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山湾孤儿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土山湾孤儿院旧址揭牌仪式原图链接来自 新民晚报 的图片

土山湾孤儿院(法语:L' Orphelinat de T'ou-sè-wè)是一家曾有的教会孤儿院,1864年由法国耶稣会建立在上海徐家汇之南的土山湾地区而得名。

1840年,以法国耶稣会为主的大批外国传教士来到上海,在徐家汇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台、藏书楼、教会学校、慈善机构等,形成了上海天主教教务中心,土山湾孤儿院也是在此背景下建成的。

清同治三年,江南教区徐家汇耶稣会创办的孤儿院由董家渡迁入土山湾新址。该院占地84.584亩,建有平房、楼房共34间。专门收养6~12岁的男孩。至民国22年时,已收容孤儿2000余人,孤儿年满12岁就开始学艺,6年毕业后,可留院工作或外出谋生。该院初设鞋作和木工2个部门,后扩展到五金、照相、印刷、绘画、彩绘玻璃等部门,并逐渐形成土山湾工艺品厂,是国内外有名的天主教工艺品生产单位[1]产品畅销国内外。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土山湾孤儿院在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了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对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艺术领域都有所涉及,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土山湾对中国近代绘画、照相、印刷出版、海派雕刻等手工技艺有着深远的影响,为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书画大师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在此任教。徐悲鸿直言:“土山湾亦有可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土山湾老照片之摇篮也,称土山湾画馆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2]。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张充仁、雕刻工艺大师徐宝庆均在土山湾开始了艺术启蒙。

土山湾文化保护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于1960年关闭,孤儿院的各个工艺部门也在之前的公私合营中被一一拆分。土山湾的众多文化遗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坏,其历史价值长期不被重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000年代后,政府逐渐加强了对土山湾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开始着手建立土山湾博物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的2010年6月12日正式开馆。

视频

土山湾孤儿院 相关视频

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孤儿纪念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