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塞上江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塞上江南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位於黃河中遊河套的一部分。寧夏下轄五個地級市,首府銀川。公元574年,遷兩萬戶至麗子園(今銀川市東),建懷遠郡及縣。北周破南朝陳後,遷其人到靈州(今寧夏靈武市),由於這批江南人「崇禮好學,習俗相化」,(《太平御覽》)競使本雜羌戎之俗的靈州風尚為之大變,他們引水種稻,植桑養蠶,栽楊插柳,培李種桃,使寧夏自此獲得「塞上江南」之美稱[1]

地理

「塞上江南」寧夏蘊藏着豐富的資源。水土資源得天獨厚,黃河年過流量325億立方米,適宜自流灌溉和提灌;有草場3938萬畝,優質草場占70%,是全國十大牧區之一。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石膏礦蘊藏量居全國第一。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五位。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生物資源多樣,藥用植物達500多種,珍稀鳥類有46種。旅遊資源多姿多彩,水洞溝遺址、賀蘭山岩畫[2]、西夏王陵、明長城、須彌山石窟、沙湖、沙坡頭、涇河源老龍潭、華夏西部影視城等,折射出了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現代意識詮釋自然的燦爛軌跡。

在大西北的高山荒漠旁邊,雖然地處半乾旱地區,但還有江南風光般的肥沃土地,這就是著名的「塞上江南」。這裡的對比是強烈的,大漠金沙、黃土丘陵,水鄉綠稻、林翠花紅,在這裡不僅都可以領略到,而且你還會驚奇地發現,這兩種不同的景色,融合的竟是那麼巧妙,交織出一幅「塞上江南美好畫」的五彩畫卷。去寧夏的遊客都讚美說:「寧夏,就像一個剛剛揭開面紗的回族少女,內在美和外在美融集一身,太美了!」 在農業方面,寧夏平原為中國水稻集中產區之一,且河湖眾多,頗似江南風光,所以叫做塞上江南。

歷史

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寧夏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戰國為羌戎匈奴族散居地,秦屬北地郡,漢、魏分屬郡州。唐、宋分歸兩道(路)。元初在西夏故地置寧夏行省(取「地安寧」意得省名,始有「寧夏」地名),以西夏故都為中興府,改寧夏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將寧夏行省併入甘肅行省,於寧夏設寧夏府路

明設寧夏衛,屬陝西布政使司,清屬甘肅省。1928年從甘肅省析置寧夏省,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塞北四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之一。1954年寧夏省撤銷,北部的「阿拉善和碩特特別旗」與「額濟納舊土爾扈特特別旗」(即現在的阿拉善盟)歸入內蒙古自治區,其餘部分併入甘肅省,寧夏屬縣屬甘肅省銀川專區。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甘肅省銀川專區撤銷,寧夏各縣直屬自治區。寧夏為中國的五大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少數民族回族信仰伊斯蘭教。

相比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寧夏省的版圖,寧夏回族自治區要小80%。

經濟

根據初步核算的結果,2010年,寧夏GDP總量達到1,643.41億元,位居全國第廿九位,比上年增長13.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60.28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833.16億元,增長16.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649.97億元,增長11.6%。按年平均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26860元,居全國第十七位。由於天然條件惡劣,寧夏擁有著名貧困區西海固

視頻

塞上江南 相關視頻

塞上江南 神奇寧夏
塞上江南南泥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