅在藏族地区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南亚以至世界藏学研究中,也是研究的重点。约17世纪,本书即传入蒙古地区,并被译成蒙文全译本。20世纪初,俄国的巴德玛也夫和波兹涅也夫先后根据蒙文版把第1部和第2部译成俄文,西欧也曾有不少人试图把它译成英文,但迄今尚未见到有英文版的《四部医典》全译本,而只有片断的节译本。1988年苏联Д. В. 达西耶夫等人又译出本书第1、2、4部的俄文译本。对本书的著成,国际上意见尚不统一,一种意见认为它是古印度寿命吠陀医学中某一梵文经典的藏文译本,另有一种认为本书虽有一些章节与古印度医书相似或雷同,但作为全书主体而论,它是藏族医家智慧的结晶,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古印度及汉族医学的内容,现在多数学者赞成后一种观点。
作者简介
宇陀 ·元丹贡布(708—833),藏医学奠基人,有 “第二个药王菩萨”、“医圣”之称。出生于西藏堆龙德庆地区。曾到祖国内地、邻国印度学习医学,总结藏族人民的医疗经验,对藏医的理论和医疗实践进行研究,奠定了藏医的基础。藏医史上有许多著作,署为宇陀·宁玛元丹贡布所著,其中 《切脉诊卜》 15章、《解剖幻鉴》 25章、《灸经》、《四部医典隐名解释》等较有名,惟多已遗佚。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1]、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四部医典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
- ↑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