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理市海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理市海東鎮

中文名: 大理市海東鎮

行政區類別: 鎮

地理位置: 大理市東部

面 積: 128 平方公里

海東鎮位於大理市東部,洱海東岸,東與賓川縣交界,南與本市鳳儀鎮接壤,西臨洱海與大理鎮隔海相望,北和挖色鎮山水相連。

海東鎮概況 鎮境東西橫距17.5 公里,南北相距17.3 公里,總面積128 平方公里。鎮黨政機關設向陽街,南距大理州、市府駐地下關陸路18 公里,水路12 公里。 海東地處橫斷山脈南端,哀牢山北綠,屬雲貴高原西側洱海東岸山地峽谷洪積區。境內主要為喀斯特地貌,以及與之相間的谷地壩區和海岸地貌。地形特點是東高西低,三山夾一谷,呈「凹」字形分布,山多平壩少。高原斷陷淡水湖洱海派生出海東三個斷裂,出現向陽、南村、下和三個淺水灣形成自東向西微傾的三個小平壩,每個平壩有一條主河道注入洱海,沿湖海岸線共達22 公里。土壤,山頭和山麓一帶主要是石灰土、紅壤土、白砂土、棕壤土、黃棕壤土;峽谷和海灣平壩地區,則分布着淹育型、豬育型、潛育型等水稻土。[1]

歷史文化

海東歷史悠久,4000 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1986 年3 月,大理州文管所在金梭島中部西海灣考古試掘,發現古窯址煙道、灰燼等遺址,出土雙面刃石斧,山字格青銅短劍、山水鳥銅杖頭飾等文物10 余件,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唐代的古文化遺址。2003 年冬至翌年春,雲南考古隊在銀梭島出土貝殼、螺殼、石網墜、石紡輪、石劍、青銅魚鈎、青銅殘片、陶片,一隻陶製小船模型和一塊銅礦石等。遺址中還發現房屋柱子的柱洞,人類行走的踩踏面及燒灰遺蹟

專家們考證,早在4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海東的台地、島嶼有人類居住,並已進入定居生活,能夠從事農耕、捕魚、狩獵、紡織等勞作,開創了洱海東岸文明的先河。

建制沿革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109 年),漢武帝開發西南邊疆,在滇王故土置益州郡,下轄24 縣,洱海區域為葉榆縣。南詔、大理國時期,海東隸太和城。

元至明初,海東屬太和縣。

明弘治七年(1494 年)置賓川州,海東從太和縣劃歸賓川。清雍正五年(1727 年),分置海東里、曩村里。

光緒十八年(1892 年),分置海東耆、海南耆。

民國二十九年(1940 年),設賓川縣文龍鄉。

人民政權建立初期,分設向陽、文武、南村、上和4 個小鄉。

1954 年至1955 年4 個小鄉先後劃歸鳳儀縣轄區,

1965 年成立鳳儀縣海東鄉。

1958 年建立海東人民公社,後併入鳳儀大公社設管理區,體制幾經調整變更之後,

1964 年成立大理縣海東人民公社。

1984 年4 月成立大理市海東區,

1987 年10 月改為海東鄉。

2001 年10 月撤鄉建鎮,下轄向陽、文武、名莊、文筆、金梭島、南村、上登、上和共8 個村民委員會,31 個自然村,59 個村民小組。

鄉鎮概況

鎮境東西橫距17.5 公里,南北相距17.3 公里,總面積128 平方公里。鎮黨政機關設向陽街,南距大理州、市府駐地下關陸路18 公里,水路12 公里。

全鎮5760 戶,22844 人,其中女性12832 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9 人。境內有白、漢、彝、回、藏、哈尼等民族,白族人口占總人口98.7% 以上。

歷史名人

海東白族人民具有勤勞勇敢、好學上進的精神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了一批推動社會前進的傑出人物和英雄模範。

公元8 世紀向陽村龜山漁民之子董伽羅尤,從小刻苦攻書,聰慧過人,長到15 歲時便滿腹詩書,文韜武略,南詔王閣羅鳳獲悉後立即召進宮中,拜為國師。董伽羅尤輔佐南詔以文治國,廣納賢良,將王室貴族子孫送往四川成都讀書,並推行了一系列發展生產,減輕賦稅等良策,促使南詔迅猛崛起。在天寶戰爭中董伽羅尤神機妙算,出奇制勝,全殲李宓20 萬水陸大軍,保衛了南詔江山。

明萬曆癸酉科(1573 年)進士李嘉言,字忠齋,名莊村白族人,任本省建昌府新城縣尹。

名莊村白族人李根長,字懷瑾,號仙柯,獲清乾隆癸卯科(1783 年)武舉,已酉科(1789 年)進士殿試第十七名,飲點「御前侍衛」。李根長任御前侍衛期間多次奉檄征戰,屢立戰功,後於征討湖北教匪中血灑沙場,乾隆辛亥年(1791 年)故居建了「御前侍衛府」旌表牌坊門(今尚存)。

為了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李培武等一批熱血青年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反動派的軍警憲特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迎來了洱海的黎明。

在抗美援朝戰鬥中,海東有17 名青年參加志願軍赴朝參戰,班長趙朝標和楊國祥二人在前線英勇獻身。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廠大幹部群眾流血流汗,艱苦奮鬥,努力拚搏,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使海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向陽村人李映德,勤奮好學,工作積極苦幹,1993 年至2001 年任中共大理州委副書記、州長期間,為大理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2001 年7 月,李映德調任雲南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正廳級),2003 年1 月調任雲南省水利廳廳長、黨組書記,又為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顯著成績。

旅遊資源

金梭島是洱海第一大島,也是典型的漁村;此島四面臨海,風光旖旎,歷史上是南詔國國王的避暑行宮;島上的玉龍宮溶洞景致千奇百怪;漁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飛檐斗拱、翅角凌空的天鏡閣氣勢雄偉,矗立於三面臨海的羅荃半島,隔海與崇聖寺三塔遙相呼應;周圍有傳說《望夫雲》中的「羅荃寺」和「石騾子」;碼頭的絕壁上刻有歷代文人的詩文;曾被評為國家AA 級景區。

境內最高峰大黑山,海拔2626 米。平壩地區海拔為1975 米至2000 米。年平均氣溫15.4 °c ,年降水量565 毫米,無霜期305 天,屬亞熱帶半乾旱氣候,具有山地高原溫涼氣候特點,東無嚴寒,夏無酷暑。

地質地貌

海東地處橫斷山脈南端,哀牢山北綠,屬雲貴高原西側洱海東岸山地峽谷洪積區。境內主要為喀斯特地貌,以及與之相間的谷地壩區和海岸地貌。地形特點是東高西低,三山夾一谷,呈「凹」字形分布,山多平壩少。高原斷陷淡水湖洱海派生出海東三個斷裂,出現向陽、南村、下和三個淺水灣形成自東向西微傾的三個小平壩,每個平壩有一條主河道注入洱海,沿湖海岸線共達22 公里。土壤,山頭和山麓一帶主要是石灰土、紅壤土、白砂土、棕壤土、黃棕壤土;峽谷和海灣平壩地區,則分布着淹育型、豬育型、潛育型等水稻土。

境內最高峰大黑山,海拔2626 米。平壩地區海拔為1975 米至2000 米。年平均氣溫15.4 °c ,年降水量565 毫米,無霜期305 天,屬亞熱帶半乾旱氣候,具有山地高原溫涼氣候特點,東無嚴寒,夏無酷暑。

參考來源

大理市海東鎮

參考資料

  1. 大理海東鎮,攜程旅行網 , 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