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师,我的母校(王京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师,我的母校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山师,我的母校》中国当代作家王京元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山师,我的母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眨眼离开山师已多年。1975年,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心中感到非常自豪。我对母校怀着深深的眷恋,非常思念敬爱的老师和同学。学校生活一幕幕,常在眼前萦绕,难以忘怀。

山师,是山东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全省著名的高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可以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03年从中分出并建立山东师范学堂。1944年,成立山东省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的本科高校之一。1952年,原齐鲁大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山东师范学院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由原山东师范学院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在济南有千佛山和长清湖两个校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诗人、教育家,原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余修同志,曾任山师第二届院长兼党委书记,对山师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山师有许多知名学者和教授,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为山东教育战线培养了大批人才。

俗话说“名在山大,美在山师”,实在名不虚传。山师很美,美轮美奂,典雅大气,令人流连忘返;环境优美,绿树环绕,花草飘香,像一座美丽的花园。只见红墙绿瓦,古色古香,充满了韵味。主校区坐落于历下区文化东路,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下。一进校门,拾级而上,是个平坦的广场,即东方红广场。广场两边是人行道。广场中央耸立着微笑招手的毛主席塑像,对莘莘学子表示热烈欢迎和无限期待。塑像连底座高达16米,姿态伟岸,神情庄严,大气磅礴,又沉稳厚重。毛主席面容慈祥,眼神炯炯,目视前方,右臂朝前举起,衣襟随风飘扬,整个视觉效果,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堪称雕塑艺术的上乘之作。再往前是小喷泉,学校办公楼(也称文化楼),图书馆,礼堂。以办公楼为中心,对称分布教学楼,分别是1一3号教学楼和实验楼。教学楼往南是体育场,学生宿舍楼,西南边是个大操场,往南是游泳池,教师宿舍五排房,学生食堂。学校办公楼,古老悠久,雕梁画栋,沉稳庄重。分段组建于1955—1967年,曾是济南市有名的三大建筑(山东剧院,南郊宾馆,山师办公楼)之一。

办公楼平面呈T字形,中部四层,歇山顶;两翼三层,悬山顶;白色须弥座,清水灰砖墙,硕大的灰瓦屋面,梁枋等处均饰以仿古彩画;门窗细部及室内装修多采取传统式样。教学楼设计,为“工”字形平面三层,形式与办公楼相仿,均属50年代初期我国复古建筑风格。教学区北低南高,就势层层设踏步平台,办公楼居中最高处,教学楼左右呼应,气势庄重,严肃大气。

整个校园,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色调协调。院内有许多高大的白杨树,梧桐树。古老的教学楼,墙壁上长满了绿色的爬山虎,爬山虎的小爪紧紧趴在墙上,叶子翠绿欲滴,叶扠中长出一朵朵鲜艳的红花,花红似火像喇叭,鲜花脱落结成一些红色的小豆豆,绿叶红花、红果,显得十分美丽。漫步走在校园,不时听见鸟儿的鸣唱,像在弹奏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人们心情愉悦,沉醉其中,很是惬意。能在如此环境中生活学习,真是一种享受,深感难得和幸福。

1972年,我们数学系七二级同学,在聊城上的大一,主要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学习。1973年回济南本校展开了紧张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数学系当时在三号楼二层上课,当时系总支书记王沂清,系主任王继明,副主任汪德营,数学分析老师刘彭岭,高等代数老师王东汉,解析几何老师于宝诚,政治老师刘士范。刘彭岭老师40多岁,大学讲师,是系里留校的老教师,他体格健壮,功底深厚,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人品极好,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深受同学爱戴和喜欢。王东汉是名副教授,毕业于齐鲁大学,年龄已近六旬,他学识渊博,和蔼可亲,讲课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许多难题,他信手拈来,迎刃而解,他脾气随和,讲话幽默。记得有次上课,有同学打盹。王老师说,“大家太累了,休息一会儿吧”!大家笑了,感觉内疚,立即振作精神,认真听课。于宝成老师文质彬彬,颇有风度,是个老教师,他人好,课也讲得棒。刘示范老师教我们政治,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他的课深受欢迎和喜爱。他教我们哲学,课后辅导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他打的比喻“泼洗澡水,要避免把孩子也泼掉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我和刘老师,同是淄博六中毕业,他是高中一级,我是26级大改实验班,相当高中九级,又是同乡,感到特别的亲切。毕业后我改教了政治,后来又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刘老师的政治还真帮了大忙。刘彩云老师是我们的辅导员,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是老师,似母亲,对同学们关心备至,和蔼可亲。

记得有次我生病,抓的中药,她在家亲自为我煎制,一直看我服下,我深受触动,深感刘老师的伟大母爱和博大胸怀,师恩如山,情深似海。班长王兆良同学,博山人,共产党员,曾任村干部,他生活阅历丰富,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班级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对我十分关心,帮助极大。他毕业后留校工作,后来任职山师副校长。

紧张学习的同时,大家还有形式活泼的文体活动。数学系的体育成绩非常优秀,有着历史的传统,每次校运动会成绩都名列前茅。留校的老师们,很多都有自己的绝活,有的跑步,有的跳远,有的投掷,都竞相献艺,各显神通。

记得七三级同学陈晓明和一女生,篮球特别好,出类拔萃。课外活动时间,经常和体育系学生同场竞技,比体育系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班也有许多体育人才,王树成,宋友之,高桂莲,曹淑敏等同学,每次运动会都驰骋疆场,有不少斩获,为数学系立下汗马功劳。同学中人才辈出,有的拉京胡,有的唱京剧,七三级一女生,弹得一手好琵琶,人人叫好。

大学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校组织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例如,去山师农场参加劳动。学校农场在济南北郊,面积广阔,多是稻田。这里原是省文化部门的实习农场,“文革”中改为五七干校,后来成了山师的实习农场。同学们大都下地干活,我的任务是帮厨。郑乃法和刘中华负责采购,他俩是当地人,情况熟。我和几个女生帮厨,活不累,只是要早起些,主要任务是炒菜做饭。具体工作是拣菜,洗菜,切菜,炒菜,做饭,蒸馒头。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在家时没少见母亲做饭,学做饭也是顺风顺水。但炒菜与家里不同,这是大锅菜,有着不同的做法和窍门。每当开饭时,看到大家饥肠辘辘,狼吞虎咽的吃相,心中其乐融融,说不出的高兴。帮厨让我体会到伙房师傅工作的艰辛,学会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感受颇深。

再如,参加省水利勘测院的测绘活动。地点在梁山县,时间正值初夏,风沙拂面,让人睁不开眼,地里庄稼生长茂盛,麦子开始秀穗。全班同学随同省勘测队师傅,乘车来到梁山县韩垓村,当时驻地风沙很大,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是个传统的农业村。我们的任务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段测绘工作。同行的有省测量队长石师傅等人,还有山师地理系女教师王家瑄老师。我的任务还是帮厨。

同学们兴高采烈,跃跃欲试,很快就掌握了测绘技能。有人树标杆,有人看测望镜,镜子固定在高高的三角支架上,定好坐标,调好平衡,测后读出相应数据,标在图纸相应坐标点上。测量工作进展顺利,同学们像放飞了的小鸟,欢声笑语,紧张忙碌着。其中还有些小插曲,有次有个男生正在田野蹲厕,另一测绘的同学用测望镜对准了他,对同学们说,“瞄准了一只兔子,请大家快来看”。同学们忙来观望,迎来女同学一阵斥责声。我中午赶去送饭,欣赏沿途风光,目睹同学们工作的乐趣,感同身受,令人羡慕。

还有组装熊猫牌收音机。当时开设了高等物理课程,为巩固所学电学知识,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系里准备了南京熊猫牌收音机元件,让我们每人动手组装一台收音机。按照电路图,将元件焊接到相应的位置即可。后经调试,收音机响起了动听的音乐和广播。

毕业前夕,赴黄县一中实习。1974年初冬,数学系王继明主任亲自带队,和我们去黄县一中实习。当时一中开南门,迎面是座木质阁楼,教室是清一色砖瓦房,学校西侧是大操场。黄县一中历史悠久,建于1892年,始称“约翰学校”,中国人称“东洋学院”。历经变迁,现为龙口一中的老校。我们四个同学一组,分到一个班,熟悉情况后,轮流上课。我初登中学讲台,未免有些紧张,讲的是平面几何的一道例题,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班主任教数学,是个女老师,四十多岁,爱人是个海员,她热情好客,还请我们去家里吃了顿海鲜。

在大学我积极努力,向组织靠拢,争取同学帮助,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努力得到锻炼。我有写毛笔字、打排球和文娱活动的爱好,有关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我坚持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足迹,时时鞭策鼓励自己。放暑假我每天下地干活,挥汗如雨,力争不忘本,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经我不懈追求和积极努力,在组织的关心和同学们帮助下,经班长王兆良和团支部书记田玉花同学介绍,我在1974年12月6日,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回首往事,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母校对我的辛勤培育,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给了我知识和无限欢乐。我感恩敬爱的老师,对我的启蒙和教导。让我懂得责任担当,教会我做人,我收获多多,受益终身。我衷心感谢同学,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互相学习帮助,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信心和动力。母校恩重如山,师生情深似海,同学情,情同手足,志同道合,同窗共读,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衷心祝福母校,明天更好,充满活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祝愿敬爱的老师,健康长寿!祝愿我的同学,阖家幸福![1]

作者简介

王京元,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山东平阴县退休干部。近年来开始写作,作品屡见县报。

参考资料